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方法有哪些?
作为批评家,茅盾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不亚于他作为小说家的价值。看茅盾的文学批评文章,感触良多,因为他的文学批评和当代人的文学批评不太一样。当代文学批评家大多是中文专业的,要从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知识谱系出发,与作家展开对话。茅盾就不是这样。在从事文学批评之前,他有着厚重的学术准备和丰富的知识背景。除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修养,他还是一个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翻译家。他在担任《小说月报》主编时翻译了许多作品。比如翻译高尔基的作品,对尼采、罗素、列宁的作品很感兴趣。在自己的文章中,他试图从各种角度表达自己对作家文本的理解,社会学、历史学、文学理论的元素都隐藏在文本中。
我个人认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语言的形成有一个转化变化的过程。鲁迅在撰写《摩罗诗论》时,运用了许多布兰代斯的方法来解读普希金的作品。但在当时,鲁迅的批评风格也受到了刘勰的影响。1907前后,文学批评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文论的影响。鲁迅混合运用了尼采的话语方法、布兰代斯和刘勰的古文理论方法,文本丰富多样,文言文的句式、概念和方法,中国先秦诸子的文笔,特别是庄子的词汇和概念,都嵌入了鲁迅的批评风格。等到茅盾那一代出现的时候,言说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古代文论的阴影已经开始褪去,可以用现代西方批评的逻辑和方法去面对作家的文本。这种转变影响了后来的风气,所以我一直希望有人研究中国现代文论的生产过程,有思维表达的转变。
在茅盾之前,王国维的文学理论也有影响。对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反思,催生了新的思考,显示了他在寻找中国文学批评的范畴和方法上的努力。茅盾借鉴了前人的思想。《小说月报》时期的文章已经失去了旧的味道和新的面貌。他在撰写《自然主义》和《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自然的、个人的批评语言。(受字数限制)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