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的主要经历

孙俪

孙犁(1911 2003年5月—11 2002年7月),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尧城村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的影响很大。“孙立”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开始使用的笔名。1942,加入中国* * *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一至三届理事,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

2065438+2009年9月23日,孙犁小说《风云故事》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集》。

中文名:孙树勋

别名:孙立、孙云富、云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尧城村

出生日期:1915月03日11。

死亡日期:2002年7月11。

职业:作家

毕业学校:保定育德中学

信仰:* *唯物主义

主要成果:创造了“莲花点派”

代表作品:莲花湖、芦花荡

原名:孙树勋

角色的生活

1965438+2003年5月11日(农历四月初六),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窑城村。孙俪出生后,妈妈没有奶水,就把馒头晒干,捣碎,煮成糊状喂他吃。所以他小时候身体虚弱,有过抽搐。

1919,孙丽进入村小学读完小学。1924年,孙立跟随父亲来到安国县尚诚高级小学。因为孙犁的学校藏书丰富,所以他在五四以后开始接触文学作品,比如文学研究会里鲁迅和叶圣陶、许地山等作家的小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种杂志和儿童读物。学习期间,他阅读了社会科学、文学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开阔了视野,为后来的创作和批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6,孙莉考上了保定育德中学(北方一所颇有名气的私立学校)。在育德中学(4年)读书期间,孙莉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作品,如短篇小说《孝?弃儿”、独幕剧《跺脚》等。

进入高中后,他阅读了当时流行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文学作品。他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许多相关的作品。并开始写这方面的文章,比如论文《中学生所表达的现阶段中国经济的性质》。

1933,孙丽高中毕业后,无力深造,赋闲在家。第二年春天,父亲托人给他在北平市政府工务局谋了一个雇员的职位。由于公务缠身,他经常去附近的北平图书馆看书或上大学,并以“孙运福”为笔名在《大公报》发表文章。几个月后因为屡次请假和换主任被免职。受父亲委托,在北平象鼻东坑小学当办事员,一年后辞职回家。

1936暑假期间,孙丽经同学侯世珍、黄振宗介绍,到安新县通口小学当老师,教六年级语文和一年级自然。在这里,他对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

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他投身抗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本小册子《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指导敌后抗日宣传工作。接着他编辑了《海燕之歌》,收集了国内外进步诗歌,编辑出版,激发了人们的抗日斗志。他编著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出版了他前些年研究的社会科学和革命文学理论的节选。在《红星》杂志和《冀中先驱报》副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一篇关于现实主义文学,一篇关于鲁迅。《关于墙头小说》、《谈诗歌的语言》等理论文章和数十万字的《区、村、连文学写作教材》,标志着他对文学理论的深刻思考,对解放区人民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普遍而深远的影响。

1938年秋,在冀中区开办的抗战学院任教。1939年春,调到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华北联合大学任编辑、教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41回冀中区参与编辑大型群众报告文学集《冀中的一天》,写成《区、村、连文学写作教材》(后改名为《写作概论》、《文学学习》,多次重印)。

1942之前,孙犁的主要兴趣是文学理论和批评。此后,他的兴趣转向了文学创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出版了《走出去》、《丈夫》、《第一个山洞》、《春天》、《战斗的外围》等十余部作品,他来自天津。其中,老公还获得了65438边区鲁迅文学艺术奖。

65438年至0944年,赴延安,在鲁迅文艺学院学习工作,发表著名短篇小说《莲花湖》、《芦花荡》等。短篇小说《荷花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后,重庆《新华日报》和各解放区报纸纷纷转载,新华书店单独出书,香港书店也有出版。孙犁小说《荷花》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坛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和《风云故事》开创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其中《莲花湖》《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编年史》。

1945回冀中农村。65438至0949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主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社工作,继续文学创作。小说《暴风雨的故事》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

1956年3月的一天,孙犁正在写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的第十九节(写于1956)。睡了一个午觉,因为头晕摔倒了——长期的疲劳导致了一场大病,持续了十年。在此期间,他长期因病停止写作,但他以《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副刊发现并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在此期间,他还写了一部散文集、一部散文集、一篇文学短文。

后来经过多次治疗,孙俪渐渐康复,想重新开始写作。然而好景不长,“文革”突如其来,孙犁的创作再次被打乱。

1977年7月,《人民文学》编辑向孙犁要稿,他写了《关于短篇小说》,发表在杂志第八期,从而东山再起。在此期间,他写的小说较少。除了一堆“翟赟小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古籍,写散文和随笔。1979年至1995年间,先后出版了《季华后期》、《鲁修集》、《厉安定集》、《池泽集》、《原道集》、《老黄集》、《娄巷集》、《无为集》、《儒集》、《曲集》等,除少数章节外,大部分都是在1976年至65438+2月至1995年的20年间写成的,且多为杂文。这些作品所表现出的旺盛的写作力量和鲜明的思想艺术,再次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人们把文革前的孙犁称为“老孙犁”,把文革后的孙犁称为“新孙犁”,对他做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然而,孙俪在最后一部歌集之后隐退,彻底告别文坛。

孙犁晚年一直生病,只是怕被折腾,不肯去医院。1995年5月的一天,孙丽下楼散步,偶尔感到寒冷,引发老年病(主要是前列腺症状)。从此,他不再写作和看报,彻底休养。1998 10月,孙立病情再次加重,住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此时的他已经不能自理,完全依靠护理人员照顾一切。

就这样,孙俪在病榻上苟延残喘了近四年。2002年7月11日,孙俪逝世,享年90岁。

个人工作

上表信息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中国作家网。

其中《晚季华》、《鲁修集》、《厉安定集》、《池泽集》、《原道集》、《老黄集》、《楼巷集》、《无为集》、《儒集》、《曲中集》十部散文集,也统称为《庚塘劫后十种》,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出版。

教科书收藏

《莲花湖》入选1959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文本;

《芦花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二上册《语文》课文。

小说散文《照片》入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第一册。

短文《报纸的故事》入选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册。

《白洋淀年谱——菜圃台芦苇》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上册。

《死者轶事》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文;

《报纸的故事》入选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卷。

文章

照片、识字课、第一洞天、游击区一周、三烈士简述及后记、塔笔记、王凤刚坑杀叛乱、菜埔台芦苇、张秋歌安新看卖席笔记、光复唐朝之战、学习、宿舍、储蓄、小事,悼念画家的马达,删词,童年的回忆,谈赵树理,谈柳宗元,吃粥后的感受,杂记,序,书之梦,画之梦,戏之梦,夜思,悼念李记同志,村里的老故事,出自同一口的老故事等。

个人生活

1927期间,孙立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时,以想家不愿远离(保定离老家近200里)为由休学一年。同年在皇城县与王订婚,次年与王结婚。毕业后,他去北平、保定等地找工作。直到1949在天津工作,孙俪才把妻儿接到身边,取名“王小丽”。

孙俪虽然看起来很骄傲,但也难掩对家人的真情流露。虽然他很努力,但他经常熬夜写作到凌晨一两点。晚上路过老母亲家,他就推门进去看看有没有盖被子。老母亲爱吃鱼,所以孙丽挑了中间的几块,放在她的碗里。他深深地依恋着他的农村妻子和他的妻子。虽然他们之间的文化差距巨大,但他们一生都爱着对方,支持着对方。孙犁写道,他的母亲和妻子是他文学语言的来源。正是淳朴的劳动妇女的美德奠定了他早期作品的基础,使他在进入繁华都市后,与河北中原的氛围产生了联系。孙犁曾经用过“十方”这个笔名,那是他大女儿曾经工作过的工厂的简称,也用过“吉普”,那是他早逝的爱子的名字。

个人荣耀

孙犁长期从事党报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作为《天津日报》的创办人之一,他开创了《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热心扶持青年作家的传统,培养了刘绍棠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和业余文学创作骨干,被誉为“中国报纸史上的一代编辑”。

《孙犁散文选》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和散文(集)荣誉奖,《袁道济谈作家素质》、《耿唐序跋》连续三次获鲁迅文艺奖。80年代获全国老编辑荣誉奖。

性格评估

孙犁的作品和人格赢得了众多读者和同行的赞誉:

在《解放日报》上看了孙犁的作品后,毛泽东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作家铁凝:孙犁“不以急功近利的一时之效代替文学的独特使命”。

作家莫言:“按孙犁的革命资历,如果他稍微入世一点,他就当大公务员了;不,他余生远离官场,坚守清高清贫的文人。这是文学界独一无二的声音,让我们后来爬山。"

作家茅盾:孙俪有自己一贯的风格。他的作品,如风云的故事,显示了他发展的痕迹。他的散文充满了抒情的味道,他的小说看似不讲篇章结构,却从不分支;他以一种有说有笑的平静态度描述着不断变化的局势。好处是他虽然搞笑,但不轻浮。(反映社会主义跃进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跃进!”文章)

后人的纪念

孙俪纪念馆

2002年7月11日,孙犁逝世后,河北省安新县人民政府在白洋淀荷花大观园修建了孙犁纪念馆。纪念馆是三河大院的仿古建筑,坐北朝南。正门正中,有诗人贺敬之题写的匾额。在纪念馆的南端,有一个六柱木亭。前面两栏,有孙犁写的对联“梦里迷了路,夕念桑葚”。亭中有汉白玉石碑一座,正面有“莲派创始人孙犁”一书。中轴线上有一座木牌楼,建筑中央列有孙犁题写的“大道低回”匾额。在牌楼和展厅之间是一座3.3米高的汉白玉孙犁坐像。孙犁纪念馆的正厅分为七个部分,展示了他的生平和创作。

孙犁文学奖

2012,11,首次颁发孙犁文学奖。孙犁文学奖是为纪念孙犁逝世十周年而设立的,由河北省作家协会和孙犁故乡衡水市安平县共同发起。

孙俪图书馆

2013 5月12日,孙犁图书馆在河北省安平县开馆,同时举行了孙犁纪念馆奠基仪式。博物馆位于安平中学校园内,总建筑面积3948.42平方米,共四层。主体建筑高度为17.9米。各层大厅的命名都与孙俪有关。一楼“园”以“何”命名,旨在突出孙犁作为莲派创始人的内涵。二、三、四层的“亭”、“堂”、“斋”均以孙犁的文学作品命名,旨在表达对大师的热爱和怀念。

纪念册

故居重建

2014年5月5日,纪念孙俪诞辰101周年。为了纪念孙犁,传承孙犁文化,孙犁故里河北安平在孙犁故里孙尧城村重建了故居,并正式对外开放。莫言为孙犁故居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