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县的地方文化
从清朝到民国初年,中国的一些集镇和寺庙都有几次庙会,俗称“出家”或“迎神”。根据规定,庙会的日期是2月19日“观音菩萨”,5月13日“关帝菩萨”,10月1日或15日“成龙菩萨”,以及“武士会”、“娘娘会”。县城北部的一些集镇每一两年都会有庙会,比如都天会、元帅会、观音会,其中都天会规模最大。庙会非常盛大。先是庙里供奉的菩萨被抬出轿子,各种仪仗队前后迎接。有撑伞的,有抓盾的,有提灯笼的,有踩高的,有抓挠的,有和师生跳舞的,有簇拥的,有锣鼓喧天的,有鞭炮齐鸣的。菩萨“巡”的路上,有人拿着香案跪拜,围观的人人头攒动。很多善良的男女,穿着红绿相间的衣服,很开心,很活泼。这种庙会在4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50年代基本停止。
海门民歌
清中叶以后,江南移民传入吴歌,由海门劳动人民世代口头传唱,不断打磨创造,发展成为清末明初广为流传的海门民歌。民歌有两种,一种是即兴民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后或下班后随便创作的。歌词是四句,六句,八句。另一类是叙事民歌,歌词有十几首、几十首甚至上百首。民国二十四年(1935),关剑阁、丁忠国收集的海门山歌编成《江口情歌》,在《上海大学学报》上发表,后编成专辑。次年,关剑阁收集的长篇叙事民歌《红娘》在武汉《天地人》杂志发表。1954年,海门民歌被搬上舞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民歌剧本在国家戏剧刊物上发表。20世纪80年代,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民歌和民歌方面的论文。1984,海门民歌研究会成立。1985年8月,该县举办首届海门民歌演唱会,50多位歌手演唱了40多首民歌,先后被《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报道。1986年7月,宋演唱海门民歌《小姐姐看中船夫》进京与南通民间艺术团同台演出。65438年至0987年,《海门山歌选》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250多首海门山歌。1995,海门民歌《青龙娇》进京演出。《民歌流行目录》部分收录了摇船、拔蒜苗、卖桃、接小姨、张二娘、秧歌、九姑娘、麦花街、绣衣、绣汗巾、安堂相会、爱情十里亭等长篇叙事民歌。
情歌:采桑、采木、采红菱、采青梅、看花梦、哭郎、四季歌、绣郎衣、五音调、梳妆台、思郎、提水歌、思民歌、西山落日、有外遇、民谣郎、西湖栏杆、民谣情郎、新水车、绣肚兜、曲江。
十字歌:十张桌子,十个烦恼,十个香囊,十双拖鞋,十个媳妇,十个姑娘,十把扇子,十个情人,十个姐姐,十双绣花鞋,十条铜薄片,十条毛巾,十个亭子劝郎,十个奇人,十个小姐,十个月,十个广告,十二月花名,十二杯酒。
桐东号子
铜东地区的人们用劳动的节奏创作和演唱口头音乐。所有的集体劳动,如运水、打麦、挑泥、拔花梗、捣实、扛棍、木工、拉船、挑铁锅等。,自有其咏。
通侗号子一般是相互呼应的对唱号子,也有一些较长的叙事号子;每段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句子,比如舒扬和的歌。
通东号子调式、形式多样,有的抒情、节奏自由,如车水号子;有的浑厚开阔,洪亮有力,如挑泥曲;有的起伏平缓,节日有规律,如拉船;有些节日是定期的,免费的,比如挑粪歌。
建国后有专人对通东号子进行挖掘整理。1979年5月,海门民歌收录各类歌曲21首,其中《拉船》、《拉锚》、《挑粪》等歌曲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1984,歌手独唱《新嫂子拿到独生子女证》在上海电视台播出。
诗歌散文
在古代,海门风景县的旧地方志中就有散佚诗。作品有明代崔季同的《东洲集》、清代周嘉璐的《首开唐吉》、清代画家丁幼玉的《双微苑与秋集续编》《双微苑集》,但都毁于乾隆年间的文字狱,存世不多。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有影评人王的杂文,龚廷怀的爱国诗,如《苏洵》、《荒原》、《上海集》等。20世纪50-60年代,该县戏曲创作非常繁荣,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淘米记》、《摘桃》、《看门人》、《银华姑娘》等。1976,人民文学发表徐乃平儿童文学《金色的翅膀》,人民日报发表韩彪散文《红旗如火映征途》。20世纪80年代,全县有67部文学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其中28部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99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余斌诗集《回声》;200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诗词书画——田园山水百幅》,诗词160首,美术散文108篇。
书法
明朝有两位伟大的书法家,张成和崔彤。南通博物馆有他的书法长卷,是他的代表作。崔四维、、和李等书法家的作品也享誉海内外。清代书法家程鸿龄,被誉为草圣。李名扬县内外,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保存着她的楷书真迹。清代有书法家徐世冠、李如麟、李来涵、李连秀、李玟、张謇。民国时期,书法家黄祖谦精通隶书,陈家淦研究砚台,研究汉魏,使他名扬大江南北。他的哥哥陈正在模仿他哥哥的身体;他的女儿陈淑珍是全县书法家和名人中唯一的女性。书法家在姚迎春时,就有一种说法,说是姚不在县里任职。沙在县内外都很有名气,苏州玄妙寺的题词就是出自他之手。陈巴的书法曾被梁启超推崇。现代艺术家王个簃爱好书法,用石鼓笔法入草书。尤其擅长碑刻和石鼓,富有金石气息。1984年,县文联成立书法协会,会员22人。1990年增长到55人。当代书法家有张宝恒、、程汉彪、张,青年书法家有黄、(篆刻)、、梁、(篆刻)。其中,黄在中国书法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和第一届全国手卷展中获全国奖,在中国书法协会主办的“邓奖”全国书法展中获全国奖,在中国书法协会主办的第85届全国书法展中获三等奖,还有王岚清、许、篆刻家蔡一强等外国书法家。目前,海门市书协有6位中国书协会员,分别是:程汉彪、黄、、、、葛。
清代有一位画家丁幼玉,擅长水墨花卉,尤以花鸟竹虫见长,画风与“扬州八怪”相近。他侄子是个秀才,文风接近丁幼玉。画家擅长风景画。
民国时期画家黄先年轻时师从龚廷怀,擅长山水花鸟。龚善画花卉;黄云香喜欢兰花,她的作品散落在屏风和扇子上。她和陈淑珍并称为“女子书画”;画家张立存擅长人物素描;画家黄、陈二一、石云辉等。
近代有:擅长写意花鸟的王个簃,是国画大师吴昌硕的后裔,深得吴派艺术之精髓,还擅长印诗书画,上海国画院副院长。
高冠华,王个簃的表弟,曾经在海门工作。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弟子,擅长写意花鸟、诗词书法,画风独特。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吴世珍,三场镇人,擅长花鸟。
1984,美术家协会成立,会员29人,首任主席为王艳萍。
东洲画院(现海门画院)成立于1994年,有画家14人,首任院长张·。
当代画家有:
张擅长国画、书法、诗词和理论,是先生的弟子。《暮雨》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作品二等奖,20多项国家级、国际级奖项。早期涉足中西艺术,后期倡导并专门从事田园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他出版了两部专著,分别是张的诗集《书法与绘画——田园山水画百幅》、《田园山水画法》和张的画集《田园山水画选》。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家,海门画院院长。
王艳萍,擅长版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原海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海门画院顾问;
王君馨擅长中国画和工笔画。向唐志新学习。《汤唯春雨》获省文化厅“群文干部书画摄影展”铜奖。2002年,《王君馨画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门市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海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继善,擅长油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
崔,擅长油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海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擅长油画的姚金发,出版了《姚金发油画专辑》。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海门学院高级讲师,海门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海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蔡新,擅长版画,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海门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宇易,擅长漫画,出版过漫画《张健》等。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海门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石永成、石作雄、、顾凤珍、顾、黄买仁、吴永康等。艺术史学家有、王斌、张朝阳等。雕塑家控制恐惧等。
跳舞
海门民间舞蹈起源于祭祀神灵。明代有逢年过节祭神娱乐的习俗。清中叶以来,随着宗教仪式和庙会的繁荣,海门民间舞蹈不断发展,有舞财神、跑五方、调狮、舞龙灯、湖上泛舟、炼蚌、踩高跷、扛花、打莲、腰鼓舞、花灯舞、秋千台、红扇舞等。大多出现在宗教仪式中,比如道教仪式。有的是由宗教仪式分解后在民间流行的,如“跳财神”;有一部分是从外地流入的,比如打莲香,腰鼓舞。1949之前,部分民间舞蹈失传。上世纪50年代,县里派专人负责民间舞蹈的发掘整理,龙灯舞、舞狮、送菜头、挑花、打荷花、湖南、腰鼓舞相继搬上舞台。在县城举行的文艺演出中,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舞蹈。65438-0983,县文艺部门进行民间舞蹈普查。完成民间舞蹈《跳财神》后,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
1949之前,部分民间舞蹈失传。上世纪50年代,县里派专人负责民间舞蹈的发掘整理,龙灯舞、舞狮、送菜头、挑花、打荷花、湖南、腰鼓舞相继搬上舞台。在县城举行的文艺演出中,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舞蹈。65438-0983,县文艺部门进行民间舞蹈普查。完成民间舞蹈《跳财神》后,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江苏卷。
拍…的照片
1984 65438+2月,县摄影协会成立,会员21人。5月,1989,李翔摄影作品《彩文哈》参加南通摄影展。1990年,其摄影作品《乡村田野》参加“生活之美”全国大赛,获优秀奖。9月,《北京健康咨询》杂志发表了李翔的摄影作品《禅》。那一年,县摄影协会有24名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