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将如何发展?2000字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而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加大;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的状况没有改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到实处。同时,民主法制建设和扩大人民民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没有完全满足,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态、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独霸的压力长期存在,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增多,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情况表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但是,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固步自封和落后,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现实,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充分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项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和谐发展,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发展实现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维护人民权益,走* * *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须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来自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风险和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工作和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统一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 * *生产者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 *共建、* * *共享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毫不动摇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履行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体现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热情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