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鼻祖是谁?

中国现存最早的翻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刘向的《说苑山说》中记载的任玥歌曲,距今已有2000多年。西方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左右,当时罗马人利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284?-204)荷马史诗《奥德赛》翻译成拉丁文是2200多年前的事了。可以说,中国和西方都有悠久的翻译历史。

虽然中国的翻译传统始于《说苑山说》中的《岳越歌》,但《岳越歌》只是一次孤立的翻译活动,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翻译运动。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即佛经翻译高潮,直到公元148年西域僧人安世高来到洛阳才开始形成。在西方,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古斯用拉丁文翻译荷马史诗《奥德赛》,成为西方翻译史上第一次高潮的先声。因为,自从安德罗妮·科开创了翻译西方文学的先河之后,一大批与安德罗尼古斯同时代或后来的罗马诗人、戏剧家、哲学家和修辞学家投身于翻译事业,热切地向罗马读者介绍了大量的希腊史诗、戏剧和其他文学经典,从而在罗马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希腊文化和文学热潮。这些早期的译者包括奈维斯(奈维斯,270-200)和恩尼斯(恩尼斯,254?-184),以及其他文学翻译家如普劳图斯(普劳图斯,前239?-169)、特伦斯(190之前?-159)、西塞罗(前106-43)、卡图卢斯(84?-54?)等等。在翻译理论方面,中国第一篇关于翻译的文章是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支谦的《法句序》,大约成书于224年。西方最早的翻译论文最早发表于公元前55年、公元前46年和公元前45-44年,由罗马时代的翻译家和修辞学家西塞罗所著,如《Deoratore》、《Deoptimo genere oratorum》和《De finibus bonorum et malorum》。对比中西,西方翻译传统的起源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上比中国的翻译传统早200多年。当然,在翻译的历史长河中,200多年不算什么。一个传统比另一个传统长200年或短200年,并不意味着一个传统一定比另一个传统“先进”或“落后”。然而,它表明在中西文化的历史发展中,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更早地受益于翻译文化的发展。正如西方翻译史学家路易·凯利所说,古罗马以来西方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归功于翻译,因为没有翻译,就没有古希腊文化在罗马土壤上的发展,也就没有独立的欧洲文化在后世的丰富和发展。上述史实也表明,作为两大世界级体系,中西翻译传统有着各自独立的发展时间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