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侵染循环

该病菌主要在有菌核的土壤中越冬,也在有菌丝和菌核的病稻秸秆等寄主作物或杂草中越冬。水稻收获时落入田间的大量菌核是来年或下一季的主要初侵染源。据调查,水稻收获后留在田间的菌核数,一般病田为每亩654.38+万粒,重病田为每亩701.80万粒,少数高达654.38+0万粒。菌核的生存能力极强。据湖南测定,菌核在土壤表面越冬的存活率在96%以上,在土壤表面以下3-8英寸越冬的菌核存活率在88%左右。春季翻耕耙耕后,越冬菌核漂浮在水面上,移栽后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随着水稻分蘖和茎的增加,附着在水稻茎上的南菌核数量也增加。在适宜的温度和高湿度条件下;浮于水中、沉于水中的核盘菌可萌发生长菌丝,菌丝在叶鞘上延伸,从叶鞘的缝隙进入叶鞘内侧,首先形成贴壁细胞,通过气孔或直接通过表皮侵入。潜伏期从1-3天到3-5天不等。由于菌核随水传播,季风的影响多集中在田间的下风角,田间不平时低洼处菌核多,所以这些地方最容易发现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