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艺术的教育传播

纤维艺术是集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形式。特定材料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纤维艺术在许多造型特征上独树一帜,如平面性、立体感、空间感等。纤维材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得纤维艺术作品具有御寒、保暖、防潮、吸光、隔音等功能。

对于这样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艺术,中国主流美术教育中没有课堂,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程教授于1985首次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与制作课程,这应该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课。2000年率先正式招收纤维艺术研究硕士,这应该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硕士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多年来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闻发布厅、第四届联合国妇女大会主会场、北京市政府会议中心、香港行政办公楼、IBM中国总部大楼、中原大酒店、昆仑饭店等设计制作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纤维艺术装饰品。同时,他的艺术作品闻名全国。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全国壁画展特等奖、国际艺术与科学展优秀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于2000年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的实践作品入选国际艺术与科学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釜山国际纤维艺术展、首届中国壁画展、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地毯图案大赛、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艺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分别获得国家金奖一项、银奖一项。《纤维艺术》一书出版于1996,是程教授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作为国内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为国内纤维艺术教育提供了一本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教材。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国内高校遍地开花,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在乐此不疲。

在论坛和工作室不知疲倦地工作。中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渐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表层走向深层。2003年夏,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委员会和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03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艺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聂教授主持。文连长教授、副校长兼秘书长陈兴国、黑龙江大学副校长马可教授的祝贺,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纤维艺术和手工艺文化的真挚情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观察》副主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吕品田,《装饰》主编张夫也教授、《装饰》副主编孙建军教授的专题学术演讲,将研讨会推向高潮,得到了来自12省市自治区26所高校40位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由温连长、陈兴国、吕品田、、、董亚、刘等7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0篇优秀论文。艺术家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交流思想,将纤维艺术的理论研究升华到手工文化建设的新高度,并对中国源远流长的纤维艺术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随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逐渐发现纤维艺术中各种材料的运用可以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法的运用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中材料从属的观念,无形中促进了艺术家对传统纤维艺术观念和形式的更深理解,同时促使纤维艺术家对现当代纤维艺术的独特语言进行广泛的探索、大胆的探索和实验,使纤维艺术形式呈现出开放、多元化的风格。

平面和浮雕壁挂;三维和装置软雕塑;赋予纤维艺术以环境与纤维艺术的互动,无疑为这一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切都表明现代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先锋的创作思维和自由的实验性特征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潮流同步融合,强调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体现隐藏在视觉形式中的时代特征。雕塑家吕品昌曾说,“充分发掘技术理性所掩盖的材料的丰富品质和潜力”。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美国纤维艺术家希拉·希克斯的作品充满魅力。通过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对其品质的充分探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纤维材料的自然特性,引入联想和想象,创作出令人难忘的纤维艺术作品。香港纤维艺术家安吉拉·林在她的作品中使用了许多点状材料元素。比如我们不太关注的:鱼眼、指甲、蛋皮等。这些材料都显示为点元素。她的作品反映了她的兴趣和爱好。她高中学的是中国文学,阅读广泛深入,尤其是诗歌写作。她在加利福尼亚和夏威夷学习服装、雕塑和绘画。自1991以来,安吉拉·林举办了许多个展和联展。2000年,林在里程碑刺绣展上展出了65,438+04件作品,这些作品的灵感都来自于阅读挪威的童话。每件作品都绣有她写的诗。她选择白棉布和白毛毡作为主要的塑形依据,再用一些“生物材料”:鱼眼、指甲、鸡蛋皮等。,来表现地球的成长和生命延续。她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宝贝;第六幅《爱》;图10至14:死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第十四幅作品中,有白色的小线团和一些鸡蛋皮。这部作品没有诗,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种把文字和纤维作品联系起来的方式,源于中国的艺术传统。《花落》是我读研期间创作的作品之一。使用采集并风干的花瓣,不同颜色的花瓣作为点元素出现在作品中。然后用大头针有规律地扎在展板上,用“点”的语言塑造形象。在光线的照射下,每个点都有投影,投在展板上的阴影成为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与作品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丰富亲切的自然感觉。再加上它的投影,每一个“点”错落有致,变化多端,飘飘欲仙,表达了“花落满天,香消玉殒谁有怜”的诗情画意,也表达了一种内心的失落。美国艺术家苏金·乌尔(Sukin Ur)的作品《散乱的记忆》用串珠材料进行密集排列,然后将其围起来形成篮子的形状。这个过程就像用一个单词创作一个叙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通过简单的颜色,不同大小的珠子和连续的技术,艺术家将他分散的记忆放置在一个管状的作品中。每一颗珠子都像一个宝藏,召唤着观察者去观察和思考,享受着珠子带来的视觉和触觉之美,它的形象给人以隐喻性的联想。这种珠子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象征手法从更深的角度含蓄地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味和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