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元春作品目录
2.史元春、辛德辉等。《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与旱涝盐综合治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3.史元春《盐碱地改良——诊断、管理与改良》农业出版社1986;
4.、李云竹、陆、等。盐渍土的水盐运动,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6;
5.史元春、贾大林主编《黄淮海平原农业地图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89;
6.区域水盐运动监测与预报,,李云竹,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7.袁春,刘长明,龚元石,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史元春《晋西黄土的中世纪土层研究》,在北农大科学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1957;
2.晋西史元春黄土及其形成过程见《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1(1)、252-253;
3、史元春、裴林等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959土壤考察报告《新疆综合考察报告》,1956科学出版社,1958,25-70;
4.史元春积盐规律与塔里木盆地北部盐渍土的利用和改良,э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条件论文集穆尔扎,周,科学出版社,1959,130-149;
5.北京密云县史元春土壤志1960(内部出版);
6、史元春等《北京土口研究》,《土壤通报》,1961(2);
7.史元春等人《正确认识土壤的矛盾运动积极利用和改造土壤》《哲学研究》1961(1);
8.史元春京郊盐渍土水盐动态1962(未发表稿);
9.史元春在全国大兴县盐渍土改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1963;
10,史元春等。《利用浅井深沟系统综合治理旱涝碱盐》和《华北农业大学教育革命通讯》1975 1。
11,史元春等掌握水盐运动规律,综合治理旱、涝、碱、盐。中国农业科学,1976(3),37-41。
12,史元春《曲周试验区周边自然条件》,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3,史元春季风区旱涝碱盐碱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4,史元春咸水灌溉中的土壤水盐动态及灌溉技术问题,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5,史元春,季风气候影响下盐渍土水盐运动特征及调控,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6,袁春土壤盐平衡旱、涝、碱、盐综合治理单元及华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参考资料1977。
17,史元春等.旱涝碱盐综合治理研究,土壤1978(1);
18,史元春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科技情报专题资料(64),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1979。
19,史元春、李云竹,季风气候下盐渍土水盐动态及调控,盐渍土改良论文集,山东科技出版社1979,198-221;
20.史元春《做好专题区划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全国农业区划会议论文集1980;
21,史元春盐碱地综合治理,中国农业综合区划农业出版社,1981;
22.匈牙利土壤盐渍化的监测与预测,史元春,辛德辉,杨寿春,灌溉与排水1981(3)
23.史元春,辛德辉,杨寿春,匈牙利盐渍土水盐运动研究,灌溉与排水1981(3)。
24、史元春、辛德辉、杨寿春,匈牙利盐渍土改良研究,排灌1981(3);
25.史元春等,“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1982;
26.史元春《黄淮海平原水量平衡分析》,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2,8 (1),13-20;
27.史元春季风气候与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黄淮海平原旱涝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研究报告(4),1982。
28.史元春,余合泉,雷焕群,日、菲、印、泰农业遥感考察报告,农业遥感数据1982(1)。
29、刘浩、史元春等。《重视农业发展中的物质投入》《农业现代化研究》1983(4);
30.史元春和卢铁城,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信息革命中的新技术,农业遥感数据1983(2);
31、石元春。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特征及盐渍土的调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研讨会。关于盐渍土的改良,中国济南,1985,191-210。(《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盐渍土水盐运动特征及其调控》)
32、石元春。中国的盐渍土及其改良。国际土壤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大会汇刊,1539-1540,1986。
33.史元春中国盐渍土改良与中国大百科年鉴1986;
34.、熊顺贵、谢主编《中国耕地问题与对策》、《中国耕地问题论文集》,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环境与遥感研究所,1987;
35、石元春,谢静荣。遥感用于受盐影响土壤的勘测和制图。在《Proc。南斯拉夫碱土国际研讨会”,104-110,1988;
36、史元春、李云竹,盐渍土改良与利用《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四十年(1949-1989)》,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7.史元春《中国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俄文)》参加中苏科技周的科技报告1989;
38、史元春《中国黄土中古土壤成因研究》第四纪研究,1989(2);
39.史元春学术书刊出版社科技发展与粮食生产及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究,1989;
40.中国北方干旱区史元春土壤与中国北方干旱区农业现代化气象出版社1989。
41,史元春,李云珠,开发盐渍土地促进粮食生产,中国粮食问题及其战略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出版社,1990;
42、史元春李保国,区域水盐季节性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在:《14 ISSS交易》六、108-113、1990。(《区域水盐动态季节性预测模型》)
43.史元春区域水盐运动和土壤肥料监测预报系统,5号,1992;
44、李云珠、史元春、李保国& amp陆,区域水盐监测与预测,大地测量学,第60卷,213-233,1993
45、、黄平原的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载于:《可持续农业综合资源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47-55;
46.史元春《以黄淮海平原为例谈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学院学报1994,9 (3),239-244;
47.史元春关于挑战与适应性的思考――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高等教育,当代科技发展与教学改革1995,5月147-157。
48、史元春关于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的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通报1995第9卷第3期
49.李维东,李保国,史元春,区域土壤剖面随机模拟及其在土壤水分转化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6,I(5),46,62;
50.潘学标,韩香玲,史元春,“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栽培管理模型——COTGROW”,中国农业科学,1996,29 (2): 94。
51,潘学标,韩香玲,史元春,COTGROW:棉花生长发育模拟模型,棉花科学1996,8(4):180-188;
52.史元春《中国粮食增产的潜力与前景》,《科技日报》1996,10,21,第4版;
53.史元春现代农业与农业科技产业,1997,(5),11-12;
54.史元春《警钟长鸣——谈中国的粮食问题》《地理知识》1997,(1),9-11;
55.史元春《迎接新农业科技革命》《中国科学报》1997,5月2日;
56、李维东、李保国、史元春。马尔可夫链理论在描述纹理层次空间分布中的应用。土壤学,1997,162(9),672-683。
57.段建南、李保国、史元春、朱德海、严泰来,“模拟研究确定人类活动与土壤变化的关系”,见《走向21世纪的土壤与植物营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66-270;
58.史元春《中国高技术基础研究与发展进行曲》,《世界科技》第19卷第5期,1997,10.113;
59.刘建立,史元春,罗元培,作物生长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双重影响,生态农业研究5(1),18-21。
60.史元春对未来的展望与无限美好,科技日报1997,165438+10月29日。
61,史元春《深化改革的进展》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4期。
62.史元春科学攀岩任重道远科技日报19
63.史元春《新农业科技革命与中国农业的发展》,求真,1998,(3),30-33页。
64.史元春《实事求是》和《院士思维》第1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5。
65.史元春,高科技与中国农业发展。载于:中国农业,1949-2030,编辑:左宗智,弗朗西斯.图安,米克罗斯.浮士德。理想公司,1998,398-414。
66.李保国、李维东和史元春冲积平原区域土壤质地水平的某些分布特征。《土壤学报》,1998,35 (4): 433-439。
67.段建南,李保国,史元春,严泰来,朱德海,坡面侵蚀过程模拟在土壤变化中的应用。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4(1),47-53(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段建南、李保国、史元春、朱德海& amp闫泰来,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变化的模拟评价方法,曹主编。土壤、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科技出版社,71-79,1998
69.史元春农业呼唤信息技术,《中国科学报》1998,7月20日。
70.史元春关于基础农学研究的思想和科技日报1998,8月4日。
71,史元春的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中国科学报1998,9月9日。
72.史元春《涓涓细流奔涌拜浪》《中国科学报》1998,9月11。
73.史元春对知识经济的理解,知识经济——大连跨世纪的战略思考,大连市计委1998,10。
74.李维东,李保国和史元春,用马尔可夫链理论描述区域冲积平原结构的垂直变化特征,土壤学报,1999,36 (1) 15-24。
75.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势在必行,中国科技报,1998+0.4。
76.史元春,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挑战,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 . 3 . 17;
徐勇,,陆,,段建南,,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碳酸盐沉积过程的模拟。中国科学通报,1999
78、李绪勇,,郭,赵,,古土壤研究中的土壤形态指标,1999,中国科学通报
79.李维东,李保国,史元春,区域农田土壤质地剖面的随机模拟模型,土壤学报,36 (3,289-300,1999)。
80.段建南,李保国,史元春,等.干旱区土壤碳酸钙沉积过程的模拟.土壤学报36 (3) 318-326,1999 .
81,史元春热爱并献身科学,新世纪的嘱托——院士寄语青年,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4。
82,李维东,李保国,史元春,土壤结构层的马尔可夫链模拟,大地测量学,92(1-2),37-53,1999
82,李维东,李保国,史元春,土壤结构层的马尔可夫链模拟,大地测量学,92(1-2),37-53,1999
83,李维东,李保国,史元春,土壤结构层的马尔可夫链模拟,地球物理研究文摘I(2)(279),1999
84、李旭勇、李保国、陆华谊、段建安& amp史元春,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碳酸盐沉积过程的建模与模拟,科学通报,44(增刊):211-217,1999
85、李绪勇、、郭、赵、等提出了一种用于古土壤研究的土壤形态指标。中国科学通报,44(增刊):218-222
86.白,,,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分布与管理研究,资源科学21 (4): 66-70,1999。
87.史元春《高技术与中国农业,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9.9;
88.史元春的发展之路:生物节水,科技导报,1999,10。
89.史元春《高科技与农业——中国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38+00。
90.史元春《素质教育的环境工程》,素质教育大赛,王珂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8+02;
91,史元春,关于生物工程产业,中国工程科学,第2卷,第7期,2000。
92.《史元春对挑战与适应性的思考》,《我的教育观》,王永泉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7.199-210。
93、段建南、、、严泰来、朱德海,土壤变化的坡面侵蚀过程模拟。《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CRC出版社,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第529-538页。
94.史元春土壤科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革命,土壤学报,37 (3) 289-295,2000。
95.史元春对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展望,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综合报告演讲集,上海科坛,2000+02.68-77。
96.中国农业发展的高科技战略光明日报,2001 . 2 . 6438+09;
97、李卫东、李保国和史元春,迪德里克·雅克和扬·费恩,结构层的空间变化对区域农田水量平衡的影响,水资源研究,第37卷,第5期,第1209-1220页,2006年5月5438+0
98.李绪勇,李保国,史元春,土壤发育指数及其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应用。Acta土壤:38(1),153-159,2001;
99.史元春,人民日报,中国农业科技产业发展,11版,2001 . 6 . 511;
100,史元春,《新农业科技革命及其发展趋势,小组谈》,2001.7;
101,史元春,农业与农业科技展望,农业发展与金融2001.10.57-61。
102,史元春,新兴农业科技产业科技日报,2006 54 38+0.12.17;
103,史元春,走出防沙治沙退耕过程中的误区,科技日报,2002年2月25日;
104,考虑水分胁迫滞后效应的作物生长模型(刘小英1罗元培2史元春1) 2002-9-11。
105,史元春:“现代农业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型产业”2002-9-4。
106,史元春:农业节水中的盲点和亮点2002-6-18。
107,史元春:走出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的误区2002-3-4。
对联
第一部是:志在天地得失众人心;
底线是:受益于园中名师的功勋。
追问“山景”
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专门为两院院士史元春先生题写的对联。上联和下联分别概括了师先生的志向和成就,横批“山景”则脱胎于《诗经》,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学生对前辈科学家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