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潘家书》有感
读《曾国潘甲1》有感
说起曾国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风和政绩。但实际上,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被誉为晚清第一大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提倡向西方学习,开创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的清王朝延续了60多年,成就无人可模仿。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愚者亲其人,独奉曾文正。”可见曾国藩的影响之大。蒋介石也是如此,也说明曾国藩是他一生的唯一。蒋介石还把曾国藩家书作为黄埔军校治军修身的教材。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给儿子纪泽、季红及其兄弟的信中。曾国藩家书330余封,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封。全书分为治家、修身、劝导、理财、应急、交友、用人、行军、旅游、杂事,***10大类。曾家一向很严格,很守规矩。曾国藩受家风影响,对弟弟也很严格,谆谆教导。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他们在教导子女读书、学习、努力、节俭、自强、执着、修身、为官等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政治上向曾国藩学习,商业上向胡雪岩学习。”这是近代被有志之士广泛认同的一句名言。曾国藩自近代以来一直被政治家视为官场典范。他熟悉中国历史,深谙官场之道,积累了一套“守穷”的官场绝学。“穷则保官,穷则健”是他的信条之一,用在中国官场,所向披靡。他写了一副对联,寓意“养一群春,养两穷骨”来激励自己,做一辈子“公务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的好官。从家书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让父母放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导和爱护弟妹,善解人意;曾国藩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也是孩子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强调的是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是现代人难以企及的。在亲情日益淡漠,邻里亲人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认真读一读《曾国藩家书》确实很有价值,真的值得大家去读,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富二代教育来说。
从古至今,大多数官家三代不旺,多半是因为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但曾家人才辈出,涌现出、曾、、曾宝荪、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有着深厚的知识素养,说他是一个“做事(干事业)传道(留思想理论)的人”是很准确的。他一生刻苦学习,推崇儒学,强调经世致用,成为继孔子、孟子、朱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他革新了桐城派的文学理论,诗文主持道光、咸丰、同治文坛,可谓是一生道德文章的人物。
看了曾国藩的信,我自然是佩服还是佩服!
读《曾国潘家书二》有感
一年前我在_ _,搜索曾国藩这个关键词的时候,有一条推送:曾国藩有多可怕。其中,曾国藩的自律程度令人印象深刻。从此,我开始阅读曾国藩的相关书籍。曾国藩的信,是写给我父母兄弟的,是写给我们读书济世的人的。字里行间,有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的人生感悟,也有一个古代圣人的谆谆教诲。
如今,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告别信件,以及纸张特有的温暖。读《曾国藩家书》,感觉特别亲切。它让我们看到了曾国藩的另一面。一封封来信,无论长短,都充满了对亲人朋友的关心、爱护和关心,每一句话都感受到作为父亲和兄弟的深情。曾国藩有难不忘关心弟妹,但他是哥哥。忙的时候也不忘教孩子。我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我在危难的时候不忘帮助我的人,但是我的亲人朋友。
曾国藩在教导孩子读书、学习、努力、节俭、自强、执着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曾巩在家书中数千次提到弟弟的学习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曾巩对学习的重视。改变人的素质的真正根源在于教育和文化。在物质极度发展的今天,文化的缺失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国强,年轻人强,中国更强。文化教育的发展是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素质的关键。
曾巩在一封信中写道:“学者读书,必先有志,其次博学,第三执着。有野心就不愿意脏。有知识,学无止境。你不愿意自给自足。比如河伯看海,像青蛙看天,你懵懂无知。有恒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三者缺一不可。”他给兄弟们设置了一个课程,从早到晚,从诗词到经典,从读书到修身养性,非常详细。在曾国藩的书信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曾国藩作为国家的栋梁,在330多个家族成员中,讲求做人的道理和道德修养。他说:“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大官,我也不想做大官,但我希望做一个读书懂事的君子。”我们的教育似乎过于重视“才”而忽视了“德”的教育。如果我们想成功,我们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我们必须思考一味追求技艺,却不知道什么是“孝”,什么是“责任”,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谈“平天下”。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人民的灵魂才是有价值的,只有发扬光大,中国才能真正进步。
读《曾国潘家书3》有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非常突出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曾国藩家书主要记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反映了他对政治、生活、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对曾国藩的评价,“不止平易近人,只有曾文正”,可见曾国藩的影响力之大。看完所有家书,我个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触:
01,学习养生之道。
曾国藩非常重视养生延寿之道。他在多封信中提到“遵守父亲的训练以保持健康”和“节省劳力、节欲和饮食”。正是因为他对养生之道的重视,才使他有了强健的体魄,才使他能够南征北战,承担起几十年如一日的栋梁之才的大任。
02.学习它的阅读方法。
“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读书要树立目标,只有广泛的、坚持不懈的阅读,才能获得成功。
03,学习治军之道。
曾国藩和他的弟弟曾国荃在许多信件中谈及政治或军队。为曾国藩治军之道,曾国荃镇守南京时,已是万军之将军。曾国藩的一封信,是劝他要冷静,要冷静,要深思;另一种是劝他注意尽早选择接班人,说‘做大事的第一个意义就是选择多个接班人’。"
04.学会如何做人。
曾国藩的一封信,展现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比如,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反复谆谆劝诫、期盼、告诫:“只能靠进德读书。”骄傲是漫长的,但是你从来不上进,所以你一辈子都是落魄的,从来不上进。“曾国藩一生奉行忍耐为先,主张凡事勤俭节约,不以为官为荣。他是晚清第一名臣,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读《曾国潘甲4》有感
曾国藩,他是谁?在去世100多年后的今天,曾国藩并没有消失在历史中。相反,曾国藩得到了国内蒋介石、袁世凯、梁启超等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
寒假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曾国藩家书》,深有感触。
孟子曾说:“天若欲斯人之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其身,故当忍耐,得其所不能。”当一个人处于失败和失意的时候,正是磨练英雄意志的时候。起初曾国藩是儒生,带兵打仗。失败真是一个接一个。特别是,他过去曾四次试图自杀。他所遭受的挫折和失败,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战胜失败的呢?曾国藩一生屡战屡败,却丝毫不怨天尤人,调整自己的情绪,“打掉牙,吞下血”,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自己,取得了成功。他所有的伟大成就都来自于一次次的失败。
而当我们面对考试失利或人生挫折时,能否学习曾国藩,勇于应对困难,而不只是退缩?虽然不会“掉牙吞血”,但要有必要的吃苦精神,即使有巨大的坎坷,也能轻松克服。
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而成功的。希望我和同学们能找到曾国藩的“宝藏”,以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读《曾国潘家书5》有感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五营殿大学士,被授予一等义侯勇。他是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也是晚清“湘乡派”散文的书法家、文学家和创始人。岳:“把它送给你的邻居,你一个人侍奉曾文正吧。”表达你对这个乡下人的敬佩。
曾国藩是个男人,骨子里勤劳老实,表面上和尘土一样。他的志向不是做“清官”,而是做大事。中国传统的清官,以海瑞为代表,特点是坚忍不拔。但是,哈里一生都被官场排挤,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去完成一些真正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官场上,行事太方的人,表面看似强势,实则弱势。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谦虚宽容的人。曾国藩故意把海瑞看得一尘不染,却极力避免水清之名。他的选择远比做一个清官复杂、沉重、艰难。
我喜欢看历史书和人物传记,但平日里不愿意轻易看近代史,因为它常常让人生气。读曾国藩的书信,更多的是出于对斯里兰卡人民的由衷敬佩。和他的爷爷、父母、叔叔、兄弟、孩子一起看他的封信,每一个字每一句的意思我都懂,这也得益于学生时代良好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地有数万里,人在其中。白天只有一个房间,晚上只有一个沙发。是啊,天地间的人是多么渺小,人的一生在几千年里是多么短暂。即便如此,我们生而为人,也要修心养性,谦虚谨慎,独立自主,意志坚定,做一个谦谦君子,对国家对家庭有益。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的孝顺、节俭、家庭和睦、治家威严。我总结了几条,即使在今天也颇有启发意义。
第一,“治家严。”这是曾国藩一生奉行的原则。他对子女和兄弟的教育,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庭和睦,崇尚节俭家风。他穿的衣服、长袍、鞋袜,大多是妻子自己做的。娶大女儿时,聘礼费不超过220银,所以是定制的,娶媳妇也是定制的,从不铺张浪费。他只吃一种肉,甚至在成为大学生后,每顿饭仍然只有一种肉,被称为“一品宰相”、“一品宰相”、“一品肉”。世界上能有几个人有这样勤俭节约的总督?
第二,知足常乐。他说:“太阳照着,月亮满着,天空是孤独的,大地是东南的,还有永远充实不缺的人。”知足在中国是一句众所周知的老话,但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人对金钱、权利等世俗欲望的追求往往无法停止。曾国藩教育子女,“形势一定要看得比我们差”,要多想想开心的事,快快享受每一天。我们平时不也是这样吗?
第三,谨慎独立。“慎之,心平;如果你恭敬,你的身体就会强壮;仁者,则悦人;诚者,必敬也。”一个人的时候谨慎,就会平和;恭敬之时,身强体壮;追求仁义,让人心悦诚服;保持你的真诚,众神就会尊重你。是的,一个人独处时的状态是最真实的,独处时和细节中的修养是最可见的。外表要整洁严肃,内心要深思熟虑,沉着冷静,这也是修养的一部分。要有爱民爱物之心,做到大公无私,达到孟子所说的“俯仰无愧天地”的境界。看完这些话,我最深的体会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
第四,坚定。“君子有独步天下之志,而不易与人偷窥。他有占尽三军之气的优势,却从来没有轻过一。”君子要有远大志向和藐视皇帝、退三军的勇气,但不要轻易表现出来。他还说,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是道德修养提高的时候。这不仅是要心胸开阔,还要有健康的身体。
第五,理财。“金钱地产,最容易滋长傲慢的逸气,我家中断不能积累金钱,从不购买土地。哥哥们好好学习,从来不怕没饭吃。”他认为,居家之道不是家里有富余的钱,不是太安逸太懒,不是能走就能坐轿子骑马,而是经常爬山,锻炼筋骨。不积累钱,孩子就没了依靠,也就懂得自立了。他还经常从家里拿出钱来帮助亲戚家的穷人和老人。
第六,做官。曾国藩认为,做官最重要的是勤俭节约。这两个字看似平淡,却需要老板看得见,朋友信任,百姓信服。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做官不是为了私利,要光明正大,忘私,做到“心、神、灵、体”。做官要懂得后悔,知道过了就要“改心不吝惜”。做官要爱民。曾国藩每天早晚两次与幕僚共进晚餐。他很少谈国事和军事,大多是谈学术文章,甚至说闲话。这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密切联系群众,对我们今天仍有进取的借鉴意义。
第七,做事。首先,要大方。曾国藩说,一个人的大度,既有天生的一面,也有后天的一面。比如曾国藩和左都是我很佩服的人,但一直不和。曾国藩的仕途是成功的,但左却无能。曾国藩曾推荐左,但他们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政治主张。特别是左因曾国藩上书朝廷有不实成分而向朝廷申诉,使他们的关系逐渐恶化。曾国藩死后,左写了一副挽联:“求国之忠,知人之智,耻不如;团结如金,攻错石头,万死不相往来。”对曾国藩表示钦佩和惋惜。
曾国藩的时代,国家内忧外患不断,但就是这样复杂的局面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他们不求名垂青史,但求报国利民...对后者给予了多少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