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公共政策的论文。
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加入了原政策没有的内容,使政策的控制对象、范围、目标和力度超出了原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设立自己的“地方政策”,打着结合当地实际的旗号再设立一个,导致政策执行变形。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最初是为了控制人口和提高人口素质。然而,在一些地方,计划生育罚款是乡镇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些地方公开拍卖生二胎指标,背离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4)政策扭曲* * *政策实施者在传播和执行中故意曲解政策精神的实质或部分,以地区或部门的特殊性为借口,利用政策的某些抽象性作出不同的解释,导致政策扭曲,甚至被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所取代。(5)政策抵制* * *政策实施者对现有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产生抵触情绪,使公共政策无法落实到位,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情况,为中央“法外恩惠”找各种理由,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甚至顶风作案,“你说你想,我做我想”,其抵制心态极其顽固。(6)野蛮执行公共政策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普遍存在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一些公共政策执行者往往对执行对象进行指挥和强制,使其在心理和行为上难以接受。行政手段扭曲变形为野蛮执行,导致干群关系紧张,极大影响执行效果。也有一些政策执行者向实施者说明政策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忽视思想教育手段的运用。一旦实施者对政策不理解,感到尴尬和抵触,执行者就会采取制裁、经济处罚等方式野蛮实施公共政策。一些政策实施者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背离工作程序,甚至采取违法、违纪的方法来实施公共政策[3]。3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失误主要有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
(1)政策本身的原因和政策本身的质量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一项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政策执行出错的一个前提是政策本身存在缺陷和漏洞。一般来说,政策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政策是否合理。如果一项政策的内容没有反映客观现实,政策规定的行为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那么政策本身就缺乏合理性,就会导致政策行为规范在执行过程中与客观现实产生强烈冲突,使政策执行失去实践基础。在执行这种不合理的政策时,政策执行机构自然会选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来敷衍。二是政策本身是否明确。政策的清晰需要严格的执行边界、科学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评估标准等。不明确会削弱政策的可操作性,使政策执行者和政策目标群体无所适从。同时,不明确会导致政策边界不清,给执行者随意改编政策造成漏洞,也给相关领导化解“风险”提供了借口。第三是政策是否“一致”。目前政策很多,没有共识。面对诸多相互冲突的政策,政策执行者不得不采取“最优化方法”——直属上司优先,其他领导落后;经济监督和杠杆部门优先于其他部门甚至党政机关;个人指派的领导优先,集体名字排在后面。这种做法违背了“政策面前人人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必然导致国家和人民受损,很难实施正确的政策。第四是政策是否多变。今天制定了一个政策,不久之后情况就变了,匆忙出台新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多变,易变,无规律,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无法树立政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人们也难以遵循。(2)政策实施者的原因任何政策最终都要由实施者来实施。现实中政策执行失误很大程度上是由政策执行者造成的,表现在:1)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与发达国家的公务员相比,我国公务员素质普遍不高,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下;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伦理滑坡;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避责任;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少数领导干部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现代政策和科学知识的培训,难以形成必要的系统观念、战略眼光、应对挑战的心理素质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民主意识。这些弱点将不可避免地对政策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2)被执行人法律观念淡薄。
从行政角度看,我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变动很随意,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目前,政策执行中“按规定操作”、“受规则约束的操作”、“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规则”、“因人而异”等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官僚独断专行随处可见。成文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社会的官场逻辑,人格权威大于制度权威和法律权威。显然,不依法行政是公共政策执行效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受访者补充2009-10-30 20:08 3)利益相关者的矛盾与冲突加拿大裔美国学者大卫·伊斯顿(David Easton)认为“政策是对整个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5]。政策的核心是解决社会利益分配问题,一切政策最终都表现在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利益选择、利益合成、利益分配、利益实现四个环节。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调整和规范社会的利益结构,促进整个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它适用于整个社会,代表和维护一种整体利益,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政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损害了广大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以至于目标群体难以认同和接受这些政策,进而对政策的实施产生负面情绪和抵触情绪。同时,政治决策者和市场决策者一样,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性人。在政治环境中,就像在市场环境中一样,个人也会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人们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中国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也表明,人们在利益的推动下实施政策行动。公共利益、地方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决定了政策执行偏差的现实可能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并且长期存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作为政策制定者的上级政府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下级政府之间,以及作为政策执行目标群体的广大利益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健全完善的社会中,在法律权威和正当利益的范围内,官僚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往往会尽可能地在公共政策中体现、维护、实现和扩大自己的利益,但这种自利会被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会与公共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相反,如果在一个不完善的制度中,特别是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官僚的自利性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约束和膨胀,他们就会通过自己掌控的公共权力和通过公共政策对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进行“寻租”,把公共政策变成赤裸裸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工具。秘书大杂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