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发表的论文

01)程耀辉,邹耀辉,程立林,刘伟,镍磷合金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传热、表面和内部沉积物。涂料技术,doi:10.1016/j . surfcoat . 20038+00.039

02)严海成,邹勇,林成,刘文,微观结构对防污性能的影响

化学镀镍-磷层的性质,材料快报,62(2008) 4283-4285

03)程立荣,栾天柱,杜文伟,徐明民,热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

交换器,内部。热质传递,doi:10.1016/j . ijheatmasstransfer . 2008 . 05 . 037

04),许,,王·,从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到单相滞后热传导,Int .热质传递,doi:10.1016/j . ijheatmasstransfer 2008 . 04 . 004

05),许,王,运动介质中单相和两相滞后导热模型,传热学报,2008

06)柯林,许,王立秋,单相迟滞热传导温度场的振动现象及热力学基础,科学通报,

2008,53(6):732-736。

07)郑耀辉,邹耀辉,郑立群,刘伟,络合剂对化学镀性能的影响

镍磷矿床,材料科学与技术,2008年,第24卷,第4期,第457-460页

08)王学东,栾涛,程琳,肖坤,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的锅炉燃烧调整及其对锅炉效率的影响研究。热科学学报2007年第16卷第3期270-276页。

09)范俊杰、王立群和程立群,矩形微通道中的强制对流:动电效应。《国际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杂志》,第8卷,第3期,2007年,第335-345页

10)范俊杰,王立群,程立群,动电效应对平行流与热传之影响-

平板微通道,国际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杂志

模拟。第8卷,第3期,2007年,第359-374页

11)王立秋,,林成,神奇微流控三通:阀门与

冒泡,混沌,孤立子和。分形2.042,2007

12)郑,冀州人;程、林;杜,闻婧弹性管束的动力特性

部件模态综合法,机械工程学报,v43,n7,2007年7月,第202-206页。

13)栾、陶;程、林;曹、洪振;热源对传热的影响

轴向槽热管,化工学报/化学工业与工程学报

(中国),第58卷,第4期,2007年4月,第848-853页

14)王立秋,庞,林成,强迫对流的分岔与稳定性

紧密结合的管道:稳定性混沌,孤立子和分形27(2006) P:991-1005

15)程林,云。基于CFD的电子冷却优化分析

方法(ICM nm 2006-96074)。第四届国际纳米通道、微通道和

迷你频道。2006年6月19-21。莱姆里克爱尔兰

云、程琳、王立秋和陈斌杰。粗糙度的数值计算

对微通道内传热和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ICNMM2006-

96076).第四届国际纳米通道、微通道和微通道会议。

2006年6月19-21。莱姆里克爱尔兰

云、程琳、王立秋和张树生。热量和热量的数值模拟

液体通过微通道的流动(ICNMM2006-96078)。第四届国际会议

纳米通道、微通道和微型通道。2006年6月19-21。莱姆里克爱尔兰

18)云,何明;程、林;陈、陈宝明;杜,温婧对热度的优化分析

电子元件的耗散,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第27卷(3),

P:496-498

19)严,程林,流体流动虚拟可视化的数值算法

管道系统2006 IEEE工业信息学国际会议Sf-000361

20)王立秋,庞,林成,强迫对流的分岔与稳定

紧密盘绕的管道:多重性、混沌、孤立和分形20(2005)337-352

21)邱、阎;田茂成;程、林;牛、蔚然;粉煤灰还原理论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碳含量及其应用研究:杂志

热能和动力工程,v24,n4n2005np369-372

22)云、程林、。节能的发展方向

中国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第四届国际

可持续能源技术会议,2005:664 ~ 669(ISBN-7-112-07718-4)

23)张树声,郑耀辉,郑立荣,平板加热真空钎焊工艺研究

交换材料科学论坛第471-472卷,第640-643页,2004年

24)田茂成,程林,林毅清,,传热强化所

横流引起的振动,热传递。《亚洲研究报告》, 2004年,第33(4)卷,第265438页

25)秋艳,程林,流体诱导复合强化传热的研究

振动,流体力学杂志,2003年,第12卷(1)系列。B

26)程琳,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2002,

2002年第12届国际传热会议录

27)田、毛成;程、林;林毅清;张、关敏;的实验研究

横流诱导振动强化传热,工程热学报

物理学,v23,n1,2002,p63

28)云与明,Colin,王立秋,流体变异性对薄矩形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工程热物理学报,第29卷,第11,2008,11。

29) Colin,换热器内结垢的相态分析及其与换热器的界面结合,第21届全国流体力学研讨会暨第8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暨海峡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8月,P: 17-19。

30)程延海,,科林,刘文,镍磷镀层工艺对换热器表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功能材料,2008年,第39卷,第5期,P: 799-801。

31)杜文静,科林,田,朱新军,刘文,过热蒸汽复合式换热器传热与振动特性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4月第4期,677-684。

32)瞿岩,科林,斯特凡诺·津纳,栾涛,马尔科·马伦戈,回路热管地面试验平台热设计,中国空间部。

学习技术,第五期,2007年6月10,6月14-20。

33)云和明,柯林,王立秋,,光滑矩形微通道液体单相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杂志。

第28号补编,2007年6月

34)云和明,Colin,王立秋,流体变异性对薄矩形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年会论文集2007,073102。

35)郝,,柯林,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直接设计方法,压力容器,2007年3月。

36)云明,柯林,王立秋,,光滑矩形微通道内单相流动与传热的数值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报,2006,南京:611-616。

37)云和明,柯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元器件散热优化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第27卷(3)。

38)柯林,栾涛,王立秋,张玉香,二维微通道气泡发生器可视化实验研究,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066079。

39)朱新军,张树生,柯林,机械传动远程实验系统,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第25卷第7期。

40)瞿岩,栾涛,科林,倾角对轴向通道热管传热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航天学报,2006,第27卷(3)。

41)云和明,科林,陈宝明,杜文静,电子组件间距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2005-53023。

42)柯林,田,,,复杂非线性传热元件的传热与污垢特性,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第25卷(1)。

43)科林,冷,杜文静,基于降垢热组的复合强化传热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

第24卷(3)

44)冷,科林,杜文静,低速扫掠下振动圆管的传热特性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

第24卷(2)

45)科林,田,,,,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理论分析,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第23卷第3期。

46)柯林,田,,,,流体诱导振动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第23卷第4期。

47)陆,周强泰,柯林,田,梯形截面圆形翅片管温度场研究,热工,17卷,2002年9月。

48)陆,周强泰,柯林,田,梯形翅片管二维温度场的测量与分析,汽轮机技术,2002,44(6)。

49)科林,田,林怡青,,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22 (2): 199-202。

50)刘建民,科林,大型太阳能热水器与燃油锅炉联合供热系统,太阳能,第3期,1999,p.16。

51)田,柯林,弹性管束式容积式换热器的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9,14(3):173-175。

52)科林,张,幂律流体绕楔形物体流动时的层流边界层,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7 (1): 87-91。

53)科林,陆宇,带整体挡板的双向倾斜矩形封闭腔内自然对流的数值解,太阳能学报,1996,17(1):11-165438。

54)田,柯林,沸腾炉旋风燃尽室冷态和热态实验研究,热能动力工程,1996,11(6):398-401。

55)科林,田,圆管内自由旋流衰减的理论分析,流体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

10(6):673-678

56)王涛,科林,内管纵向加肋套管式换热器传热研究,流体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6,

11(6):707-711

57)田,柯林,沸腾悬浮两段燃烧可行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方法,山东能源,第2期,1994,第4-7页。

58)杨,,柯林,汽车余热空调的研究现状,流体工程,1993,21 (6): 54-59。

59)柯林,邱裂军,大型厂房间歇供暖的地面吸热,山东理工大学学报,1992,22 (3): 60-66等。7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