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悼亡诗的主题
王、刘家思认为《伤逝》是告别旧式婚姻、追求幸福爱情的宣言,反映了隐含作者鲁迅先生在作出人生选择时矛盾复杂的心理,表现了作者跨越旧我的艰难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的思想情绪,批判了封建文化的破坏和黑暗社会对人的压迫(《告别旧式婚姻宣言》,《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这篇文章接近前一阶段的思路,从文本出发,但批评的矛头是针对涓生的鲁迅先生。
刘茂田认为,《伤逝》中的爱情悲剧根源于子君对生活的追求,而涓生则不断向前。《伤逝》旨在探讨生命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一永恒命题,体现了涓生对生命意义的理性思考(《生命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刘茂田的文章肯定了涓生“人生第一要义是生存”的合理性,但他在文章中又认同涓生和隐含作者(鲁迅先生)无意识地反映出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霸权,使文章表现出一种男性居高临下的姿态。这种评论又回到了80年代以前的学术观,但似乎少了新时期以来对当代人的独特理解。
沈阳师范大学齐剑英的论文实际上是对《伤逝》主题不同观点的总结。她的评论文笔优美,口若悬河,分析中不时能看到一些抒情的表达,这是她文章的显著特点。她认为《伤逝》反映了五四高潮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个性解放问题的深刻思考。它的主题多种多样。第一,没有社会解放,婚恋自由和个性解放就不能独立存在;其次,指出个性解放必须建立在整个社会解放的基础上,批判了涓涓个性解放的自私性、冷酷性和局限性;再次,没有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女性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格独立和光明的前途(《论伤逝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