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3000字)。纸张格式。
总的来说,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仍然是自然经济,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店市合一”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宋代以前的城市一般是一个行政区的政治中心,长期实行“房市制”,将房与市分开。方是城市居民的居住区和行政单位,城是交易场所。市场管理极为严格,四周高墙环绕,营业时间以市场大门关闭为准。一般在日落时分闭市,交易时间有限,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争,“方时制度”遭到破坏。虽然在宋初进行了修复,但已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开始出现“街侵”。太平五年、兴国五年(980年),店铺中的街摊、铺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店城分离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易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虽然朝廷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干预,但屡禁不止。从北宋到道光元年(995)和咸平中年(998-1003),两次试图恢复方时制度,但都失败了。宋仁宗即位之初,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干脆推倒了方与城的所有城墙,宣告旧的方市场体系彻底崩溃。店铺和作坊矗立街头,作坊和城市融为一体,标志着现代城市的雏形已经出现。当时的东京开封,已经是“人口密集,增加了十几个人,不增加多少,也不减少多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有没有僻静的小巷,严观葛楼,有成千上万。“可想而知,它的生意是兴隆的。由于商店与城市的融合以及现代城市雏形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东京开封已经废除了传统的“宵禁”法,商品交易也没有时间限制,于是夜市普遍出现。据宋代元老孟渊马行街《东京梦中国》(卷三)记载,夜市直到午夜才重新开放。想去哪里都是熟门熟路。”“鬼城”也是夜市的一种。在潘楼街,它被称为“鬼城”,因为它每隔五分钟就点燃一次薄义,买卖衣服、图画、花环、湿巾之类的东西,直到黎明。东京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波及全国各地。当时,南方城镇的草市场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全国城镇近2000个,而南方的道路有1300多条。这些新兴的商业城镇改变了老县城的规格和性质,从区域内单一的政治中心变成了政治经济双重中心。这种设在镇外的草市,随着“坊市合一”的历史进程,逐渐融入城市,许多市民为了交易的方便,搬到了草市,使草市成为一个新兴的商业城市。
国方户籍的出现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宋代以前,城市和乡村的户籍差别不大,也没有专门的名称“方国户”。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空前壮大。据周先生考证,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东京开封约有13万户(不含县),总人口应在150万左右。(4)而吴涛认为当时东京的主要客户总数应该超过26万。⑤可见东京开封的居民数量庞大,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户籍管理遇到了新的问题。宋太宗几次下令清理户籍,但未能解决混乱的户籍问题。因为当时没有房产的人(客户)太多了,不好注册落户。天喜三年(1019)十二月,京官和地方官薛天都被任命为郭的住民。来自户部尚书郑风的邀请。”⑥应准户部尚书冯之邀,任命为钦差大臣,与豫州知府薛田一起,在洛阳进行户籍排名试点,后推广到全国。当时约有98万户,人口约500万。⑦这些国方家庭是单独列出来的,按照财产的多少分为十个等级。方国户就是今天所谓的城市户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表明了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也标志着市民阶层的正式形成,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发达的分工,都是以城市和乡村的分工为基础的。”国方户籍的确立,把城市和乡村分隔开来,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分工。
行会组织的形成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行会也被称为“旅行团体”,或简称为“旅行团体”。每个公会都有一个“首领”或“小组长”。一般会选公会里经济实力强的人当首领。北宋有160多个行会,南宋的行会更多。有的改名为“市”“分署”。经过不断的合并,其机构越来越大,在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重新确定统一价格;可以保护本地商家的利益,抵制外商抢占本地市场;能够调整行会成员与政府的关系,在处理“撮合”“供应银行”等政府的税收时,尽可能保护本集团商人的利益。正如美国经济史学家汤普森所说:“行会控制资本,管理劳动;他们主宰生产分配;他们制定价格和工资。但是在他们的组织中,也有一种社会影响。行会的目的一部分是社会的,一部分是相互的。”⑨行会是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因职业和利益相同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团体。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