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艺术的三篇教育研究论文。
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论文第一部分:多媒体技术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少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第一,培养思维方式。儿童自发的艺术创造很华丽但很短暂,一旦被忽视或丢失就很容易消失。多媒体应用可以立体直观地向孩子展示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在美的熏陶下培养美好的心灵。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这些幼儿期思维和个性的积极培养来自于他们自身的经历,并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起到长期的作用。比如用不同的手势在墙上形成不同的手影,对于激发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是非常有效的。再比如播放圣母子的油画,讲解油画背后的传说,让孩子感受亲情之美,增加家庭教育。第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欲望。因此,要做好儿童艺术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改变教学方式和环境,增强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枯燥的环境和枯燥的氛围,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掘他们的潜能。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和听觉多重刺激,可以在吸引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帮助儿童感受艺术之美,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和展示。比如可以把流行的喜洋洋、熊大引入课堂,帮助孩子模仿、画小动物。第三,拓展想象力。爱因斯坦强调天才来自于99%的努力和1%的想象灵感,而这1%非常重要。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从多方面刺激孩子的大脑发展。在教学信息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手段,表现生动形象的实物形象。通过视听双重刺激,拓宽孩子的视野和想象力,体验具体与抽象、简单与复杂的神奇转化。例如,在猩猩的社交生活中播放猩猩母子的互动图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感知母爱,还可以增进孩子对母亲的理解。
二、多媒体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适当对艺术品做一些技术处理。
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灵活地修改图片。比如我们熟悉的Photoshop,可以实现形状裁剪、色调调整、光效修复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改善了不完美的艺术作品,方便了人们的欣赏。但凡事有利有弊,需要技术治疗,但不能过度发展,也不能依赖。比如很多情况下,图片中的物体形状被过度修饰,导致变形,不利于欣赏,变成浪费时间。过度使用技术修图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心理暗示,比如绘图软件的便利性可能会造成与手绘的冲突,修图软件的高效性和通用性可能会导致手绘越来越随意,粗糙程度越来越低。这些对以后的艺术创作都是非常不利的。再先进的技术也还是代替不了手工,比如中国的水墨画、水粉画,其历史渊源、审美价值、技术难度、文化背景都是电脑绘图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支持使用辅助手段,但是切记不要过度依赖,以主人自居。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儿童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激发儿童各种情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比如你可以把画面放大到极限,让孩子从更广阔更细致的视角去理解一部作品,也可以利用光影的色差去感知名家作品的精妙布局。还可以播放视听资料,补充画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从人文到技巧全面了解作品。通过多媒体多角度呈现孩子的作品,也会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欲,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再比如3D建模,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然离不开基本的传统构图、透视和色彩明暗。没有这些基础,艺术发展之树就难以稳固,失去灵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艺术与其他知识。
儿童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教授儿童绘画技能,还包括帮助他们扩展知识和经验。因此,学前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各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孩子画地球、月亮和太阳等星星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3D透视图直观、全面地显示其中的大小、颜色和位置等信息。用光、影、声效果改变它们的位置,还可以给孩子讲解日月食的成因,传授地理相关知识。在继续吸引孩子注意力,保持高度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渗透更加生动全面的知识和经验。
4.使用电脑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在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打好绘画知识基础,并保证能熟练运用之后,老师还可以根据当前社会时代的需要,教孩子用电脑绘图工具进行创作。但是,如上所述,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方便和发达,都不可能取代传统的美术教学。孩子需要的绘画基本功,必须是一笔一笔的模仿,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只有在扎实的基本功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绘制作品。两者的顺序关系不能颠倒,多媒体技术辅助和多媒体技术创作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结论
多媒体技术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手段,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多渠道多角度的刺激孩子的感官,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维能力,拓展了视野和知识面,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媛单位:陕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论文之二:关于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思考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教材的要求去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孩子对新鲜有趣的东西更加好奇和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挂钩。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比如喝矿泉水瓶,纸箱,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并先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些废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东西,利用矿泉水瓶可以制作笔筒。但是这样的笔筒做出来之后并不是很漂亮,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在笔筒周围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通过拼接或者剪切粘贴的方式做出一些比较有创意的作品,然后在这些作品上画画,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上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2 .联系生活,开展实际应用
艺术素材来源于生活,艺术作品也展现了生活之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它们被用在许多地方。这些作品能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吸引人们的目光。因此,儿童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比如学生平时有写日记的任务,每个学生都会有日记。为了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老师可以给学生的作业设计一个日记封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己喜欢的日记封面,然后把最终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分享这样的艺术创作思路。总之,艺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艺术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是亲切的,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更多的艺术素材,或者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生活中展示艺术,在艺术学习中感受生活。
作者:李进单位: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幼儿园
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论文第三部分:儿童艺术中的生活化教育探讨
在传统的儿童艺术教育中,学前教育的主要方向是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生活化的艺术教育注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来指导教学。在艺术教育中融入真实的生活体验,既能引导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又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艺术的同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孩子还小,认知能力差,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也可以让艺术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
艺术需要灵感,生活是灵感的源泉。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感受和事物。但由于儿童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儿童的艺术创作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身体的各种机能而草草收场。当孩子三岁多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已经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老师要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2)游戏性
艺术其实是一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孩子在学习和创作艺术的时候,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全面,完全根据内心感受来描述自己的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可以从孩子的天性中学习。玩?开展艺术教育,在?玩?同时也是孩子表达对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教育在儿童艺术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开发智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高儿童智力
作为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要素,智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智力发展非常快,到后期会逐渐稳定发展。生活化艺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在孩子的认知中,熟悉的场景能让他们更好地感知事物,而且因为创造的环境非常生动、形象,孩子也能更好地理解所教的场景。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可以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美术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问题,丰富想象力,提高记忆力和创造力。
(二)有利于促进儿童非智力的发展。
人的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成长过程中必备的素质。孩子本身就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样方式的刺激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孩子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艺术教育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作品往往会让孩子更加兴奋。同时,由于作品贴近现实生活,他们内心会有认同感,会增强自信心,增加荣誉感,从而为他们的非智力发展带来动力。
(三)能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
孩子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艺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由于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所以通过艺术教育儿童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而且,艺术教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情感教育模式,因为艺术是审美的,是反映人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有些甚至可以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儿童的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艺术教育在促进孩子感受和追求美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D)帮助促进家庭合作,形成共同的教育努力。
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幼儿园的作用更大,家庭教育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学习更加主动。所以,家长融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儿童艺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艺术素材
儿童美术教学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其中寻找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创作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设立单独的教室,为孩子们创造创作空间,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他们可以选择一些古老的有生命的东西或者容易找到的天然材料,这样既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又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让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对于儿童艺术中的生活化教育,教师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面渗透艺术元素,让儿童在大自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儿童的热情,也为儿童相互学习和交流创造了条件。比如美术活动,老师可以给孩子一个美术项目?做纸杯蛋糕?孩子用橡皮泥做蛋糕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老师的及时引导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启发,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废报纸、丝带等物品制作一些奇幻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发。通过这样的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和不一样的体验。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参加孩子的美术活动。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产品,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完成。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艺术教育的快乐,又能体验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儿童的启蒙教育中,生活化的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心智,还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美,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基于生活氛围的艺术教育,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还能让孩子对生活之美有初步的认识。
作者:胡媛单位:陕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