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科普论文?
上接。2.课堂延伸法。在小学科学课《动物与环境》中,学生研究了蚯蚓与光线、温度、湿度的关系,发现蚯蚓喜欢黑暗、超市、温暖的环境,学会了用差值法进行实验,判断错误的因果关系。课后可以用所学的方法研究蜈蚣、蟋蟀、蚂蚁等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可以继续研究蚯蚓的其他奥秘:比如蚯蚓有眼睛吗?蚯蚓会张开耳朵吗?蚯蚓的再生能力、松土能力等。3.问题探究法。小苍蝇真讨厌,它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但是他真的很奇怪。他经常接触各种细菌,为什么不生病?睡觉可以缓解疲劳,恢复精力。整天在水里悠闲游荡的鱼会睡觉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肯定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可以把它作为你论文的研究对象吗?湖南道县五年级学生毛登生有一天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竹林里玩耍,为竹子是空的还是里面装了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细心的毛登盛一直把这个问题记在心里。放学后,他查阅资料,做实验,用大量证据得出结论:竹子不是空的,而是含有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基于此,征文《竹子里有什么》获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征文大赛一等奖。4.教师指导法。如果你养了一只小动物,或者养了一些花,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找老师来选题。如果加入学校的科技组,可以把研究的想法告诉老师,让老师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就可以围绕课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如重庆市人民小学生物组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了一些调查研究课题,完成了《重庆黄角树特征调查》、《祝圣田水库四季常青水》等多篇小论文,多次获得全国青年小论文一等奖。5.成语和谚语的科学验证。成语大部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也有来自寓言、民间传说的,也有既定的。这些成语中有少数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验证。“一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水滴不断,可以穿石。这是一个比喻,只要你坚持,即使你的力量很小,你也可以做看起来很难的事情。但常识告诉我们,“水滴”只是一滴液体,力度很小,撞击速度也不会太快。它怎么能穿过坚硬的岩石?成员和学生开始怀疑这个成语的科学性,通过做模拟实验和查阅资料来验证这个成语的科学性。“春风吹东风,老祖宗淋雨”是一句脍炙人口的气象谚语。一位同学对三月份的气温、风向、天气做了详细的观测记录,然后运用科学统计得出了这句谚语的适用范围,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向日葵向太阳绽放”。这还是假的吗?然而,湖南人蒋林波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他通过两年的实验观察,得出了“向日葵并不总是转向太阳”和“向日葵随太阳转应该是指蕾期,开花后就不动了”的结论。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早就公认的结论,也要认真研究,不要跟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题时要考虑主客观条件。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选题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否对研究的问题感兴趣,是否有能力研究清楚,是否达到了这个知识和认识水平,是否有完成这个课题的毅力,是否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实验设备和场地。如果你完成了“探索蛇的奥秘”这个题目,你必须掌握关于蛇的基本知识,具备抓蛇的能力,能够区分毒蛇和非毒蛇,掌握被毒蛇咬伤的抢救方法。此外,还需要有养蛇的设备。不然还不如换个更符合主客观条件的题目。四小论文选题分析确定后,就可以进行选题分析了。具体内容是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资料,得出结论。(一)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看,是人在自然条件下考察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观察时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微的细节。来自云南的学生庄月萍花了2_0_天时间详细观察了鸽子孵化的全过程。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连鸽子身上的一个黑点和眼皮上的皱纹都不放过。因此,这篇文章“观察鸽子孵化”是真实的,内容丰富。同时,观察要详细记录,否则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干预和控制,比观察更有利于发挥学生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的主动性。昆虫的后腿是做什么的?湖北学生张军先后抓到蝗虫、蚱蜢、蟋蟀等十几种昆虫,并分别将其后腿砍断。通过反复的实验、观察和比较,发现了昆虫的许多特殊功能。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检查前,必须明确检查的目的,以及必要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品等。必须做好准备。在检查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过程和检查结果,有时还要带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对更重要的现象进行拍照。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第一手资料。4、获取信息。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一些资料,只好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这种间接获得的材料称为二手材料。有些问题不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能解决的,这个问题必须在你的选题中解决,所以你得去查资料,搞清楚。(2)分析获取材料后,要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根据论据去粗取精,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自己的论点和观点。首先要检查各种材料的真实性。我们查阅的资料有些是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用于一定范围,有些资料不具有普适性,有些资料记载有误或者本身就是虚构的。这种材料应该坚决使用。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即选择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不要太多,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要舍弃。第三,对选取的材料进行分类,研究它们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论点。论文论点来源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不能先下定论,再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比如熊研究蚯蚓的视力,她选了四种材料(1)用木棍、红领巾、铅笔在蚯蚓面前晃动。(2)蚯蚓对各种食物的反应;(3)放置在家门口的蚯蚓的反应;(4)请爷爷获取蚯蚓是否有眼睛的信息。通过前三个实验的分析,初步判断蚯蚓没有眼睛,靠嗅觉寻找食物,靠感光细胞寻找黑暗的地方。第四份材料进一步证实了她的推断,使论点得到充分论证,令人信服。5.科技论文的写作整理分析完材料,就可以开始写作了。虽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写作一般要按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技论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精确、简洁、吸引人,能给读者以新鲜感和深刻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确切”,就是文章的标题一定要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不能跑题、扣题,更不能用夸张的词语。所谓“简洁”,就是指标题要精炼,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主题,做到言简意赅。有很多方法可以开始,取决于研究内容和你喜欢的写作风格,但一般来说你应该开门见山,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研究这个问题的?《贵阳为什么是祖国第二春城》一文开篇写道:“我住在贵阳,经常听人说‘昆明是春城,贵阳是第二春城’。至于为什么,我不明白。我决心把天气预报录下来,看看贵阳是不是真的是第二春城?”验证其科学性的愿望源于这样一句话。有些文章中的问题是偶然观察产生和发现的。也可以一开始就按时间顺序描述过程,然后适时提问。正文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部分。它包括假设、观察、实验、调查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和结论等。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仔细,实验过程、数据和现象的由来要写清楚,叙述要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以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和图表。必要时可附上照片和采集的标本,以增强说服力。得出的结论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和论据一致,要有严格的逻辑。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文章的最后,你应该写下你对某个问题的结论和建议。在《蚯蚓的视力》一文的结尾:“哦,我明白了,蚯蚓是完全失明的。它们依靠嗅觉来寻找自己喜欢的食物,并利用光感受器来分辨光线的强弱。“结论就是结束,与开头提出的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的效果。论文初稿完成后,还会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洁,论证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证是否新颖连贯,段落是否自然衔接,语言是否流畅准确。让同学老师帮忙修改,改完之后逐步完善。最后发给报社发表或者参加各级小论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