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教学套路是怎样的?
备课
(1)一般要求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参考教学策略,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表,认真进行单元备课和班级备课。教师要按照个别备课-集体备课-个别备课的思路充分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2.教学环节清晰,符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
3.导入体现了铺垫性(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趣味性(情感互动)、有效性。
4.探究问题符合学生近期发展区,有探究价值。
5.学生学习方式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教学内容不同而灵活多样,强调有效性。
6.注重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7.课上预习训练题,实现“课内明”“课内清”。
8.课后及时反思。
9.基于新的教育形势积极探索电子备课的推广应用。
(2)具体内容
1.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重点在以下几个环节:
(1)单元教学目标。
(2)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检查和解决单元教学问题。
(4)本单元在教材中的位置及其简要分析。
(5)单元教学法。
(6)课时分配(包括总课时和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2.在课堂上备课
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完整的备课方案。教案要规范严肃,基础环节要齐全;内容要详细、具体、科学、实用,体现教学规律和视听手段的设计。教师要熟悉各种班级备课的特点和要求。详情如下:
(1)新教学。新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型。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按照新教案的标准步骤编写教案,即:学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是根据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设计的。
(2)讲课和评价。听课评课是教师在实践或考试后进行分析、点评、讲解的一种课。其功能是纠正检查中的错误,巩固、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教案的标准是:学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安排、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是根据教学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设计的。
(3)复习课。复习课是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巩固和完善认知结构,强化双基教学的一种课型。教案的标准是:学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法、教学过程、作业、板书设计。其教学过程应坚持“精讲精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其中,教师根据需要选择教具和教学方法,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
上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建设高效课堂的重点。课堂教学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效果,努力做到“四有收获”:教有收获、读有收获、练有收获、学有收获。
(1)一般要求
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五个贯穿”;
1.树立“四个意识”:
(l)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学生的最高目标,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需要。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习现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公式、规则等传统知识,还要掌握有关操作、程序、步骤和方法的知识,还要掌握有关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互动的意识。互动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应该作为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
(4)教学鼓励意识。每个老师都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尽量在课堂上的40分钟内表扬和鼓励学生。所以规定每节课至少表扬3-5个学生,加强老师的表扬意识。
2.坚持“五个贯穿”:
(1)情感教育是一直在进行的。
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和谐课堂的构建。和谐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体现平等和相互尊重,充满爱的智慧。
(2)文化教育贯穿始终。
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和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3)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认真研究“探索与体验”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改变师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执着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4)全程展示沟通。
始终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方法和成果,与同学、老师充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思想,产生能够创新和发展的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上进心。
(5)习惯养成贯穿始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爱岗敬业、经常读书写字、规范写作、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作业、考试作弊、学习悠闲、学无所用、听课低头、死记硬背等不良习惯。这是每个班级,每个老师都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问题。
(2)具体内容
1.教室中的基本结构链接
根据“35X”教学策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设计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方法
(1)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有说服力,要有启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为主线,以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法。
(3)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4)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5)采用小组学习,重视分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体现分层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水平差的学生决不能被难题压垮。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巩固练习的设计上,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课堂行为
(1)教师要按时上课,不要迟到、早退或耽误上课。
(2)上课信号开始后,老师走上讲台,站直,扫视全体学生。当学生们起立致敬时,他们应该庄重地微笑着还礼。
(3)衣着整洁,仪表端庄,表情和蔼;男老师不穿背心,女老师不穿超短裙,不化妆,不穿拖鞋,不抽烟。
(5)不要坐着讲课和做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6)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权利,多鼓励和表扬;不歧视学生,不讽刺学生,不讽刺学生;不要生气,不要和学生形成对立的局面;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
左烨
(1)一般要求
做作业和练习是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业的分配要减负增效。
1.“三布置三不布置”原则:布置启发性思维作业,不布置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作业;安排可选择性和层次性操作,不安排重复性操作;布置课外研究和实践作业,不布置复杂陈旧的作业。
2.“* * *同性恋和选择性”原则:作业和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分层的要求。作业和习题的难度要适中,以班级中等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水平确定必选题和选择题,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要把学生分为A(全做)和B(只做必做)两类(学生根据各科实际情况自行报类),充分体现分层培养。
3.“即时性和有效性”原则:提倡课堂布置和课堂批改,保证学业考察的即时性和作业的有效性。
(2)具体内容
1.分配
作业本统一整洁,学生书写认真,作业格式统一。
(1)作业:每天的作业总量要严格限制。小学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除了语文和数学,其他年级都没有书面作业。语文和数学的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2)课堂作业:语文课堂作业一节课一次;一周一次作文(大小作文交替);三到六年级每周一次读书笔记;编写教材作为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写日记(周记)。数学作业尽量每节课一次,每周不少于三次。英语是根据布匹批量的要求设置的。三至五年级每个班教一次,如品社、美术(鉴赏课除外)、科学。课堂作业要在课堂上布置,在课堂上完成。(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考操作设置列表。)
(3)实践作业:每学期各科低年级至少1次,中高年级至少2次。
2.作业批改。
(1)修改要求:所有修改均应用红墨水书写,符号要规范,注明修改日期,修改字迹要规范、工整、清晰,体现示范性。教师设立批改手册,随时记录批改中发现的问题。所有作业(试卷)如有错误必须批改。学生批改后,老师会批改两遍。提倡写鼓励性、人文性的评语,让作业成为巩固知识、师生交流感情的园地。
(2)阅卷符号:作业阅卷采用等级和激励评语,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激励评语鼓励学校创新。作文有眉批和一般批,要有写作质量等级和文章质量等级,等级写在题目右上角。
(3)批改次数:课堂作业和单元自测(每个单元一次)都是老师分批改;“基础训练”和“与你一起成长”每次不低于总人数的1/4。老师要灵活使用配套的作业本,各校自行批改。小作文、日记以各种形式批改。
(4)批改时间:批改要及时。下节课之前,必须审批并分发给学生。
辅助导轨
(1)一般要求
辅导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措施,是扶优济弱的主渠道,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辅导的形式有针对一般问题的团体辅导,针对部分学生的团体辅导,针对个别学生的部分内容的个别辅导。无论哪种辅导形式,都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保证实际效果。
团体辅导不能占用学生的自习课,反而成为学科间争夺时间的手段;自习课只允许个别辅导,不允许向全班讲授,不允许学生学习任何科目;不得以辅导为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学生不得收费。
(2)基本内容
差生改,优生陪。每个班都有转化档案,工作有计划性,实用性强。
1,及时辅导课堂教学和课间发现的问题。
2.教师要组织部分或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对作业、单元自测、考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弥补。
3、学生主动寻求帮助,教师应热情引导,不应拒绝。对学困生的辅导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放弃。
4.对于通过正常程序缺课的学生,缺课的课要由该科目的老师补上,学校鼓励老师上门辅导。
5.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课外笔耕、辩论赛、讲座、晚会、美育节等活动,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调查研究、专题研究(考察调研)、校外参观、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专项研究活动。
检查和验证
(1)一般要求
考试和考核可以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在完成考试科目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必须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单元自测,以检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达到补教补学的目的。
1.进行等级评定,不得分。
2.考试应当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心理素质和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3.及时自测,补教补学。
(2)具体内容
1,考试时间:单位自测时间一般为40分钟,定时完成。
2.考试流程:考试期间,要求老师在考场监考,不允许外出。目的是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了解学生答题进度,答题方式等。,以便于以后的答题指导。
3、标记:
教师应修改所有批次并及时改正,做好阅卷记录。
4、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严禁给学生排名。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1)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①基本信息:参考人数、通过人数、优秀人数、通过率、优秀率等。同时注明不达标学生人数及名单,以便及时辅导。②表面分析。③常见的知识错误及其原因和补救措施。
5.化妆教学和学习:
(1)制定补充的教与学的措施,包括点评提纲、辅导差生(优等生和优秀生)的措施、补偿练习。
(2)特别注意补充教育措施的实施。
(3)适当安排评价研究班和观察班。
二,教研活动的常规化
教学科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活跃学术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基本单位。教研组组长既是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研究的领导者。全体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要树立质量观,养成严谨求实进取的教学科研作风。教研组长必须按时、认真地组织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按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思想到位,确保教研活动目的明确,计划落实,内容丰富,讲求实效。
一.活动要求:
1.教学和研究小组:
(1)规划与实施。每学期初,教研组长应根据学校和教研室的安排,结合本组的教学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方案要旗帜鲜明,有的放矢,有专题,有中心发言人。期末写一份教研活动总结。
(2)活动中,教研组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心组织全组教师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研活动,保证时间、全员参与、内容落实、质量。并填写所有的教研活动记录。
(3)教研组组长要重视情况,利用教研组组长例会,定期总结和汇报本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研活动水平。
(4)全体教师要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认真按时参加教研,主动承担教研课题,做好中心发言准备。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个中心话题,至少有一次中心发言。
(5)每位教师每学年写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总结。
2.教研室:
(1)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工作,检查监督各组教研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各教研组的活动。
(2)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安排专人负责教研活动的检查和考勤,做好检查记录,掌握各小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听取教研组长关于教研活动的汇报,做好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经验交流。
(4)定期对各组的教研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二、活动时间:
一周商务学习;双周是一项特殊的研究。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三。活动:
1.业务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端正教育思想;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相互交流教学工作的信息和经验;分阶段安排工作;举办教学研究班、教学示范班、教改观察班;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和评课活动。
2.专题教研: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解释,研究课程标准的相关学习资料;研究教材和教法(围绕重点单元、重点课文、重要知识点等。);研究和探索教学的规律,或者目前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比如课改);研究探索适合这一群体特点的教学改革思路或方案。
3.观察课、公开课和讲座制
(1)申报:开设观摩课、公开课时,教师自愿向教研组长报名,然后由教研组长初步决定,最后提交教研部门确认。原则上,出去学习的老师要讲课。
(2)开课步骤:包括听课、上课、评课。
4.听课评课
听课是教师向他人学习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佳途径。每个老师都要积极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不断提升自己。评课要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原则,认真对待。
(1)讲座次数:
(1)校长、业务负责人、教师每学期分别上30、50、20节课;实验小学的校长、专业教师、教师每学期分别上30、60、30节课。
(2)备课组长、教研组组长、中层及以上教学领导在工作范围内每周至少推门听课一次。
(2)课堂评价的要求:
(1)凡学校统一的观摩课、公开课、专题讲座课,教研组长必须确定表扬课的时间,原则上当天评价,特殊情况不得超过两天。
②课程评价流程:坚决杜绝“好好先生”,敷衍了事;肯定部分要体现“效果明显”和“务实创新”的特点,要评判亮点而不是罗列各个方面;每个人至少指出一点不足或者提出一个改进的建议。
③评课记录:教研组长应认真填写评课记录。
集体备课
(1)时间:每周至少两节课,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2)地点:由学校根据情况规定。
(3)主讲人:教研组组长或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学校指定的教师。
(4)集体备课计划:每学期第一次备课前,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制定一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计划要详细一式两份,一份个人用,一份教研室用。每学期主要内容计划由教研室下达。
(5)集体备课要求:
A.主讲人在讲课前要填写讲课表格,记录其他老师的讲课内容,要详细、认真、符合要求。
B.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聚在一起,不允许对其他内容说三道四,不允许出现看书、做题、写教案、批改作业等现象。与集体备课内容不一致;不要迟到,不要早退,不要中途出门,不要毫无准备。
6.开展小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结合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