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SCI论文的秘密
为了给下一节课一些经验,少走弯路,请大家发表意见。
我先抛砖引玉。
1。选择正确的主题。题目缺乏原创性,难以发表。我开始的项目太无聊了,所以我做了很大的改变。
2。我们应该不断调整实验的方向。这需要经常阅读文献。
3。我们应该不断积累知识。可以跟踪国际同行发表的最新成果。比如现在做神经再生的人越来越多,做凋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除非你做深了。比如王晓东教授在细胞凋亡方面就做了很多。
4。早点写。可以写序言,方法等。
5。好的英语句子一定要积累,好的文章一定要读。高端杂志上的文章读起来很美。
6。选择正确的杂志和正确的评论家。阅读文献的过程就是认识评论者的过程。
7。认真写英语。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不太擅长英语。我的投稿几乎被拒绝了。
8。从实验到写作再到投稿,都要认真。有些人一看到审稿人问一大堆问题就瞎了眼。
1:不管你的实验有没有创新性,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说它有创新性,要花时间查文献,搞清楚什么是创新性。有时候常规角度看不出什么新意,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新的东西就来了。
2.SCI论文写作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可以从模仿开始,一边模仿,一边揣摩别人是怎么写的。但是你不能一直领先别人的英语。
3.文章的绘制要精美。学生时代给一本4分以上的杂志投过票。有一个审稿人说,他连我的稿子都不想审稿。他说手稿很粗糙,但图片清晰漂亮。最后他建议修改后接受。还有一个说我的文章很有意义,后来文章被录用了。可见,画画能引起专家的注意,让他为你美言几句。先用EXCEL做统计图,再用PHOTOSHOP修饰。* * *聚焦后的图片在PHOTOSHOP中进行剪切和修饰。图片编排精美,插画要模仿别人的文章。
4.当你要引用别人的文献时,尽量说清楚,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而且,不要轻易否定和反驳别人的实验结果。那感觉不太好。
5。回应写作:别人问一堆问题的时候不要慌,要一一解决。引经据典,大胆和外国专家争论,让他知道你也是专家。能修改的,到时候一定要修改。如果做不到,可以把困难和原因说清楚。其实我感觉外国人不是很有决心,你要补实验。有一次,我给一家杂志投稿,有三个点。实在不想补实验,就和老外讨论了很久。
1.编辑关闭
(1)一定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按照投稿杂志的要求编辑文字。
(2)最好请母语为英语的专家帮忙修改润色文章。
(3)图表必须清晰。
2.推荐审稿人(这很重要)
根据文章的研究内容推荐2-4位审稿人。推荐前先咨询与你文章内容相关的专家联系方式,但推荐的专家不要太牛逼,最好之前有人脉。
修复它
(1)认真阅读审稿人的意见。
(2)认真逐一回答审稿人的意见。即使你认为某个观点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你也要委婉地拒绝它。
1.题目定下来后,要尽快用英文写方法,写序言和讨论总结,不断查阅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的进展,自己认识的提高,要不断完善前言和论述。结果可以写在最后,因为涉及统计内容和实验变量。这样等你做完实验,文章就差不多了。这种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的序言和论述不断打磨,比你花几天时间赶出来的东西好多了。
2.沟通很重要!和同一个实验室交流,和导师交流,通过文献和其他同事交流!
3.文章写完全后,如果毕业前时间充裕,建议先投一份高于自己预期的杂志,这样可以碰碰运气。其次,即使没有获奖,也会得到评审人员更具体中肯的意见。你可以在这方面改进你的文章,这样再投稿的时候命中率可能会更高。
如上所述,图表非常重要。尽量漂亮,尽可能清晰的表达结果。
1.多阅读研究方向相关的国外文献,了解前沿和创新。(简介)
2.实验前仔细设计实验项目的材料和方法,尽量多设计,因为实验过程中有些项目可能会不顺利或者失败。尤其重要的是要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和逻辑性。每个项目的内容都应该仔细地联系起来,互相验证。
3.随时积累自己实验内容的实验数据,3-5个理想数据即可使用。(结果)
4.对比同类科研成果,仔细深入分析自己的成果,分析相同和不同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创新点。
根据你论文的权重水平,你决定投给有相应形象因素的杂志。当然,影响投哪本杂志的决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1)杂志出版的速度;(2)老板的意图(3)文章的质量(4)对专业SCI杂志的熟悉程度,等等。有时候为了毕业后快速发表文章,高质量的文章不得不嫁给影响因子低的杂志。
SCI文章不可怕。我从医三年,写了四篇SCI,三篇基础,一篇临床,现在已经发表了。我觉得只要你真的深入到某个方向,实验顺利,实地写几篇文章也不是很难。当然英语水平很重要,语言是主要障碍,但是我的文章没有一篇是被公司修改过的。我的第一部处女作被打印修改了12次。最后真的没看出什么错误,就扔了出去,结果是2。我的另一篇文章刚开始是0.9,结果编辑问了很多问题,很难修改(大改版)。后来又加了一个内容,改成了a 2.5,结果两个月没修改就接受了。
我觉得SCI文章最重要的是创新和逻辑。所谓创新,就是你需要了解你所在领域的科技前沿。这没有捷径可走。你只需要多看一些你感兴趣的领域的SCI原文就可以了。多读书,灵感就来了。看PDF格式的原文肯定不行。培养阅读原文的兴趣和习惯尤为重要。我觉得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不是发表了几篇SCI文章,而是在压力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阅读SCI文献的兴趣和习惯。我觉得这个习惯一定会让自己终身受益于我的专业。我不鄙视国内期刊。我不想看国内的专业文章,因为我觉得里面有太多虚假的东西。阅读国内文献充其量是帮助我快速了解自己不熟悉的研究方向的大致内容,而不是借鉴其成果和结论,甚至方法。SCI文章(尤其是因子高的)虽然不是100%真实,但是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因此,习惯阅读外文文献和使用外文资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罕见病很多,没有所谓的“高人”有能力教你。需要自己去搜索,去世界的海洋里学习营养和知识。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吗?
读博士的时候,发表SCI文章的压力很大,也正是在这种压力和刻骨铭心的折磨中,我养成了一个“用洋料”的好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艰苦的三年里坚持下来。作为一名医生,我觉得不能终身在世界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是一种遗憾。所以博士发SCI文章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具备写SCI文章的素质、技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