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课程间横向联系,刚柔相济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论文

建立课程间横向联系,刚柔相济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论文

成人教育教授面广,一个学生班同时开设的所有课程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门课程的教学活动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各门课程教师之间的联系,采取刚柔相济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消除强行灌课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成人教育函授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了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和现实可行性。

第一,教学过程中的强力灌溉是不可避免的

成人教育,面授时间有限,强行灌输不可避免。强迫,指不可协商;哪些是必须根据大纲掌握的,如果没有,就达不到通过考试的基本要求。灌输的意思是,所教的知识点,不管听懂没听懂,都要记在心里,后续的教学会以此为支点;不能在这个知识点上停留怀疑,以免耽误教学进度。

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设计决定了学生在很多方面会学到什么[1],进而影响到学生在某一时刻的目标和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尤其是必须完成的硬性作业,给学生施加了必要的压力。如果完全去除压力,学生很难学好。人很懒,让学生没有压力,失去了目标和任务。教学活动的效果值得怀疑,至少会影响进度。思考而不学习是懒惰。如果所有的作业都是弹性的,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书可以不看也可以不看,课堂上没有必须牢牢掌握的内容,学生的目标和任务就会模糊,学习过程就容易放松和中断。

比如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首先,牛顿第二定律的记忆理解是强制要求。如果你不知道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或者你心存疑虑,不敢用它,就无从谈起如何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当然,我们也安排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课。但那是为了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记忆和理解的验证性实验,而不是启发学生自己去认识牛顿第二定律。如果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没有预设问题,希望在实验中悟出一些科学道理,会怎么样?实践的结果是这样的:有些同学因为实验内容太简单而感到厌烦。“为什么一定要写实验报告?一定要交吗?”“我三年级就已经知道牛顿第二定律了,这个实验没啥事。”“你一定要去上实验班吗?我想请假。”.....还有其他同学自己不会意识到牛顿第二定律,但可能会意识到其他的东西。“毛孔里的空气吹在脸上很舒服。

如果书桌是这样设计的,那它就是一台好空调。”“负重板拉着滑块跑,两人步调一致,遥遥相望,像是灵魂伴侣,默契十足的朋友。".....甚至有的同学干脆偷偷玩手机,打游戏或者发短信打发时间。即使少数人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意识到了一些东西(比如忽略转轮转动惯量对计算的影响),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但意识到的也是那少数人,不是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而是对所有人来说,这是强行灌(要求背其他同学意识到的东西),这就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强行灌输。

可见,正常的教学在短时间内把一些地方性的内容强行灌输给成人学生是不可避免的。在上面例子的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是毋庸置疑的,其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如果有大的数据差异,需要分析误差来源,但不能得出牛顿第二定律不成立的结论。并按要求写实验报告。如果要彻底杜绝强行灌水,会影响课程进度,还会夹杂另一种形式的强行灌水。

众所周知,强行灌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害的。既然消除不了,就要分析这些危害是怎么来的。

二,强行灌水教学弊端的原因

我曾经在建筑力学的教学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没有完成规定的作业。向学生学习后发现,他们的课外时间很多是用来做高等数学作业的;这是因为高三数学老师作业多,对学生作业的要求更严更紧。我当然不甘心,所以也增加了作业要求,避免课外时间被高数挤占,影响力学的学习。几周后,我发现学生对作业内容的掌握更差了,抄作业是普遍现象。通常一个班只有三四个学生在努力做作业。听学生说,他们在掌握高等数学方面有更多的困难,并且正在抄袭。我的努力事与愿违。原因是什么?

一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符合一定的医学规律,他的大脑工作也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所以,在一天中,它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时限的“学习行为”影响不大,甚至对其之前的学习收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当大脑疲惫时,未完成的“必做工作”会因其难度而被放大,从而造成学习热情的失误,引发负面情绪。而且负面情绪会延伸,会阻碍后续的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对于某门课程的要求确实是绰绰有余的。所以就一个老师而言,他的要求不会造成强行灌水的危害;而同时几门课程和老师的要求叠加,通常会超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学而不思则罔。更不用说快乐学的效率了。这就形成了老师之间的竞争和不和谐,容易造成学生不知所措,像恶性竞争。这也是强灌危害的原因之一。

有句话说:没有不可追踪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这里的无能,除了责任心不强之类的,还包括不会做法律。这是违法的,包括不去理解学生,因材施教。对学生压力、处境、困难的忽视,是对学生的另一种忽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一个学生班来说,各种课程的开设是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某门课程的老师与其他课程争夺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不完全合拍。每门课布置的作业要分为刚性的“必答题”和弹性的“选择题”。不做作业很难学好,但是死板的“必做题”布置太多,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同学生之间不仅在智力、基础厚度、学习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感兴趣的学习方向上也存在差异。高强度的训练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差异。所以,如果某一门课分配给学生的“必答题”量过大,不同学生的压力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并不完全是前一阶段决定的。对于弹性作业,同一个学生班的所有老师都需要建立联系。对于没有完成全部弹性作业或者不感兴趣的同学,各班老师要心中有数,及时回复班主任。

当学生大脑疲劳时,需要及时自我调节。如果这个时候转起来既不困难也没有“必要”,会是一个很好的调整,特别是对于其他符合自己兴趣的课。当今社会,多才多艺的大学生有更多被认可的机会[2]。换句话说,即使一个学生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某一门课程上,只要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上,也基本符合我们的培养方向。因此,教师之间建立联系,减少不和谐的课余时间竞争,采取刚柔相济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该课程的教学,避免学生厌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其他课程的老师接触和打交道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为了培养学生,不应该刻意回避。这就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应用实例

以上观点已应用于《建筑力学》四个班的教学过程中,如函授主管建本12。

本课程集中在60个课时。根据在职函授学生的特点,课程中安排的硬性作业只能在两个课时内完成。组件不重,例如:

1.截面上总应力的方向()

A.平行于截面b。垂直于截面

C.与横截面的任何夹角d .与横截面无关。

2.脆性材料的伸长率()

A.小于5% B .小于或等于5%

C.大于5% D .大于或等于5%

3.使用塑性材料的名义屈服应力()

A.σS代表B.σb代表。

C.σp代表D.σ0.2代表。

……

再比如一些与课堂上讲授的概念相关的简单计算问题。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你就一定能做出来。

此外,还安排了大量灵活(可选)的操作,包括传动主轴设计的相关计算、力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运动干涉、建筑构件实际承载能力的分析计算,构件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动画模拟也可通过软件进行。

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了解了班上其他课程的作业和完成情况,以及班上哪些同学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经常需要解决哪些机械方面的问题,谁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感兴趣,谁的数学基础很好等等。此外,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我们经常与各班的班干部保持联系,了解各班其他课程的作业情况,以及全班同学对其他课程作业的完成情况。

虽然是弹性作业,但是因为可以和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或者有助于继续学习和研究,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大量课外时间积极完成作业,很有创造性。

这是对教学方法和理念的积极探索。对成人基础理论教学的教改研究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