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简约理念:5000字论文。有人有吗?
王宗然巫山
摘要:在高科技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崇尚自然的文化潮流逐渐被人们所推崇。简洁明了的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也体现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平面设计中简约理念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并结合实例从形态元素、空间层次和画面构成三个方面分析了简约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为设计师把握风格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简单的概念;元素;空间构成
简约可以看作是一种美学风格,或者是一种主义,或者是一种理念,或者是一种美学思想。虽然不能同时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称号,但不影响对它的探索。暂且作为一个思路来分析吧。
一,简单性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简约的概念并非起源于当代,而是有其历史渊源。东西方都包含着朴素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从东方古代民族的原始图腾和符号中找到线索。各种图腾、图案、符号,大多以简单或朴素的形式存在。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了与儒家美学相对立的以“简”为美的思想。但进入封建社会后,受宗教文化和封建统治阶级追求奢华的审美意识的影响,艺术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华丽。17世纪,由于受到巴洛克和洛可可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艺术中的典雅和宏伟成为主流,体现在艺术作品中的华美和过度装饰上,中国唐代的文化和艺术也类似。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一方面受到影响,但同时又开始“反叛”。
然后,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19世纪中后期,艺术开始以“简约、实用、舒适”为审美趋向,最具代表性的开端应该是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思想的流行。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主义的平面设计风格已经成熟,简约的理念在各种设计运动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在日益多元化的文化观念和设计理论的影响下,“简约”吸收了多元化观念的营养并向前发展。
二、平面设计中简约的特征
简约不是简单,也不是简单的减少元素。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平面设计中简约的特点。如果构成画面的元素少,画面就会精炼而有意义,即“简单胜复杂”;如果元素丰富,画面就会多而不乱,多而有序,多而有趣,也就是“多而不杂”。
(A)在“简单胜于复杂”的影响下,“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是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中提出的设计思想。简约的特点是把设计元素、色彩、灯光、原材料都简化到最小,但对色彩和材料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简单的空间设计通常是很含蓄的,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以简取胜的效果。平面设计受此影响,很多人把这种理念作为简约的核心理念,因为在19世纪初期,这种理念正好迎合了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变革下,人们对功能性设计的追求,对纯粹简单的无装饰设计的追求,各种设计风格和流派层出不穷,简约的理念在设计的不同领域都有所体现。包括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等。“少胜多”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追求纵横排列,追求画面的理性化、数学化的网格分割;强调字体的简洁和力度,使用无衬线字体;在色彩上追求简洁明了,常见原色和基本色的应用,搭配流行色的应用。比如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就提出了颜色中普遍原色的概念。色彩的运用严格限制在红、黄、蓝三原色与黑、白、灰非色系的搭配。在布局上,画面以纵横线条划分,以高度提炼的抽象元素概括自然,提炼生活,设计作品简洁而有生命力。
(二)“多不复杂”影响下的“少就是无聊”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设计的简约走向了“多而不繁”。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作品中提出了“少即是无聊”的观点。这个想法是针对受密斯·凡德罗影响的设计,尤其是走向极简主义极端的设计。这种思路在设计上的好处就是把一些设计从即将或者已经进入极端极简主义的胡同中解放出来。用在平面设计的时候有两个方面:(1)想法很多,但是没有顺序。现代世界的全球化,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思想的多元集合,再加上后现代主义,带来了人类自由的极度解放,也使得各种思想无序混杂;(2)构成画面的形态元素很多,这也是设计趋于复杂的一个原因。由于主题思想丰富,要表达的主题层次多,所以选取的元素不能减少,但可以利用形式美和各种表现手法,使画面达到多而不乱的效果。
三、简约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简单的形态要素
形式的简单就是构成元素的简单。可以概括为:(1)从图形、文字、色彩等构成画面的要素来看,无论是抽象简洁的几何图形还是具象图形,都需要尽可能的简洁。(2)从各元素的衔接来看,要配合主题。就像一个建筑的形成,不仅需要砖石、玻璃、钢筋、混凝土,还需要各种材料按照建筑的风格和名称进行连接,才能称之为建筑。在平面设计中,根据不同的主题,元素需要不同的关系来连接。比如logo设计要求元素紧凑,以相对完整的形式出现,而DV封套设计则更要求元素在空间上的艺术排列。版面设计的信息量比较大,需要按照信息的优先顺序排列元素、连接元素,运用形式美的原则,使信息清晰有序。
如图1,简洁凝练的类似水滴的抽象元素,构成了一个相亲相爱,温馨可爱的幸福家庭场景。元素通过重叠和重复相互连接。虽然元素少,但内容丰富,画面活泼。图2汽车沙龙海报运用写实归纳,使汽车灵活精致的外观跃然画面之上,以高度概括的抽象元素为素材,以重复的形式连接简单活泼的视觉元素,元素多而不杂,使整个画面呈现出活泼的氛围。图3是一个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构成画面的元素可以说很简单。两片叶子就像一双无辜的眼睛盯着正在破坏环境的人类。几个元素组成一个简单的画面,对元素的连接要求更高。根据形式法则中的平衡对称原理,两片叶子位于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是人类视觉更舒适的位置。图片元素之间有很大的空隙,树叶和下面的文字形成倒三角形,让元素自然相连。这也是中国画常用的构图方法,讲究留白,形成“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二)简单的构图
画面的构图是指根据主题的需要,在二维画面中对空间的划分和不同元素的排列。让我们以大楼为例。钢筋玻璃混凝土等都准备施工。它们用于建造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并支撑在地面上。人们会知道它建成后会是什么样子。同样的平面设计,只要根据主题恰当地安排元素,就会产生舒适、简约的感觉。现代设计的画面构成受国际平面设计风格和包豪斯设计的影响很大。很多优秀的作品既吸收了国际风格追求严谨的简约风格、简洁明快的布局和和谐的整体感,又试图用各种表现手法或形式规则来弥补国际风格艺术性和人情味的不足。简单的构图在海报和版面设计中应用广泛。
如图4,是一张倡导保护树木的公益海报。用具象的表达,把来自树木的纸做成锋利的齿轮样式,用旋转重复的表达,让元素在中心旋转。画面布局简洁有力,画面有静有动。如图5所示,背景完全统一在蓝天上,架空电线上的鸟像跳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倾向于飞出画面。从下方露出的童真的眼睛仰望蓝天,远处的云彩让画面清新简洁,对比了点的大小。线条长短的黑白对比有序自然,让人心旷神怡。如图6,具象和抽象元素在画面中自由灵活的统一,除了广义的具象手形,其余都是简单的抽象元素。点线面的布局虽然没有严格的秩序感,但却和谐、简洁、明快,充满浓厚的趣味性。
(三)简单的空间层次
一张没有深邃空间的纸,却能装下整个世界,这就是二维平面的魅力。或者每个人都应该感叹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奇妙创造和秉性,无论是活泼的,高贵的,庄严的,优雅的。“平面不能平”,即利用各种平面元素,试图在平面材料(如纸张)上拉伸视觉空间。画家塞尚比我们早一百年就开始尝试这个理论,并且已经到了极致。如果能注意空间层次的简化,即使组成画面的元素很多,也能组成一个简单而有层次的画面。
如图7,随着色彩的对比,空间层次被打开,红色首先映入眼帘,因为红色具有跳跃和醒目的视觉效果,光影的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这部作品有四层信息,但并不混乱。这说明不管信息量多大,只要处理好空间层次关系,就能使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如图8所示,虽然视觉元素很多,但作者大胆地用大面积的规则图形对画面进行了划分,包括大面积的字符排列在一个大的快面上,使画面形成了很强的秩序感,多而不乱,两个具有透视效果的黄色梯形,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空间透视感。画面元素虽多,但设计者对信息的把握适度,并借鉴透视原理,使画面简洁而有张力,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吸引注意力。
四。结论
现代城市逐渐被建筑、噪音、灰尘等污染包围,空间越来越狭小,噪音越来越烦躁,生活工作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民的内心越来越得不到安静和休息。于是,越来越多的京城人开始摒弃繁文缛节和奢华,努力拥有一种自然平淡的心境,人们更加渴望清新、自然、随意、简洁的画面。平面设计中的简约设计正好可以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毫无疑问平面设计会继续受到简约理念的影响,并且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发现,设计中也会有新的表现形式来体现这种理念的不断发展。
参考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毛。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滕守尧,聂振斌。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薛树洋。极简风格[J]。设计平台,2007,(12)。
作者简介:王宗然(1982-),女,山东潍坊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
论平面设计中的空白图像
辽龙
空白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形象表达形式。将空白意象引入平面设计,研究其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和作用,可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深层含义,挖掘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平面设计中的空白图像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被人们广泛使用。它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统一体。虽然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含义,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须作为“意象”来呈现,意象所依赖的元素就是意象,也就是物象。形象是形象的基础,但形象不是形象的客观机械模仿。
意象是客观客体通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创造出来的物化的艺术形象,是“带有主观感情的客观对象,或者借助客观对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
“意义”是无形而抽象的,就像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道。“意义”只能通过语言或图形符号的“形象”来表达。意象,即“言意之象”和“意中之象”,是主体与客体、心灵与客体、意义与意象的有机交融与统一,是主观感受与客观意象融合的产物。在一个图像中。人看到的是“象”,尝到的是“意”。
“象”这个词最早萌芽于《周易》。《易经》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儒家将其冠以六经之首。其中,系词是对《周易》的整体概述,并阐释其哲学意义。易经逐渐被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和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它首先阐述了“意”与“象”的关系以及“象”的特殊表意功能,这在《周易》的衔接中表现为:
子曰:“圣人立象尽其意,设卦尽其虚,用言尽其能,变其利尽其利,舞鼓尽其能。”
尽意立象,不仅阐明了象与意的关系,也阐明了尽意立象的目的。“形象”是建立在“尽力而为”的基础上的。这里的“象”不是自然物象,而是卦象,即“暗示象”和“心中象”的象征“象”具有极大的表意功能:尽人之心,尽人之心,尽人之言,尽人之灵。
中国古代的早期图像都是作为一种抽象的理性载体。当时的“易”是一种象征意义,其所指基本停留在哲学领域,只能算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形象。刘勰是中国文学理论领域提出意象概念的第一人。在《文心雕沈龙丝》中,他说:“一个独自拍照的工匠,可以瞥见图像,并获得幸运。这个封面也是文章的第一篇,是文章的结尾。”他强调了艺术生产过程中内在形象的重要性,并把它提高到“控首篇,求文章大端”的高度。刘勰的意象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人多在此基础上使用意象概念。司空图在《小心》诗中说“象在外,性在奇”,也指“内象”。宋代以后,明清文人往往把意象作为艺术意象来对待,意象的古义逐渐淡化,意象的意义开始泛化。
意象是在人的头脑中自由衍生和驰骋的浩瀚大气。是一种自然美,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真情实感。当代艺术创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意象”在现代设计语言中仍然是一个潜在的语言成分,它与“意”密切相关,渗透着设计师的思想、理念、情感等诸多“意”的因素。
传统意象观与现代设计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时代设计意象。设计图像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以感觉形式的表象作为创作的前提,然后对这种看似复杂的表象进行分析和综合。但这不是简单的理性逻辑层面的反映。也不是简单地概括事物感性形态的抽象概括内容,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表象中寻找与主体的情感、直觉、认知和生活经验相对应的同构要素,从而建构设计形象。
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往往作为图像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某种内在含义,引起观者的某种联想。除了植物意象、动物意象、场景意象等一些常见的意象表达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意象表达,即空白意象。
空白是“虚的”,反之亦然。虚即虚无,实即真实。在平面设计中,空间可以分为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其中,实空间是画面空间的实体部分,虚空间是指其余部分。虚拟空间不是背景,也不是设计中不必要的部分,它也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设计作品的“白如黑”和“寓意”。这种空白,看似无形,实则是设计师的匠心之作,虽笔未至。而意义也到了。因此,空白就是图像。诚如清代《画鉴》辛所言:“虚与实并存,无画必出奇景。”
中国传统艺术不像西方美学那样讲究理性认知和推理。但更多的是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自然,去欣赏生活。在中国画理论中,墨色和彩墨都属于色彩,白纸的白本身也属于色彩。因此,画家非常重视“空白”,通过虚实的处理,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意境形式。山水画中的天、云、水等等。往往不是墨迹,只是在纸上,寥寥几笔,一个完整的意思。而观者却能在画面中“真实”的对比下获得这种“空”的感觉,从而达到画出有限无限和留白的效果。
比如南宋画家马援的《寒江独钓》,整幅画只画了一只扁舟浮在水面上,一个老人坐在船头独自垂钓。画面除了周围的几处涟漪,大面积空白,却真实地表现了河水的空旷和寒意。压抑的气氛更加强烈地衬托出渔夫在前线的专注。也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幅画中的空白不是白纸,而是画中的白色。空虚中有真实。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图形符号。正如张清风格在《画池》中所说:“空白,不是空纸。空白就是绘画。”在画家眼中,画中的空白可以是天空、大地,也可以是云。是水。
中国画对虚实和留白的处理方式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布局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在《刘清》的编排和设计中,借鉴了中国画中留白的艺术元素符号,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使大面积的留白充满版面,其余留白结合画面中央游来游去的几条金鱼,巧妙地转化为水面。给观者带来一种和谐宁静的感觉,拓展了画面中“清流”的意境。这里的“白”表现的是没有具象的虚空,可以与画面外的空间相连,具有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延展性。
现代平面设计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标。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靠直接表达往往很单调。而且意象的意义是无穷无尽的,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可以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有时候“真实”只有在“空”的背景下才能更好的凸显出来。这里的虚不是“空”,而是“虚”中包含“景”,它隐含着“情”的“空”。在张家界一套旅游宣传册的设计中,成功运用了“虚”托“实”的手法。设计师用传统的笔墨表现手法勾勒出一些器皿如水瓶座的形状,然后将张家界美丽的自然风光布置在其中。除了右上角一些必要的文字描述,画面其余部分是一大片空白,只有两只飞鹤或几朵祥云似乎是在器物造型附近随意描绘的。这种大片空白的方式不仅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情境,也很好地衬托了创作的主要对象。
有时候设计作品中的空白处理,就像文学作品中的省略号一样,能引起人们视觉和心理的沉思。这引发了某种联想。比如大家熟知的苹果电脑的logo设计,右边的一个空缺看似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性,但实际上只是与背景融为一体,打破了形状的束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此时的空白已经成为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形象的延续和衍生。
平面设计中的空白是一个“虚拟空间”。它是一种存在于画面中的“气场”,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被这种无形的“气场”协调统一,从而呈现出一种整体性。如果巧妙地运用这一元素,它可以成为设计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传达的信息,有时甚至是物理元素,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更多的设计师应该注意合理利用空白屏幕布局产生的虚拟空间。因为它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的艺术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发掘和欣赏作品中隐藏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