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梅梅》死在西藏徒步:诗和远方没有它重要。

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每天都要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顺利进行,如何维系家庭与亲人的关系,如何发展自己未来的生活。......

所以很多人的生活变得非常程式化,甚至非常无趣。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总会有一些人“逃离”模式化的生活,走向自然,在旅途中追寻自我。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些旅游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去远方旅游。

在众多线路中,最受欢迎的是川藏线,距离大部分省份较远,可以达到“远行”的目的;一方面,青藏高原海拔高,让人感觉离天空更近更纯。其次,当地流行的藏传佛教,让人感觉很虔诚。

在这些旅行者中,有一些来自公路旅行,他们骑自行车甚至步行。我们知道,如果要去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开车还是会面临很多危险,更别说走路了。

所以近年来,在青藏线的旅途中不幸死亡的案例逐渐增多。

比如去年死在可可西里的女孩,消失在青藏高原的“冒险王”,这些悲惨的案例仿佛就在昨天,2021 8月21日,旅途中又发生了一场悲剧。河南女孩梅梅在青藏线上不幸遭遇车祸身亡。

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议:为什么总有人执着于凭自己的力量去川藏旅游?所谓的“远方”和你曾经的生活比起来有那么美好吗?

这个女孩今年5月离开河南老家去了西藏。旅途中,除了自己的力量,还有一辆由非机动车改装而成,靠自己人力驾驶的“房车”陪伴。但是刚离家三个月,就不幸了。

遗憾的是,根据当地警方提供的线索,梅梅遭遇不幸正是因为这辆“房车”在坡道上失控碾压致死。

可惜的是,依赖它的旅行帮手,最终却成了夺走自己生命的凶手。

梅梅的不幸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使你想远行或者做其他事情,也要量力而行。

在之前频繁发生的案例中,很多相关人士都表示,一定不要使用这种非机动车改装车,因为在远处的路上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路况信息和突发状况。

所以,当我们真的要进行一些“逃离”的旅行时,要做好充分的计划,或者使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者开一些房车、越野车之类的。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除了从现实角度应该注意的几点之外,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次旅行。如果只是因为羡慕别人或者“赶时髦”,其实没必要。

其实关于这些不幸的意外,网友讨论的焦点也是这样的矛盾:生活很累,每天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是真实的,“拳拳相加”;所谓的“理想”,很多时候会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寄托,会让人对没有发生的事情产生无限的遐想。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很多受“996”工作制度限制的年轻人来说,生活就是每天做着自己不擅长的工作,应付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其实他们心里不也藏着自己的理想吗?

也许苦苦码字的程序员想当飞行员;那个当职员的男孩想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这个从事人力资源职业的女孩梦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理想,而这些理想的作用,就是在迷茫的时候,让自己振作起来,重新对生活有热情;当你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想想自己当初的理想,或许会更有力量。

即使理想虚无缥缈,暂时远离自己,但只要它存在,那么你就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点安慰,这就是理想存在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但是,作为一个务实的人,我们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平衡。就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的,个体体验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自我(完全潜意识)、本我(大部分意识)和超我(部分意识)。

活在理想中,我们相对不现实,但可以在现实中激励自己;真实的自己之所以最实际,是因为人的生活是实际的。除非能实现绝对的经济独立,否则每个人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生活奔波,这是社会客观规律决定的。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出“梦想可能会实现”也不是不现实。怎样才能在不得不努力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的自己,追到“理想的自己”?

其实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腾出时间,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或者相关技能,然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比如一直想提高学历的小张,就不得不留在一家公司维持生计。他的理想生活是进入大学,继续他感兴趣的历史研究。因此,小张牺牲了平时工作之余的大量闲暇时间。整整一年,他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回到租住的公寓,他会拿出相关资料,专心阅读,写论文,被核心期刊录用。

最终,他通过了博士考试的申请,成功回归了学术研究的生活,延续了自己的理想。

有理想是好的,但盲目追求理想是不理智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当下的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然后才能腾出时间给自己去追求理想。

理想是要追求的,但现在的生活不能放弃。从生理上讲,生命是延续自我的必要方式;另一方面,必须维持现实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