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所有有一定身体或情绪障碍(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多重残疾等)的学生。),而他们特有的身体缺陷导致了一定的认知和生活障碍。他们的心理自卑、退缩、冲动、自我怀疑、自我失落都很明显。他们和正常人有什么心理道德特征和性格?他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生活状况如何?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探索。
第一,常规工作是基础和保证。
(1)狠抓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和学校稳定。德育无小事,学生安全更重要。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有不同的生理障碍,安全工作极为重要。比如,智障学生对触电的危险没有意识,容易触碰电路,伤害对方,自残;自闭症学生喜欢单独行动,做重复性的机械动作,盲童看不清生活中的环境,容易发生危险[1],聋生对安全规则接受度最差,喜欢在体育运动中做危险动作等。[2],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关注和纠正的:对于智障学生,需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听障学生和视障学生需要在每学期初、中、期末定期召开安全主题班会。从巩固学生基本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出发,内容主要包括用电、防火、防灾、防雷、注意交通安全、用气安全、防止溺水、火灾逃生、自然灾害逃生等。,并且坚持反复反复的抓。
(2)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强化其教育责任感。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余生活中德育渗透的能力和自觉性,做好与学生最亲近的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强化责任意识。
让班主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最初和最终目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班主任的津贴和评价。另一方面,帮助他们理顺班主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明确班主任的权利和责任,努力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科学、人性化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同时也加强对班主任工作路径和思维方法的定期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实施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更有效的班级管理。同时要求班主任定期提交班级管理总结反思,并以此为基础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总结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做好学校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工作。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来管理学生,不仅可行,而且能真正起到带头、示范、表率作用。俗话说,好的学生干部是半个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品德好、行为习惯端正、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组织管理潜质的学生的选拔工作。在特殊学校,尤其是像我们学校这样聋哑学生占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的智力环境和道德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影响很大。
其次,定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会干部的道德修养,塑造他们起标杆作用的良好行为习惯,重点培养这些学生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使他们在各个班级中起到表率作用,逐步使这支力量成为学校正确价值取向和健康积极舆论氛围的隐形建设者。
二、坚持残疾学生身心特点规律,对突出困难实施德育。
(1)抓日常行为习惯的规范和养成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其重要,所以学校要加强低年龄段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常规训练,明确目标,每周德育重点和常规训练要求是学生行动的指南。
根据重大节日、学校中心活动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系列、有重点地发布《每周要求》。周要求力求生动、鲜明、通俗易懂,并根据中小学各自的特点,分步、分批要求,形成特色。为了真正把“一周要求”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德育处都会在国旗下演讲,对一周要求进行具体指导,让学生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行动。坚持定期评价,形成机制,因为定期评价是保证学校各项制度落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激励措施。比如我们学校的常规考评内容是:早读、早操、课间、食堂、午休、卫生等。要进一步细化和增加定期评价内容,以更加公正、公平、公开的方式对班级进行量化考核。德育部门要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各类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制定学校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品质素养的具体规划,特别是针对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和突破。
(2)以“爱”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渗透。残疾学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包括师爱、家庭爱、社会爱和同伴爱。积极倡导学校教师充分关心残疾学生的成长,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实施教育。当然,要坚持严格、严肃和严格要求并重,尊重和关爱并重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方法。必要的惩罚和及时的纠正是一定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让学生意识到惩罚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家庭是学生最早接受道德熏陶的地方,学校要注意引导家长在残疾儿童身上洒下更多爱的甘露,让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保持联系,鼓励社会成员向残疾学生献爱心。在学校教育方式上,要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催人、以理服人,摒弃单纯德育知识的单一灌输方式,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体,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更多真实的德育活动。
如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和角色扮演体验模式,如日常生活中的进养老院、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互帮互助和捐款捐物、困境生活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等。
(3)加强残疾学生挫折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化学生自律教育。残疾学生由于身体残疾,信念不坚定,意志脆弱,责任心不强,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德育部门应该把学生的挫折教育放在德育的重要位置或首要位置。残疾学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学校,老师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他们,家长也不可能一辈子照顾他们。作为社会上的少数残疾学生,毫无疑问,他们会走出社会,融入社会。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必须尽力培养残疾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要根据残疾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示范引导教育,用多媒体直观地讲述现实生活中的模范事迹,邀请英雄人物现身说法,让学生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增强他们对道德意志概念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锻炼意志的愿望;组织安排提高残疾学生意志力的活动,如登山活动、定期运动会、拔河比赛、扶小等。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和女孩的自我保护,为学生提供情绪释放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场所和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道德原则只有在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体验,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仰时,才能成为学习的精神财富。”
教师、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一味的讲解和灌输,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师生关系。因此,要重视残疾学生的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和自我反思教育,最终达到一定的道德自觉。
第三,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提高特殊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一)开展德育研究,增强班主任和教师的德育研究意识。特殊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难度极大,需要在学校营造团队合作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开展校本德育研究,比如提炼班主任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使之成为全校教育问题的良好对策,做好沟通宣传,快速分享相关成果,帮助全校教师提高管理水平;再比如,残疾学生,尤其是聋哑学生,容易接受良好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容易被不良社会风气腐蚀,不懂得明辨是非,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些不知法。
针对这些情况,德育部门应该认真讨论和探索适合某一类残疾学生的教育手段和形式,让盲生收听相关广播节目,旁听庭审。轻度智障学生、聋哑学生和有残余视力的盲人学生可以组织监狱参观,邀请派出所、法院的同志进行法制讲座,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组织观看禁毒图片展等。,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而不懈努力。还有学生健康理性上网的问题,也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健康成长。
(2)构建回归生活的德育体验路径。生活世界是德育魅力的源泉,各种德育理念都来源于生活,要回归生活,指导实践。任何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的尝试,都将失去道德教育本身的生命力和有效性。
特殊学校的现实生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和生活。学习是残疾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和任务。特殊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应树立这样的意识,即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是德育的“极其重要的途径”。教师要帮助和引导残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注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残疾学生把努力与残疾、自强联系起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二是交往生活。比如,聋哑盲学生自身的障碍使他们经历了更多的人际交往障碍,导致自我怀疑,丧失自信,从而在人际交往生活中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因此,学校德育应积极承担起引导残疾学生交往的任务,尝试为中高级学生增设人际交往课程,创设多样化的生活情境,以多样化、灵活的方式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为他们顺利“回归主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硬件文化和软件文化两方面。硬件主要包括校园的物理环境,在宣传栏、教室走廊、教室空间呈现正面名人语录、榜样人物传记。还要注重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爱好来布置宿舍,使宿舍既优雅温馨又不失文化魅力,使之不仅成为学生休息的最佳场所,也成为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软件文化方面,主要从校风校纪、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社会舆论等方面进行建设。
比如,针对聋生视觉优势、形象思维能力发达、直观体验需求强烈的特点,开展校园艺术节进行审美教育,重视并多开展体育运动培养道德意志和集体主义教育。由于一定的生理障碍,残疾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和途径不如健康人完整和丰富,最熟悉的环境起着重要的熏陶和影响作用。所以更重要的是注重教育的合力。要注意各学科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经常沟通,努力在教育方法、评价方式、价值导向、情感教育等方面达成一致,以利于教育的合力。倡导从学校领导到一线教师到后勤人员都要言行得体,着装得体,给学生良好的正面启发和引导。
(四)注重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特殊学校的学生总数比普通学校少得多,但仍应重视学校少先队和团队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让残疾学生享有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少先队员、团员的权利,同时使他们认识到并逐步承担起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义务。当然,家庭教育在残疾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特殊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授手语、盲文、特殊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和帮助家长学习特殊的家庭教育方法,* * *以商育人。还应积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倡导人们树立正确认识和平等对待的意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 *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形成三维一体的德育模式。
参考资料: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的诊断与评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75-90。
[2]杨绍刚。从科尔伯格到后科尔伯格。社会认知理论对特殊教育德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9):17-21。
[3]曾。德育动力机制研究[D].Xi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周朝坤。聋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特点及教育策略[J].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学报,2011(2):18-21。
[5]李晓军。对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创新,2013 (11): 6-7。
[6]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47。
[7]杜世中。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个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09 (8): 78-82。
[8]张艳红。论德育资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