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石斛论文
贵州省地形图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从中部向北、东、南倾斜,平均海拔约1100米。贵州高原山地众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全省地貌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境内多山,多山起伏,山高谷深。北有大娄山,北自西向东北斜向,川黔要隘娄山关海拔1444米。苗岭中南部横跨,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东北部有雾灵山,从湖南蜿蜒到贵州,主峰范静山高2572米。西边巍峨的乌蒙山属于赫章县朱轼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最高点。
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省界处,海拔147.8米,为全国最低点。贵州的喀斯特地貌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9%。境内喀斯特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理分布明显,构成了特殊的喀斯特生态系统。[5]
气候
贵州兴义的万峰林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不大,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65438±04.8℃,比上年高0.3℃。从全省来看,冷月(65438+10月)平均气温通常为3℃ ~ 6℃,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一般在22℃ ~ 25℃,是典型的夏季凉爽地区。降水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2002年,9个市州所在城市中,兴义市降水量最多,为1480mm;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mm..受季风影响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境内各地阴天天数普遍超过150天,相对湿度常年在70%以上。
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贵州气候多样,“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干旱、秋风、冰冻、冰雹发生频率高,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5]
水文学
山谷(16张)
贵州境内河流位于长江上游和珠江的交错带,69个县属于长江防护林保护区,是长江上游和珠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分为西部和中部到北部、东部和南部三部分。
庙岭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1%。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河、洪洲河、舞阳河、晋江、松涛河、松坎河、牛栏河、横江。庙岭以南属于珠江流域,流域面积60420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大沟河。[6]
自然资源
编辑
矿物
贵州喀斯特地貌(11张)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贵州省已发现110多种矿产,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76种,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列,有汞、重晶石、肥料用砂岩、冶金用砂岩、装饰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首先是磷,其次是铝矾土和稀土。排在第三位的是镁、锰和镓。此外,煤炭、锑、黄金和黄铁矿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底储量达492.27亿吨;铝土矿储量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的40%以上;重晶石储量是全国的三分之一;黄金储量居中国第12位,是中国新兴的黄金生产基地。[6]
贵州被称为“西南煤海”,煤炭资源储量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个省(区、市)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而且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为火电发展和“西电东送”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煤化工和“煤制油”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资源条件。
活力
兴义丰丸湖
贵州河流数量众多,有984条河流,长度10公里。
2002年,贵州省河流径流量达到654.38+065.438+0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地特征明显。大部分河流上游河谷宽阔,水流平缓,水量小。山谷中游交错成束,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储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水位下降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陆地
贵州省的土地资源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平原很少。山区面积108740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61.7%,丘陵面积54197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土地总面积31.1%。平坝山区面积13230平方公里,仅占贵州省总土地面积的7.5%。可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不多。由于人口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正在缩小。2002年底,贵州省实际耕地面积为176.94万公顷,比2006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层厚、肥力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比例低。
生物
贵州省共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贵州金丝猴、叶猴、华南虎、云豹、金钱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蛇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果子狸、林麝、红腹锦鸡、白冠雉、红腹锦鸡等。,占中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
金丝猴
贵州省森林覆盖率为50%,总活立木蓄积量为2654.38+0亿立方米。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珍稀植物有70种,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共有野生植物资源38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3700多种,占中药材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有6种珍稀植物品质较好,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如竹节人参、三尖杉、凤尾蕨、冬虫夏草、灰黄连、艾纳香(天然冰片)等。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茱萸、黄柏、党参、何首乌、白花蛇舌草、芦笋、金银花、桔梗、五倍子、半夏、万磊、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叶等都有道地药材的美誉。
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中,工业植物约600种,主要是纤维、鞣制材料、芳香油和油脂植物资源;食用植物约有500种,主要是维生素、蛋白质、淀粉和油料植物。约200种园林植物可用于绿化,美化环境,具有观赏价值;有40多种具有抗污染能力的环保植物。贵州农作物植物丰富,已培育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等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和油菜。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和“刘妈桐油”是贵州著名的特产。全省有30多个主要牲畜品种和250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5]
2014年,全省共有省级以上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