什么是金瓜子?
金瓜子:形状像香喷喷的瓜子的金块。
金瓜子是古代对碎金的一种称谓,最初是作为货币在民间流通,就像金铲一样。而没有标注公评的零散白银,后来也就没有了所谓的“银瓜子”,体现了古代人对这种贵金属货币的珍惜。金瓜子以外形和冶炼技术闻名。没有固定的模具,没有特定的重量要求,甚至没有两个形状相同的金瓜子,使得这些碎金的冶炼遵循其自然,简单可爱,浑然天成。
一颗金瓜子的重量在20克到30克之间,按照古代金银元宝的标准大概是一两。从古至今,金银的兑换标准一直在1: 10左右波动,从明末到清代中期,比例不断增加,到清末甚至达到1: 20。当然,普通人用钱交易,钱和银锭的交换是“零对整”的巨大比例。一两黄金的确切价值如果换算成现在的标准,大概在20万人民币左右。所以,捧着一颗金瓜子,承载着一笔巨款,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特点使得使用和拥有金瓜子的人必然是王公贵族和名人大家。明朝初期,朝廷规定民众不能流通金银。后来虽然放宽了,但历代统治者并没有放弃赚钱积累财富的手段。其实到了清朝,金瓜子已经成为皇帝自己的御用之物,皇帝自然不买任何东西,专门用来奖励后宫和大臣。金瓜子和皇帝联系紧密。
虽然皇帝慷慨赠予金瓜子,但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是“皇帝恩情”的体现,不一定值多少钱。虽然具体的赏赐标准是根据朝臣的功过和皇帝老儿的心情来定的,但最多也就几块甚至十几块。毕竟皇帝也不会整天口袋里装着满满的金瓜子。被雍正称为"大臣第一宣传家"的张,历经三朝,对官员顶礼膜拜。对他的最高奖赏只有两万两银子。按照金瓜子的标准,不装罐子刚好装了一把金瓜子。因此,皇帝赏赐被扣留的金瓜子,以示“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