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养误区解决方案
1.音乐活动中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一)误区: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判断一个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孩子是否学会了老师所教的歌曲,节奏是否准确,能否表演老师所教的舞蹈等等。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理解力的习得,这些往往是隐性的,有一个量化的积累过程,不能马上表现出来,但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真正的艺术能力和素养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更何况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会给孩子灌输一些乐理知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很多音乐活动中,老师会不厌其烦地说“这叫2/4拍,孩子们会跟我说”等等。就算孩子当时记得,他能理解“2/4拍”的真正含义吗?当然,简单的乐理知识是可以教给孩子的,但是老师要学会探索教学的方法和艺术性,而不是一味的教。
(2)解决方法:尊重孩子,激发音乐欲望。
幼儿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启蒙教育。启蒙教育需要生动、直观、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培养和发展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选择不同的音乐教材。小班可以选择游戏歌曲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拍手跺脚的全身动作中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节奏。中大班可以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意境,记忆音乐的旋律,让孩子真正随着音乐内容和意境的变化完成游戏过程。
在选择音乐教材时,一定要兼顾教育意义和趣味性,国外称之为“糖衣”,便于吸引幼儿。音乐素材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歌词上,还体现在旋律上,应该说体现在歌词和音乐的结合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活动能力的增强,好奇心的发展规律,可以选择一些谜语歌曲,让孩子边唱边猜,增添趣味性。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如《一只山羊踩一只小公鸡》,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歌曲的内涵,明白孩子应该互相体谅、谦让,对别人有礼貌、友好相处,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
(三)误区:过分强调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音乐教学活动:在一次音乐欣赏活动中,老师先让孩子们学会跷二郎腿(5分钟左右),但这个过程与后面要学的内容无关;然后教孩子盘腿坐在椅子上,表演音乐节奏(约10分钟);接下来,让孩子做动量练习(6分钟);关于儿童音乐欣赏的故事(2分钟);教孩子脱鞋引起孩子争吵(5分钟);最后,让孩子学习画图集并表演(6分钟)。小班的教育活动持续了将近35分钟,但是整个班级参观的老师都在问这堂课的内容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我认为这门课最大的不足是过于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整个教学过程盲目“一体化”,而忽略了活动的主体,没有做到其他学科的科学合理渗透。然而,这次教学活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过程的热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
(D)解决方法:用手段培养音乐品味。
如果老师在教学中方法不当,孩子很容易对音乐失去兴趣,从而扼杀对知识的渴望。反过来,独特的教学方法,新鲜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前提。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引入游戏,学习科学发声。
在学习《小鸡破壳而出》这首歌的时候,我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小鸡破壳而出》的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在第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用《小鸡破壳而出》这个玩具进行生动的演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桑松“一个小脑袋钻在一个圆蛋壳里”的时候,我突然打开裂开的蛋壳,立刻一个可爱毛茸茸的“鸡”脑袋钻了进去。丰富有趣的道具演示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立刻进入了学歌的现场,睁大了眼睛,一边看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欣赏着老师的表演。
2.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
对于一些童话般的歌曲,比如兔宝宝,数鸭子等。,歌词口语化,让孩子边唱边表演,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爱好强烈的音乐活动中,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感受音乐的趣味性。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采取快乐的音乐游戏。比如“动物的叫声”,让孩子模仿动物的叫声和走路的姿势,让他们有爱好跟着音乐的节奏打游戏。引导孩子随着音乐的变化准确地进行游戏,让他们感受到运动中的快乐和沉默中的美好。在听、动、玩中,培养和发展孩子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协调能力。
3、联系生活,提高歌唱兴趣。
儿歌来源于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生活。引导孩子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提高演唱质量。比如在教《泡泡走了》这首歌之前,老师做了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的小模型,系上一条小绳子,让孩子放在一个装满肥皂水的盆里做实验。拿出来后,小模型像镜子一样透明,立体感很强,然后启发孩子思考什么东西可以用水吹泡泡,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肥皂、洗衣粉、洗发水。然后让孩子玩自己的玩具,吹泡泡。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学习《泡泡走了》,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感受到了自己做玩具的成就感,还感受到了唱《泡泡走了》这首歌的快乐。当然,在教学时间上,往往不是单一的模式被用到最后,而是多种手段的组合,既提高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也让孩子在很多方面受益。
第二,让孩子享受音乐的快乐
找出误区,是为了更好地改变我们目前音乐教育活动的形式,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才。因此,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教师作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师,应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在一定的学前音乐教育理论和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探索适合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学结构,并与相关教学策略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概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课程模式。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大力支持、鼓励和调查,并开展相关音乐教学活动的评选活动,包括收集关于音乐教学活动改革的论文和教学案例。总体上形成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科学探索的良好氛围,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课程模式的不断完善,引导幼儿园音乐教育科学探索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教师音乐素养和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
可以说,教师对音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因此,积极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应积极鼓励教师外出深造和学习,向幼儿音乐教育专家和幼儿园音乐大师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音乐素养。同时,要组织教师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和音乐教学观摩。只有在理论上接受先进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其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指导和体现。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全园音乐教育观摩活动,选拔优秀教师,检验音乐教学活动的发展和改革成果。
(三)积极反思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反思性教学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近年来专家和主管们经常提到的问题。教师在学习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后,应该能够“弃之无用”,积极反思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要在幼儿园先进音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会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的合理性,逐步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表达内心和心理感受的语言。对孩子来说,音乐可以促进智力、社会性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感受和体验情感的能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文化和音乐素养。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未来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模式,发掘一切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使幼儿成长为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