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个体角色和群体角色
论文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个体群体发展
摘要:随着校本课程、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提出,教师的角色不再简单地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具有多重属性,即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代表着所有工作行业中的一个群体;当我们把视野缩小到这个群体时,教师是作为一个个体独立存在的。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依赖并隶属于群体。它们之间既有宏观的依赖,也有微观的和谐。本文将从教师的个体角色和群体角色来谈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为目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个人定位3,作为学校老师的一员。如果我们把教师作为学科教师中的一员的角色定位为教师应尽的义务,那么当教师作为学校教师中的一员时,这个角色就应该更加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指出,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所以,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作为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首先应该拥有这些权利。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校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具体存在,让教师从自身特点和不同环境出发,在实践中通过实践寻求自身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7]在校本课程管理的主要因素中,强调最接近决策实践、最易受决策结果影响或对决策实施负有基本责任的人是决策者和参与者;学校教师将成为学校决策的重要参与者。[8]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将不再是学校权力的首脑,而应该更加关注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自身发展,关注教师在决策中的参与权和决定权,关注教师在实践中的主动性。
教师的个体角色只有在教师之间才更有特色。最好的社会组织倾向于在集体稳定和个人自由与创造之间取得平衡。[9]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机构,实现这种平衡更为重要。
2.教师群体取向。
团体定向1,学生指南。在这里,更明显的是教师的‘教育属性’,即教师承担着‘为人师表’的责任。此外,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要从“教书育人”向“教书育人”转变。因为,在校本管理中,教育的理念是“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型社会,人学习的关键点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来考虑学生的未来,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变“教”为“培养能力”,变“灌输”为“指导教导”,变“领学生走”为“领学生自己走”。
团体定位2、教师参与。组织中的人性必须与组织这一特殊的社会结构实体联系起来,才能更准确地把握。[10]换句话说,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某个群体中,与他人产生联系,人们才能准确地看到自己,定位自己。在学校组织中,作为群体的一员,教师的参与非常重要。教师的主体参与是校本教师发展的关键。【11】教师必须在发展自己的同时,通过讨论、活动、座谈会等方式融入群体,在遵循群体规则的前提下,与其他成员建立联系,从而使自己置身于群体之中。在约翰·霍利的《第五项纪律》中,他特别强调了系统思维的重要性。他认为,管理层必须通过团队学习使团队的智商大于个人的智商。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他们应该深入交谈,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正地共同思考,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12】因此,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群体,否则会限制思维,甚至影响群体的发展。
第二,教师个体角色与群体角色的互动
1.群体中的个体意识。参与组织的人有三个主要的人性特征:独特性、自我性和情境性。【13】老师中,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群体的活力在于教师个体的活力。小组需要教师参与咨询,注入新鲜血液,让校本课程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2.个体之间的群体归属。当一个人不以内省的方式把握自己,而是定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他的关系时,自我认同也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认同。【14】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为老师,正是因为他在老师们中间,这个群体给了他认可,同时他的角色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的积极参与、讨论和反思,要求教师积极自我成长和发展。教师在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中的角色定位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也是教师发展中的一项任务。
参考资料:
蔡敏冯莹莹。教师行动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8,(2):76-78。
[2]朱一鸣。校本教师发展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1。
[3]朱一鸣。校本教师发展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
[4]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角色转换[J].当代教育论坛,2002,(9)。
[5]朱一鸣。校本教师发展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7。
[6]朱一鸣。校本教师发展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23。
[7]王长春。教师发展学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71。
[8]朱一鸣。校本教师发展理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9。
[9]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陈品山·钟,金伟译。混沌七课[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6。
王言彬。管理中的组织认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3。
朱一鸣。论校本教师的发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5。
[12]张胜雄编辑。第五实践指南[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9。
王言彬。管理中的组织认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4。
王言彬。管理中的组织认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0。上一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