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反两面
老子说:“天下有道,而废之。”老子也说:“罪大于欲,祸大于不满,咎大于欲。所以知足者常乐。”
现在很多青少年对无数先烈献出生命的和平盛世视而不见,对历经磨难的改革开放成果视而不见。但是他们对现实的不满越来越大,总觉得自己不顺眼。这就是对现实不满的逆反心理。
面对21世纪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深刻背景,从国际上看,反社会主义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年轻一代的分化和西化企图,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越来越体现在年轻一代的整体素质上;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各个层面都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消极腐败,商品经济中的假冒伪劣,经济生活中的欺诈,文化生活中的黄赌毒猖獗,严重冲击了他们的心灵。年轻人对现实的深深不满导致逆反心理,直接阻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没有好坏之分,但作为一种社会想象和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它对社会的发展和青少年自身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
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的需要时,会使主体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一些青少年盲目抵制学校、老师、家长进行的思想教育,认为这些只是大而空的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的需求无关。
2.他们对社会、学校、家长所倡导的一切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方向的思维,对社会个别阴暗面采取偏激的观点,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可取之处,带有明显的拜金主义倾向。
3.在他们眼里,勇于抗洪、英勇战斗的英雄,都是爱逞能、爱冒险的“傻逼”。献身于人民利益的人民公仆被视为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的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的“学习机”的。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是在故意讽刺地和老师同学“培养关系”。他们无缘无故地怀疑先进人物的动机,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成就持否定态度。
4.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青少年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对那些公然对抗老师、在同学中结成帮派等不良现象也颇为认同,但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的同学却冷嘲热讽,造成了在集体氛围中好人得不到表扬,恶不压人的局面,对同学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破坏了集体组织的团结。
(B)积极影响
1,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此时的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父母和老师照顾的孩子。他们不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大部分能够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不断认识和发展自己,形成了自我评价体系和对社会、对他人的评价体系。他们不再轻易听从别人的命令,改变自己的观念。他们在思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被期望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学习和生活。
2.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束缚的精神。这些青少年不再满足于老师和课本对事物的解释。他们有创新精神,总想追求更准确新颖的东西,喜欢提问,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创作目的,却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反对常规。或许这就是创新的先兆吧!墨守成规会扼杀他们旺盛的创造力。
3.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使命感。青少年人格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巨大的社会热情。他们渴望参与社会生活,从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对社会的责任。他们对正面宣传的否定,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其实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所以会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理解。这正是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4.对学校、家庭、社会反思教育是有帮助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给予孩子的教育不当,比如过分追求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内心感受,家庭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等。这些都让我们反思如何教育青少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综上所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阻碍了青少年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意识也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毒害,使其行为误入歧途。另一方面,它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启发年轻人思考和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要辩证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方案,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