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的主要经历
1956 1,苏敏回国,被分配到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负责车辆研究室的筹建工作,并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参与编制了《铁路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带领车辆研究室全体同志按照规划要求,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密切合作,先后开展了车辆重要零部件和新型总体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参与编制《全国铁路12科技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重点解决当前交通运输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问题。领导车辆研究室的同志们填补了我国车辆设计的空白,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系统研究,他们完成了货车转8转向架、客车转202转向架、货车车钩13、C50敞车等新产品的开发,成为我国铁路的主力产品,并在数十万辆货车、客车上推广应用。同时,他还参与了中国主要行业技术政策的制定(12),提出了铁路车辆发展方向的论证并被采纳。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
1964期间,我国数十万辆货车因球墨铸铁轴瓦端部磨损发生严重烧轴事故。项目负责人苏敏带领专门小组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年的反复考察和试验研究,终于研制出“塑料瓦头”,克服了轴瓦端部磨损,烧轴事故减少了70%。1977通过部级鉴定,在全路推广。1978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随着我国铁路运能与货运量矛盾的加剧,开发适应重载运输发展的新型车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苏民向国家经委、铁道部提出研制每延米载重增加的缩短型C61敞车,使5000吨重载列车在850米有效站线长度内,提高铁路运输能力。这一建议被采纳后,齐齐哈尔工厂设计试制了一辆样车,苏敏组织相关科研人员进行了各项试验研究工作,从而达到了运行5000吨重载列车的预期目标。该项目通过部级鉴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全面普及我国铁路重载扩能技术,解决我国运输紧张问题,苏敏同志在1982领导了重载扩能试验。在国内首次进行了5000-7000吨重(最高10000吨)的环线、正线试验和25-30车的旅客列车扩能试验。促进了我国重载扩能工作的顺利开展,获得了国家计委和科委联合颁发的国家“六五”计划奖。
20世纪90年代初,他曾为铁路提速建言献策。苏敏还致力于车辆行业人才的培养。他是文革后最早的研究生导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