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有好的老师才有好的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学校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师德建设,对于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学校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放在校本培训的首位。

一、师德教育要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教育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引路人,努力做学生喜爱、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是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十七大重要思想,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积极引导教师学习和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指导自己工作的准则。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出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达到规范教师行为的目的;组织教师听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的讲座,从专家对自身教育经历的解读中感受其人格魅力,从而唤醒和激活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和教育追求;树立榜样,发掘和宣传教师身边的学习榜样,引导教师向模范教师学习,使教师学习有方向,追赶有目标。

三是建立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每学期对我校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

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与时代的新要求相比,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他们具备高超的专业能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激发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引导教师自我反思,调动教师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专业成熟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能力,因为教师自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个人努力和教师的主体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最重要的是唤醒和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引导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审视和反思。通过培训、交流和竞争机制的发展,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成功和成长的快乐,从而真正唤醒并不断强化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促使教师自觉为自身的专业发展负责,进而形成主体发展的动力机制。没有这些,教师的专业成熟和教师的不断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以扎实的校本研修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提高

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丰富研修内容,采取灵活的方法开展研修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引导教师系统阅读,促进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是帮助老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系统阅读,批判性阅读。通过系统阅读优秀的教育文献,在教师头脑中确立关于教育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原则和命题。教师只有构建认知平台,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基本认知框架,才会有基本的判断、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2.开展全方位培训。

首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正常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研修院组织的“国培”和“送培下乡”活动,保证每位教师每五年参加一次脱产培训。

其次,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长期坚持“全员培训、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活动。所有教师都接受以下方面的培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解释、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技能、有效课堂教学等。,通过骨干示范、课堂诊断、专题讨论、网络培训、异构课堂、自我反思、阅读教育专著等方式。,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

3.不同层次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

比如,为了帮助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和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尽快成长,需要开展师徒间的“传、帮、带”活动,从工作态度、师德形象、班级管理、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学技能、教学手段、教学研究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对于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那些很有潜力、德才兼备、充满热情的中青年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给他们一个平台和负担,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使他们成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学校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有长期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需要培养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让他们不墨守成规,扬长避短。

4.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校本教研活动。

(1)做好集体备课。实施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

(2)开展教师听课讨论活动。同一学科的教师要相互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通过教研组、备课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协商,找出解决办法。

(3)开展课例讨论,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给老师提供一些课堂教学案例(可以是现场视频、教学记录、本校老师或其他学校老师),组织老师现场学习阅读、讨论交流,找出闪光点作为以后教学的范例,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以后的教学。

(4)开展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有效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5)开展论文、案例、教学设计、反思等评比活动。,以督促教师及时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工作,分享交流成功的教学经验。

5.搭建科研平台,培养教育科研能力。

研究型学校已成为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实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深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尖锐。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和科研平台,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督促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促进教师自主解决课程改革难题。

第三,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保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必须有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来保证。

(一)积极为教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要为教师成长提供便利条件,为教师创造多维度的发展空间和交流平台,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1.提供经费保障,如科研活动经费、校内各种培训活动经费、教师出国考察经费、奖励经费、购买教育书籍经费等。

2.加快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3.建立立体化、动态化的教师培训模式。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来校授课,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听课,相互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二是依托各类师范院校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将教师在职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骨干教师是学校开展教师培训的中坚力量,也是全体教师成长的领头雁。每学期学校要安排骨干教师对校内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课堂教学示范,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引领作用。安排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跟踪指导普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教学科研,促进其他教师快速成长。

(二)建立教师工作考核制度

教师考核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工作考核既是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总结和评价,也是教师改进和提高个人教学工作的参考。

教师考核包括师德修养、工作量、工作业绩、工作绩效四个方面,考核重在过程。师德修养考核应当以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家长评议为依据,确定师德修养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平时要认真做好教师工作的常规考核,明确考核责任人,做好教师的备、教、批、助、考、研等工作的定期检查,重点考核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认真登记,为学校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提供依据。在实施考核工作中,要把教学业绩作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加大教学业绩在教师考核中的权重,引导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该不断加大研究和探索的力度,从而更好、更实在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