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研究的研究课题有哪些?
一、选题的指导思想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整合,突破了多年来植物、动物和人类生理健康的传统学科体系,构建了突出人与生物圈关系的学科体系:第一册包括生物与生物圈、生物与细胞、生物圈绿色植物;第二卷是关于生物圈中的人;第三卷包括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它们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四册包括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生活和结论——学习并没有结束。虽然初中生物新教材没有安排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但新教材为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行性。为了与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必修课相衔接,有必要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二、研究课题的设计
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二年级是人体体格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也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决定在初二下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学生在学习“生物学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学”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一周的研究性学习,学习主题为初二下学期第八单元“健康生活”。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是因为“健康生活”是初中生物学习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小课题研究,使学生达到自主获取保健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会学习。在研究性学习学期计划的实施中,构建了以“自我反馈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也是初中生物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根据初中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形成的学习风格,教师提供题目,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学生也可以自主提出课题,但必须经过师生同意。项目设计如下:
1)心脏病类型及其预防的研究;2)合理膳食的研究;3)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4)初中生视力调查;5)艾滋病调查;6)糖尿病调查;7)调查本市某区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情况;8)酸雨的生物效应研究;9)南湖公园水污染调查及处理建议;10)垃圾和我们的生活环境。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兴趣提出以下题目:1)修正液与人的健康的关系;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3)踢足球前要做哪些准备活动;4)学生课堂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及建议;5)改善课堂学习环境的方法;6)方便筷的危害;7)道路树木枯死原因的初步研究;8)饮用水与健康;9)睡眠与健康;10)汽车尾气的危害及预防。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结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变学习方式。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帮助中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础和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各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建立体现各自特点、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价值规范,建构自己的内在价值标准;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发展创新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验研究过程,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与他人合作、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
创新意识;关注生物相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研究步骤
应该说在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很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材入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先确定课题,学生自主选择课题,学生也可以自主确定研究课题。通过实践,我们确定了如下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持续1个月)
(1)公布题目:在初二下学期第一节课发出《致学生和家长的公开信》(附件6),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公布小题目的题目和原则,欢迎家长做指导老师;并宣布将小课题研究评价纳入期末成绩评定。(2)分组:每个班2-4人一组,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小组自行推荐组长,报生物系代表室,由代表室负责统计并打印生物研究性学习选题清单,一式三份。一份留在班里,一份给老师,一份由支部代表保管。(3)开题指导:为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提供指导。因为学生没有接触过研究方法,所以在选题结束时,要利用课堂时间讲解研究方法(即实验、调查、实践、文献)的选择和使用。(4)填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见附件1。课后安排学生分组填写开题报告,要求将研究成果以电子演示文稿的形式上报,或发送到老师邮箱进行修改指导。这样,信息技术与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便于交流和表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原则。(5)开题报告:各组开题报告在课堂上发表。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自己分工的内容,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2.研究阶段(持续2个月)
开题报告公开后,各个班级和小组开始了研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让每一个项目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每一步的负责人都会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进行处理,组长会进行协调。如果有问题,他们会先自己讨论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找指导老师和老师商量解决。
学生对研究过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经常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针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个别现象个别解决,共同现象集中解决。就像电子演示文稿的制作一样,各组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电子演示,全年有100多名学生注册了该小组。为了让学生了解科学方法,走近科学,专门从高校请来了教授、博士做生命科学研究前沿报告,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植物、干细胞研究进展、基因芯片研究等。生命科学研究前沿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为了突出过程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激励评价,在研究阶段,学生填写项目活动记录表(表2)和项目实施自评表(表3)。
3.汇总阶段(持续1个月)
每组学生将研究成果以电子演示文稿和研究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老师,审核后提出修改建议,要求学生及时修改,做到更加规范和科学。
每个班级将把合格的研究报告存放在电脑中每个班级的文件夹中。如果对电子演示不满意,还可以修改。期末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分组开始论文答辩。每堂课5个小组,5分钟做陈述和报告,3分钟提问。
答辩会在生物实验室举行,各班利用课堂时间。没想到,同学们的答辩很精彩,很成功。每组的回答者都公开了该组的研究结果。评审组的成员都是生物老师和班主任,其他学生也可以当评委。如果学生对他们的研究结果有不同的意见或问题,他们将由回答者回答,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帮助他们。答辩现场非常激烈,颇有点学术讨论的味道。老师会当场组织填写项目成果评价表(表4)。在班级论文答辩结束时,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综合评价表(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