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华代表论文
论汉语祈使句的特点,语言学研究1995.438+0;
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程度意义的制约因素分析,《语言学研究》1997+0;
汉语祈使句的理论本质,《中国研究》第40期(1998)(日本);
中国人快乐概念的形成。41 (1999)(日本);
词义范畴扩展的外观知觉倾向,国学1999.2;
隐喻意义的意象获取与文化认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4月;
频标不自足——谈汉语国际教育词汇大纲设计标准,《世界汉语教学》2008.2;
情感思维的取象结构,《中国研究》2000.2;
《论语义划分精细度的文化成因及解释局限》,《东吴外国语学刊》第15期(2000)(台湾省省);
动物概念与语言的普遍性,民族语言2001.1(人大语言学与文献学2001.6全文转载);
汉语语法化研究,语言研究2003.2(人大语言学与文献学2003+00全文转载);
并列连词的语法化轨迹与普遍性,民族语言2003.480+0;
中文烈度标记叠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6438+0;
《相关成分的语法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3月;
词汇语法化的动因,《汉语学习》2003.2;
打破等级关系的界限,中国研究2004.3;
复杂关系下例外的形成——汉语离合词成因再探,《语言科学》,2009年2月;
论汉语并列复合词声调顺序的成因,《语言学研究》2009+0;
语义振动:突然吸收的意义条件,《语文学习》2004.5;
并列范围的扩大及其控制因素,语言科学2005.5;
平行结构中多词序操作的机制,《语言学论文集》(32辑)(2006);
联想标记的结构控制,语文学习2006.6;
偶例的条件格式,中国研究杂志,2007年3月;
补偿:语言的动力机制,《修辞学习》2008.4;
词汇选择与限制的必然性及其存在基础,《江苏大学学报》,2008.5;
并列复合词的排序机制,《汉语综合研究》2007年第49期(日本);
意义系统的他者组织——言外世界在情感表达中的深刻作用,《中国学术年鉴》第29期(2007)(台湾省省);
句子的语义结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4;
无意义句子的评价等级,《修辞学学习》2004.4(转载于人大语言学与文献学2004+00全文)等。
该书获得过江苏省政府社科奖吗?浙江省政府社会科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