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主题论文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说到班级管理,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大量的班级工作上,集中在“管理”两个字上。我认为只要我愿意努力工作和花时间,我就能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花费大量的精力处理各种问题。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感到身心俱疲。原来“管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很多教育工作者总是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孩子听话?”当然,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怎么支持管我们的人,通过引导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实现自己和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很少考虑的。
记得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用10个“开放”字倡导投身新时期工作:“开拓精神、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开放的道路、开朗的性格、发展的热情、开明的方法、开放的友谊、愉快的心情。”我想,其实这些10的“论”字,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小学生更依赖长辈,从我现在教的三年级学生就能看出来。通过调查,我知道他们在家几乎不做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事情。如果教师能以父母的温暖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看、说、学,同时在这种父母情感中渗透推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觉悟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和活动后的愉悦和满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当然,正确的用爱去感染学生。师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在于真诚地关爱学生。所以,没有真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全心全意地关心学生,学生可以从亲身感受到的爱和关心中学会如何关心他人,如何为他人着想,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影响,他们的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都有不同的特点。从学生家庭成员的构成、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要求入手,了解学生性格和人格形成的原因,了解学生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从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入手,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活动技能,以及对同学和小组的态度。从学生生活的生活环境入手,可以了解影响他们成长的因素。清楚了解学生的特点,会为个性化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记得孔说过,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有的需要严厉的批评,有的需要温柔的劝导,有的需要体贴关心的温暖,有的需要信心充分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要因人而异,充分利用彼此的长处,把教育融入到各种活动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在为集体服务中找到自己的适当位置。有的喜欢写作,可以经常为班级弹、拉、弹、唱;有的人喜欢动,可以负责班级的对外联系和广泛交流。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增光添彩。
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人格品质雏形的地方。父母的举止和文化兴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及时宣传家长,把家长作为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做法、好经验。主要方式有家访、家长会等。在这方面,教师的主动可以赢得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事半功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和教育人。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形成教育合力,产生1+1 >:2的教育效果。
最后一点是师生心理兼容,让教师的教育工作对学生产生作用,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师生之间要有共同的目的,和谐的感情,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当师生心理相容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就会有情感交流,学生就会被信任,学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