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感性的议论文素材_在诗意与理性交织的事业中前行。
顾校长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工作期间,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化为四个阶段的素质培养目标,即“具有积极的参与热情、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强的合作意识、健康的兴趣爱好”。仔细分析,这些都是一个人未来理想生活的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热情”强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尝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也是教育应该重视的基本命题;合作意识强”不仅是针对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也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健康的爱好”为以后的生活增添健康快乐的色彩。到了洛社高级中学,他把学生的阶段发展目标定义为“志存高远,积极向上”,“志存高远”强调努力要有方向,目标要有追求;“积极有为”强调积极的态度和围绕目标的行动执行。在他的办学逻辑中,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教育的根本命题展开工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他在学校开设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课程,从校园义卖,到社会上的慈善募捐,从社区实践中的学分制,到一年一度的“人人有手”展览等。,这些都影响孩子的参与热情。通过实施“同伴成长计划”,他让省奚仲实验学校的孩子们“人人都有好伙伴,人人都成为好伙伴”。他通过开设各种兴趣选修课,为孩子们埋下兴趣发展的种子。看了他的文章《追求有价值的成就,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江苏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你就明白了,他真的是在以努力为学生创造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为职业使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快乐,不依恋学校生活?难怪顾校长调任洛社高中校长时,第一次巡视教学区。许多从省立奚仲实验学校毕业的学生惊讶地跑出教室,围住他,欢迎他再次成为他们的校长。我想,只有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办学的校长,才会有这样特别的“礼遇”。
目前,顾校长正在洛社高级中学开展他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该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为学生积极的生活奠定基础,其基本课程内容是培养“志存高远,积极向上”的素质目标。我们经常讲培养有理想的人。什么是理想?在我看来,拥有理想与其说是一种人生境界,不如说是一种生活习惯,就是一个人要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有朝目标努力的执行力。洛社高级中学的职业规划课程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合理制定自己实现目标的阶段步骤,明确自己的阶段任务。在对目标的向往和不断的成功体验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培养出积极努力的态度和合理规划管理学习生活的执行力。当然,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校长,顾并没有将这门课程的美好愿景停留在语言描述的状态,而是着眼于实际的课程推进——在学校内部构建课程推进机制,包括建立以“生涯规划部”、“家校联络部”为代表的课程规划与实施部门,建设作为课程的“伙伴小组制”、“导师制”。努力发掘学生主动发展的外部动力,初步构思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利用每周一次的“职业规划课”等可利用的机会,设计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以分项目招标的方式,重点解决初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初步构建基本的评价体系进行引领和保障。透过各种课程形式,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顾校长在努力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办学措施。
正是这种理想主义情怀下对教育的激情,使得顾校长对具体的教育行为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办学过程中也时常有闪烁着教育智慧的理念和思想。“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成功”的实践策略,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来源;“努力就有希望,行动就有可能”一度成为奚仲实验学校的流行语。“方法只有固化成习惯,才会收到长久的效果”,导致很多老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变成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感动不如让学生听话,让学生体验不如让学生说教”,这让很多老师开始注重教育活动的精心设计。“教育的最高艺术是激励的艺术”,这让“激励”一度成为所在学校讨论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词。他在《学会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体验》(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年第9期)一文中,将教师的角色与专门挑毛病的“医生”和专门发现和表达审美趣味的“根雕艺术家”相比较,别具一格,发人深省。他把教师最本质的职业素养视为发现学生发展潜能的能力,这在当今应试思想泛滥、教师只看分数和论文的基础教育领域是独树一帜的观点。他似乎对校园里的各种事件有着特别敏感的教育洞察力。他在学校田径队获得区田径运动会“五连冠”后,不仅总结经验,提炼思想,还在后面获得了“十连冠”,并把每年区田径运动会上的荣誉作为提振全校士气的重要抓手。他能从学生问卷中教师行为评价的反馈中抓住机会,引发“学生欢迎什么样的老师”的全校讨论,一度在学校引发教师学习社交礼仪的热潮;他可以从一个老师的成功评奖来说明团队合作对教研组建设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增加这些普通事件的“教育附加值”(增加校园事件附加值,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第一期)。
顾校长对教育有这样的理解:教育是一项“诗意”与“理性”交织的事业。教育需要诗意,因为它让人充满激情,向往美好的愿景,也常常带来办学的创作灵感。教育更需要“理性”,可以让人立足现实,稳步前进,驱走浮躁。祝顾校长和他的团队在“诗意”与“理性”交织的教育之路上,有更好更进一步的发展。
(金·《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2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