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
关于《到灯塔去》的叙事艺术,全文如下:
摘要:弗吉尼亚?作为英国著名小说家,伍尔夫对现代主义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到灯塔去》是继伍尔夫的《协议的房间》和《达洛卫夫人》之后又一部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原有的全方位、全知的叙事模式,采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焦点转换等多种叙事艺术手法,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主线,揭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不断变换叙事视角,从而见证了这部作品独特的叙事艺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8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她是一位杰出的意识流文学作家。她被世人誉为20世纪女权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先驱。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更关注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她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记录下各种刻在脑海中的印象,如奇怪的、琐碎的、稍纵即逝的,描写人物内心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多变的、难以解释的、难以描述的,从而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本质特征。她的文学创作理念由此决定了海洋的形象,而她的经典之作《到灯塔去》则是小说中的人物在人生各个阶段对现实存在世界的内心反映和情感感受。
《到灯塔去》的故事极其简单。以去灯塔的行为作为贯穿整部小说的中心线索,描述了一战前后拉姆齐一家和几位客人的一次假期生活经历,拉姆齐夫人的儿子詹姆斯想去灯塔。然而,由于天气原因,这次计划中的普通旅行并不顺利。一战爆发后,拉姆齐一家吃了不少苦头。拉姆齐太太去世了,拉姆齐先生终于带着他的孩子和朋友出海,到达了灯塔。整部小说没有华丽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由印象、回忆、感受等一系列内心活动组成,情节被一次次淡化。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大胆摒弃了传统小说中全方位、全知的叙事模式,借助大量的有限视角,从人物的主观角度进行叙述,为读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以及他们意识的变化。此外,伍尔夫还多次改变叙事视角,从各个角度重新确立了整个人物的意识,从而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效果。
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指小说中的角色假设在没有任何观众的情况下直接表达的有意识的活动和心理状态,主要是用文字表达的无声的意识流。可以说,内心独白是创作意识流作品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主要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维,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思考、分析和探索,对未来的猜测和预测。既能反映故事人物浅层的、清晰的、明确的意识流活动,又能反映故事人物深层的、模糊的、朦胧的意识流活动。通常,作者会对人物的意识进行加工或解释,使其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同时,内心独白也可以理解为?变成意识?以第三人称叙述者的身份或通过叙述者的内心来审视角色的内心。如果叙述者是观看者,那么角色的心就会被观看;如果角色是观看者,那么世界就被观看了。
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描述灯塔时,叙述者将其思想融入到人物莉莉的思想中,两者融为一体,以一种叙事深度描述了莉莉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过程。这是?内心独白?真正的化身。小说中莉莉的内心独白在书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其中包含了回忆、思念、幻想等诸多情感,小说的情节发展也是根据她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递进的。在小说的第一部分?窗户?在章节中,伍尔夫以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讲述了拉姆齐夫妇邀请朋友去海边度假的故事。从这一部分的描写中,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拉姆齐太太和蔼可亲、体贴周到、热情好客的特点,也可以感受到她对朋友、穷人和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似乎她是圣母的化身。此外,拉姆齐太太还具有控制和感染他人的能力。
比如一群性格各异的客人参加了海边别墅的宴会。而小说里呢?灯塔?在这一部分,伍尔夫重点讲述了多年后海滨别墅的重逢。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拉姆齐太太已经去世。再次回到海边别墅相聚,已经让所有人都感到感动和深深的感动。此时此刻,叙述者仍在艺术家莉莉的心中,随着莉莉内心思想的变化进行回忆和想象,从而揭示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其实这种叙事方式也叫意识流。比如Lily在画画的时候打开了脑海中的灵感阀。四十岁的她依然孤僻冷漠。拉姆齐先生在丧妻时渴望得到一点安慰和同情,而她选择拒绝给予;当拉姆齐先生带着他的孩子们去灯塔时,她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她面前的画板上,并回忆起拉姆齐太太把事情变得复杂和简单的独特能力。当她详细描绘时,她回忆起保罗和敏泰的婚姻生活,这并不是拉姆齐太太真诚期望的甜蜜生活。纵观莉莉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细节,比如拉姆齐太太努力撮合莉莉,班克斯未能如愿。这些思想和情感总是与拉姆齐夫人息息相关,而画家莉莉能在这里多年后完成未完成的画作,或许是出于潜意识里对拉姆齐夫人的悼念。
两个自由联想
纵观意识流小说,我们可以发现,自由联想也是呈现人物内心世界变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给读者在理解作品时带来了诸多困惑和不解。因为人的意识活动会随着时间、地点、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必然要求自由联想做出改变,必须打破原有的传统叙事模式,突破时间、空间等各种限制性条件。自由联想没有统一或固定的形式,通常表现为故事人物在处理某件事情的过程中,突然联想到其他事物或人物,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这也就成了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最困惑的地方。
罗伯特?汉弗莱认为影响人们自由联想的三个原因是记忆、感觉和想象。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自由联想也离不开这三个因素。伍尔夫使用了大量的意识流创作方法,其中所谓的“意识流”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自由联想?。伍尔夫在创作作品时常常以一些看似简单或琐碎的事情为契机,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并给予其无限的自由联想。这种叙事艺术在《拉姆齐夫人》中有明显的表现。
在“到灯塔去”这一章中,拉姆齐太太为儿子量袜子,这本应在几分钟内完成,但作者伍尔夫却用了四页半的笔墨。当拉姆齐太太在给詹姆斯量袜子时,莉莉和班克斯从窗前走过,看到了他们面前的椅子和房间,然后警告了詹姆斯。这一系列看似不规范的自由结社,其实有其现实诱因。例如,拉姆齐太太看到莉莉和班克斯走过窗户,这引发了她对他们婚姻的联想。看到房间触发其与房间和书籍的情况的关联;从袜子太短的难过,联想到班克斯对他外貌的赞美。所有这些联想都是真实的、恰当的、自然的。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伍尔夫的这些自由联想,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规律可循,但如果通读整部作品,就会发现它们内在联系紧密。从某种角度来说,每一次联想几乎都是为后续的故事发展打下基础。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章中,拉姆齐夫人和其他人如班克斯都有关联,这使得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拉姆齐夫人。
三焦点转换
当读者初读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时,文章的开头部分很容易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但如果读者能耐心阅读,真正深入到各种人物角色中,就会被小说中海市蜃楼般的美好和疑惑深深吸引。因为《到灯塔去》被称为经典,是一种重要的叙事艺术手法,是对焦点转换的巧妙运用。伍尔夫借助焦点转换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了一种多视角的叙事方法。
小说作品传统的写作方式是采用全知聚焦视角,即叙述者充当故事中一切的理解者?全能?。然而,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叙事视角,而是运用角色的有限聚焦视角向读者展示角色的思想感情。小说的现实表现了伍尔夫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焦点转换的驱动力。人物之间意识形态的随机切换,真实自然地让人物的瞬间意识和心理活动不朽,取得了极佳的效果。焦点视角的相互切换,不仅使各个视角递进互补,也加强了读者的感知和见证。同时可以扩大叙事范围,促进整个创作的叙事特征更加流畅自由,帮助读者从多个层面感知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在故事人物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塑造中非常突出。拉姆齐夫人的个性和形象主要通过不同角色的聚焦视角来体现。
在第一部分?窗户?班克斯称赞拉姆齐太太的厨艺,认为拉姆齐太太是一个了不起的、令人钦佩的女人。这一章的视角极其生动。第一,叙述者可以充分了解餐厅的情况,他也可以听到班克斯对拉姆齐太太的赞美。然后是拉姆齐太太微妙的视觉感受,她渴望被认可;最后,班克斯对食物的感觉。这些视角最终聚焦在拉姆齐夫人身上,她深深感受到了班克斯的钦佩和敬仰。
在《到灯塔去》中,有很多这样的叙事艺术。通过关注视角的相互转换,伍尔夫充分阐述了故事人物复杂的情感、心理状态和情感波动。德国著名学者奥尔巴赫曾说过,伍尔夫创作技巧的基本特点是能让读者感受到多重任务角色的意识流,而不是单个人意识形态的表现,这些角色的意识在不断地相互切换。当然,过于频繁地改变焦点会给读者带来很多误解。但是,如果仔细品味作品,读者会很容易发现,伍尔夫的个人姓名和人物的日常习惯在转换视角时会发生变化,同时还会伴随着对插入语的熟练运用,比如?她想吗?,?她渴望得到它?单词,比如英语,让语言有了一定的规律性,增添了很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