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柴油机发展趋势的论文

柴油发动机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因为柴油的蒸发性和流动性比汽车差,柴油机不可能像汽油机一样在缸外形成可燃混合气。柴油的混合物只能在气缸内部形成,即压缩冲程结束时,柴油通过喷油器喷入气缸,柴油油滴在热空气中受热蒸发扩散,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的混合动力,最后自燃燃烧。由于压燃式,柴油机的热效率比汽油机高,而且由于柴油本身密度高,恒速行驶工况下的油耗要小得多(恒速行驶工况油耗测试是汽车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实验,其计算公式中的密度处于分母位置)。传统柴油机通过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等向柴油机提供燃油。由于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仅占15-35°曲轴转角,燃烧室内混合气的成分很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因此需要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有良好的匹配。而传统的柴油机完全是通过机器之间的交互来完成这种匹配,导致大家印象中出现了黑烟和噪音大的现象,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优势也被埋没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 * *轨技术成功应用到柴油机上,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优势立刻体现出来,冒黑烟等弊端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柴油动力。在欧洲,几乎一半的车辆已经开始使用柴油动力。在国内,随着大众TDI、双龙XDi等一大批先进柴油发动机的进入,国内消费者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先进柴油动力带来的驾驶感受。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从第一代排量控制发展到第二代时间控制再到现在的压力时间控制,也就是俗称的* * *轨喷射技术。* * *轨燃油喷射系统作为柴油机的第三代电控喷射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直列泵系统,取而代之的是供油泵,建立一定的油压,送入各缸的共用高压油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 *轨),然后通过* * *轨将柴油送入各缸的喷油器。这样,* *轨柴油喷射系统的喷射压力与喷射量无关,不受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影响。可根据需要随意改变压力等级,使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大大减少。电控柴油喷射与传统的机械控制柴油喷射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机械控制的柴油喷射系统的基本控制信息是柴油机的转速和油门踏板的位置,而电控柴油喷射系统是通过许多传感器检测柴油机的运行状态和环境条件,由电控单元计算出与柴油机运行状态相适应的控制量,再由执行器尝试。因此,控制准确而灵敏。而且,当需要扩展控制功能时,只需改变电控单元的存储软件即可实现综合控制。2.机械控制喷射系统往往是由于设定误差和磨损造成的,其次是喷射正时的误差。而在电控喷射系统中,总是根据曲轴位置的基本信号进行复查,所以不存在错位的可能。这些优势也决定了第三代* *轨柴油机会有更强的动力和更经济的性能。相对于电控* * *轨喷技术,涡轮增压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几乎与柴油机完美匹配。通过涡轮增压技术,空气被预压缩后进入气缸,从而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这样就增加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作为柴油机的传统优势,转速低、扭矩大是汽油机无法比拟的,而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柴油机动力不足、提速慢等缺点也得到了改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吧,比那些空洞的赞美更有说服力。比如2.7LXDi柴油发动机的莱斯特2,4000转最大功率121kW,2400转最大扭矩340 Nm,同样排量2.7L的汽油丰田普拉多最大功率120kW,但最大功率爆发时发动机转速已经达到5000 rpm。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柴油发动机的莱斯特2在所有数据上都是由于汽油发动机的普拉多,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爆发转速都要低很多,保证了加速能力和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开柴油版莱斯特2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说是轻松超车,起步过程中可以第一个冲出停车线。作为SUV,必须把越野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柴油机低转速高扭矩的特性更适合越野车——爬坡脱困,可以轻松完成。从燃油经济性来说,10的油足够养活它了。面对经济危机、石油危机等一波又一波的危机,一辆柴油SUV能让大家充分享受越野乐趣,响应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为什么不呢?中国市场的柴油SUV不多,但也不算少,只是大部分集中在低端SUV上,技术落后。即使采用了* * *轨技术,* *轨技术的威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功率一直徘徊在70kW左右。高端SUV在国内基本不卖柴油版给国内市场,因为那些高端的技术装备无法适应国内差的柴油质量。相比之下,双龙柴油发动机。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众意识的改变,会有越来越多像双龙系列这样的柴油SUV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本文来源:网易汽车作者:双龙汽车供稿)2010-07-13 08:39:05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新闻关键词柴油发动机,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来源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整理报告内容。

一、国内内燃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燃气轮机行业近1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5%,高于同期GDP增长率。汽车内燃机的销量占内燃机行业的15.2%,但从动力上来说占75%,是内燃机行业最重要的子行业。目前汽车内燃机主要在国内销售。根据2008年的数据,出口量为43万台,仅占总量的5%。从过去的10年来看,随着国产汽车发动机技术的提高,国产汽车生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动机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只有部分高端发动机进口来支撑合资企业的高端车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的汽车工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需求将长期快速增长。考虑到出口市场的拉动,未来10年,国内和出口汽车销售总量应保持15-20%的年复合增长率。未来10年汽车内燃机年均复合增长率应与汽车行业销量增长率基本持平,应保持在15-20%左右。

从国内汽车内燃机的产业链结构来看,自主发动机公司在柴油机领域的市场份额较高,达到57.4%,其中玉柴动力的市场份额高达23.0%。汽油机领域自主发动机公司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只有13.8%,其中东安动力及其关联公司占8.7%。国内汽油机领域和柴油机领域的自主发动机公司,都在行业内呈现出一定的垄断竞争格局。对比国际自主发动机公司的竞争格局,不难发现,国内自主发动机公司在柴油机领域和汽油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尤其是汽油机领域。

世界上很少有独立的汽油机公司,大型乘用车集团都隶属于汽油机公司。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是国际乘用车公司生产规模大,发动机业务自营,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新车集成开发速度,更快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营业利润率。而国内乘用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整车公司,一般对发动机R&D和生产采取外包管理模式,投资较大,所以独立的汽油机公司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我们预计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自主发动机公司在汽油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将继续降低。

第二,柴油机的市场前景无限美好。

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节能30%,这一点早已被业界公认。在当前燃油短缺、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柴油机的这一优势凸显出来。2007年8月8日,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在无锡宣布,博世集团与无锡付伟集团合资的博世汽车柴油机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美元,博世和付伟分别持有67%和33%的股份。这是博世柴油系统在德国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加强和扩大博世在中国生产和开发现代柴油系统的能力是博世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博世非常看好柴油车在中国的未来市场。预计到2013年,我国柴油车将达到300万辆,主要集中在商用车领域。

在此之前,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在上海引进柴油发动机,并宣布将于近期与三家中国发动机制造商签署新的柴油轨系统供应合同,并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目前,德尔福将首先利用其在印度和韩国的现有设施进行生产,同时在中国建立新的基地。规划实施后,将形成亚洲654.38+0万套* *轨道系统的年产能。至此,2004年全球两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宣布涉足国内柴油机市场,无疑是看好柴油机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和前景。目前,欧美100%的重型汽车和90%的商用车使用柴油发动机,欧美柴油车也已经占到轿车产量的32%,法国、西班牙等国达到50%以上。

随着柴油机经济性和环保性能的日益突出,柴油车销量的逐步扩大是必然趋势。如果中国有一半的乘用车像法国和意大利那样使用柴油,那么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柴油车市场。柴油机美好的未来市场前景已经成为毫无悬念的悬念。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柴油机零部件工厂席卷而来,国内合资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出击,旨在抢占先机。2006年,一汽-大众推出国内首款高档柴油车——奥迪A62.5TDI,瑞风柴油商用车将超越汽油车,占据瑞风商用车半壁江山。

虽然柴油机在国外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国内的步伐还远远落后于国外,柴油车在国内的使用还存在几个障碍。首先,有关部门对柴油车的行驶是有限制的。这主要是因为柴油机的冒烟现象,但随着柴油车的优势逐渐显现,政府应该鼓励使用柴油乘用车。其次,消费者不知道柴油车更环保节能。事实上,柴油发动机不仅比同档次的汽油发动机省油30%,而且温室效应降低45%。虽然柴油车比同样的汽油车贵1万元左右,但是通过节省油钱,两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再次,国产柴油产品不好。目前国内柴油的硫含量和水分含量确实有待提高。最后,能装柴油发动机的乘用车太少了。尽管国内一汽大众推出了柴油捷达、宝来和奥迪轿车,以及JAC的柴油瑞风,但可供选择的柴油车仍然太少。

三、柴油机市场竞争格局的预测与分析

目前“按重量增加充电里程”对重卡和半挂牵引车消费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国ⅲ标准正式实施前,国ⅱ重型车的集中消费形成了对未来需求的“透支”;高基数效用;自然灾害对重卡的突然支持难以持续;宏观调控的负面影响会逐渐显现。到2009年上半年,重型车销量增速接近50%,6月份重型车产销周期达到顶峰。2008年销售增长率下降到65,438+00%,2009年销售增长率在-20%左右。此轮调整预计持续一年,重型车辆将在2010逐步恢复。中型车的产销会像重型车一样出现波动,但波动幅度不会那么大。轻型商用车的政策敏感度低,市场需求的波动不会像中重型车那样。但从中长期来看,在排放法规和高油价的宏观环境下,在跨国企业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的强力竞争下,轻柴油发动机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