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建设

生态城镇是一种社会、经济和自然和谐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居环境。其中,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互惠,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科技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建设生态小城镇,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生态环保体系:一是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主要涉及三大产业: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发展生态工业,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农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服务业,必须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酒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包括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供水系统。要积极防治水旱灾害,化对抗性为适应性。在城镇建房,一些湿地、池塘、沟渠、洼地不应该填平开发,更不应该在河沟上盖水泥板,建在上面。虽然水可及,但地下沟渠的防洪生态功能远不如明渠。要保护饮用水源,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尽量减少使用地下水,防止地表下沉;要强化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树立“亲水”意识,建设好城市水网,形成良好的河道景观和滨水环境,既能为居民提供适宜的娱乐活动场所,又能提高周边地价。能源系统。能源是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动力和重要基础。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推广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沼气和太阳能;要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有地热能的地方,就应该开发地热能;在沿海地区,应开发潮汐能;哪里有风能,我们就应该发展风能。运输系统。交通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小城镇远期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城市道路布局网络,确保交通安全、畅通、舒适、节能、无污染、节地;要注重把道路建成生态大道,做到“六好”,即路修了、树栽了、房盖了、田种了、清洁生产搞好了、安全文明卫生搞好了。建筑系统。要积极采用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妥善处理建筑垃圾;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要充分考虑对水系统、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的适应,做到整体性、协调性和适应性。三是生态环保体系。小城镇的绿化不能只种草,要做到乔、灌、花科学搭配,针阔混交;要强调树种结构选择的生态性、适应性、经济性、需求性和观赏性,形成多物种、多层次、和谐稳定的生物群落;在小城镇外围,可以建设成片的森林或林带,发挥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建设生态小城镇,要做到雨污分流,在不可能建全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在“小微”环境下做文章。由于沼气池厌氧发酵成本低,效果好,可以广泛应用。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二类水质,可作为中水回用。要把小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纳入整个社会、经济和环境体系,通过从垃圾产生源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综合管理,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对环境无害、回馈资源、不增加经济过度负担。小城镇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避免因选址不当而被自然灾害困扰。如避免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方建设城镇;水库下游应采取防洪措施建设城镇;不要占用河床、河流等。四是社会机构体系。小城镇建设要统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特别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注重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注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