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历史!

中国新闻网2005-12-1 04:10

厦门历史文化

厦门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东经118 04″′,北纬24° 26′46″,陆地面积1565.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传闽南话。

金太康三年(282),设同安县,属晋安县,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大同场设在南安县西南,五代后于唐四年(933)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隶属清原军、平海军、泉州军。元属泉州道。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建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郑成功驻厦门,十二年(1650),设思明府。康熙十九年(1680)废止;二十三年(1884),在台下设驻防道,道隐驻台(雍正六年,台府改为台道),二十五年(1686),泉州府分防堂,雍正五年(1727),设兴泉道。光绪二十九年(1903),厦门鼓浪屿成为“租界”。民国元年(1912),同安县、金门、大榭县的嘉禾里(厦门)位于思明县。九月升为四明府,废之。

193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设立厦门特别市,后被撤销。同安、思明两县属于第五行政监察区(在同安)1934。1935年4月,在厦门设立厦门、鼓浪屿等7个岛屿,撤销寺右县鹤山特区。与同安县同属于第四行政监察区(同安境内),5月1938至6月1945。1949年9、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为第五区(1950年改泉州区、晋江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6月厦门市设立开原、思明、鼓浪屿、厦门。同安县集美镇1953隶属厦门市管辖。1958,1年撤离赫山区,设置为郊区。8月,同安县被锦江区划入厦门市。1966年8月,开原、思明区更名为东风、向阳区(10月更名为1979)。1970年2月,同安县归锦江区,1973年6月,归厦门市。杏林区成立于1978年9月。1987新增湖里区,郊区更名为集美区。1997同安县划区。至此,厦门下辖鼓浪屿、思明、开原、杏林、湖里、集美、同安。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1。思明区、鼓浪屿、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行政区域归思明区管辖。二、杏林区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3.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管辖的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五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下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翔安6个区。

cnnj 2005-12-1 04:11

厦门的别称

青门

晚唐时,罗隐为《颍州陈先生集》作序,其中有“甲午春()状告于(罗隐)结婚,东归青门。”说安辰曾经在唐宪宗九年(吴佳,814)去过长安(今Xi安),然后东去(西至Xi安,东至厦门)回到“清门”。清门也是厦门的别称。

迟明仙坊所作《访金榜上唐代陈喜儒藏地》诗中有“麦风雨寒碧楼阁”的诗句解码“包青”为城堡的门户,即“清门”,可以作为安辰西游长安,即厦门的注脚。

新城市

清顺治十二年,顺治五年,郑成功遭到清兵轰炸,无险可守,于是拆除了部分城墙、衙门和民房,将官民迁到并州岛,建立新城。人们把同安古城和并州新城区分开来。新城已经成为同安(包括厦门)的代名词。

池贤芳的诗《登鼓浪屿,中成韵》有这样一句话:“虽小,亦是门户,有何不同?”新城盘曲折,古诗卧边。“它描绘了他攀登鼓浪屿,这是一个“小而门户”。在古老的日光岩上,他俯瞰湖西洞的“棱形洞”,睁开眼睛看到“新城曲折。“新城也指厦门市。

嘉禾裕

宋称“夹河岛”,属泉州府同安县夹河里。

◎千户,中左户

李源的“千户”,明确称为“中左院”,是一个行政机构,是厦的代名词。《文怡》记载“梧州、嘉禾为全南守将”。"吴语是一片陆地,在中左海上,中左门户也.""那些被留在中间的人在汤加境外."

◎思明

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依厦设思明郡,民国元年改思明县。从同安郡独立后,升为四明府,第二年废府仍为郡。州县政府虽然也是行政机构,但“四明”至今仍是这个样子。

桃园

据民国厦门市志记载,“厦门岛如桃”,景点为“小桃源”。工信部时代的鼓浪屿被称为“世外桃源”。今天厦门“桃源”的别称,不是桃花源的假象,而是“海上花园”的现实。

◎《鲁豫》《玉门》《庐江》

“鲁豫”、“玉门”、“庐江”是从地形、河名、家禽等方面来称呼的。

cnnj 2005-12-1 04:11

“厦门”的来龙去脉

“门”是地名的通称。哪里有河流入海处的悬崖峭壁,在古代,船工和渔民形象地把客观存在称为门。广东珠江口有虎门,特别行政区有澳门,福建闽江口有长门、五虎门,漳州九龙江口有海门、豪门,还有金门、厦门。“厦门”是“厦门”最早的通称。

“夏”“虎”“澳”“龙”“海”“金”“豪”是土地和我的专有名词。它的意义也是可视化。

以福建张夏为例:“海门”号进入九龙江厦门港水域;“豪门”在海门东北(明史)。根据方向,现在应该是在鱼仔尾附近。那个地方有一个叫“侯氏”的村子,现在是厦门到渔仔尾的客船的终点站。“后”字在闽南话里叫“胡”或“胡”,在辞海里解释为“壕”。这样,在“胡”字的语音中就有了“好”字的痕迹和“胡”字的谐音。而“海门:下至鼓浪屿、厦门岛,都是潮汐进出的通道,就像虎峪河水的门,也就是“豪门”。豪门下面的一个门叫厦门。海门、浩门在明代并未命名,而厦门在明初就已命名,均在明代洪武二十七年建城之前。

清道云《厦门年谱序》说:“厦门在泉州、漳州之交,是东南门户……”《厦门形势志》说:“金厦危,关口也守。”都说厦门是“门户”。

“下”和“下”在闽南话里不读,声、韵、调都一样。所以厦门的“厦”是从“夏”演变而来的;从“厦门”到“厦门”的变化,是文人雅士提炼出来的。

人们习惯称北方为“上”,南方为“下”;闽南人也习惯称北方人为“北定(山东)人”;称呼南方人为“下南方人”在连接“门”作为门户方面,可以说“厦门”是“闽南的海上门户”,比笼统的“楼门”或“华门”更具体准确。

总之,“厦门”变成“厦门”,早在明初就有了命名,而不仅仅是洪武后期。周德建城,只是用。

中国新闻网2005-12-1 04:12

厦门的四种建筑风格

厦门的四种建筑风格

厦门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富有魅力,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说红砖房和“嘉庚风格”的建筑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鼓浪屿的欧式建筑和厦门的骑楼则体现了异域建筑风格的璀璨。

一.欧洲建筑

去鼓浪屿轮渡码头,沿鹿角顶-福建路-鹿角路-复兴路,转漳州路,是首选路线;二是从黄岩路-笔架山山顶转安海路-顾欣路。这两条路线可以看到鼓浪屿代表性的欧式建筑。

建于1844和1870的英国领事馆已被拆除,新建的建筑没有了原有的韵味。在穿越它们的时候,我们只能做一个历史的回顾。穿过仿英式建筑的日本领事馆和东方建筑的日本警察厅,就到了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尖尖艺术很有个性,值得一看。

走出天主教堂,向左转,你会发现荣源堂,这是一座以罗马圆柱为支撑,以欧式风格为主的精品别墅。三楼有中国的建筑思维,与雅致的园林相得益彰。很吸引人,值得深思。对面是“海上天堂结构”,五栋别墅各显特色,中间的楼和两边的别墅最美。中间的建筑是传统的歇山顶,但主体是欧式风格,中西合璧,颇具特色,尤其是中间山脊下的藻井更为美观;两边都是巴洛克和中国古典艺术的结合,也很漂亮。

林尔家住的八角楼,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韵味的南欧建筑。故事很多,一定要细细品味。升旗山脚下的李清泉别墅拥有豪华现代的建筑和宽敞宁静的花园。这是一个理想的家。不要被大门上的“古戎”字样所迷惑。这是“古戎”的笔误,因为别墅建在古榕树下。

漫步到复兴路西端,绿树鲜花中有两栋维多利亚风格的白色别墅,这是福建凸版印刷创始人白登碧的别墅。虽然外表陈旧,但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韵味,别墅里的很多人物和故事,听着也是百听不厌。

看完白家别墅,转到漳州路去看林语堂和廖翠凤的新娘房。廖家别墅是鼓浪屿一座合格的老洋房,有许多关于中国著名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轶事,足以提高旅游的趣味性。

曾被誉为“中国第一别墅”的黄家花园中楼,是英式豪华别墅,具有东南亚的韵味。看看上下用楠木装饰的大厅,还有大厅后面价值654.38+万元的意大利大理石楼梯,就够惊艳的了,更别说别致的后门廊和特别打造的天台了。

出了黄家花园,一路上看着屋顶扭曲的林屋,然后就来到了笔架山山顶。山顶上有两栋曾经是“审判法庭”的别墅,而已经成为危房的林文庆别墅,在蔓藤丛中仿佛有校长的身影!北面是春草堂、关才楼和徐佳别墅。春草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小家楼,极其温馨。徐佳别墅风格不拘一格,庄重典雅,玫瑰红的墙后仍能听到徐佳四姐的琴声。冠才楼是最独特的建筑,有着浓郁的荷兰风格。主要景点有绳状门柱、火枪手脸的窗楣、后弧的三楼,充分展现了其建筑艺术美。

从观才楼右侧的石阶,可以到达别墅。过渡路上有最美最大的欧式门楼、巴洛克式的立面、花坛,让人过目不忘。然后顺着小路走到安海路的范坡楼和西欧的小楼。范坡楼五颜六色的装扮有洛可可的味道,“五只脚气”长廊是东南亚风格的,但它吸引人的地方是楼前范坡唱歌玩耍的舞台和进出都能看到幸福的门楼。不要小看西欧的小楼。年代相当久远,是19世纪中期的作品。当年的建筑造型、装饰材料、墙绘颜色等。一如既往,保持本色,风格依旧。这是一座罕见的维多利亚式别墅。所有路过的欧洲人都会停下来拍照留念,舍不得离开。可以说是鼓浪屿别墅中的瑰宝。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巷,一拐就是杨家园。* * *有五栋别墅,都挺高级的。其中“中泉楼”的欧式窗户最为漂亮,窗台、窗套、窗楣都非常有艺术感。短暂的一瞥就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它的供水系统令人难忘。

最后是八卦楼,全鼓最大的别墅,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造型独特,红色穹顶最吸引人。它是模仿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堂的石屋穹顶而建,傲然屹立在拱顶,成为鼓浪屿和进出港口的巨轮的标志。

第二,骑楼建筑

在华南和东南亚的城市随处可见的骑楼,是这个地区和城市的一大特色。在1920期间,厦门市议会在规划和建设厦门新城区时,将骑楼作为市场的主要形式。

这些临街的商家,其商业店面与骑楼相连,人住楼上,家用、商用、公用融为一体。到1932,新城区已经构建成以四横(开元路、大同路、思明西路、中山路)和一纵(思明南北路)为框架。直到1980厦门成为经济特区,这个框架才被打破。骑楼为厦门人民服务了六十年,在厦门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虽然厦门的市区扩大了几倍,新城区变成了“老城区”,新建的城区也没有了骑楼市场,但人们还是怀念骑楼,因为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温暖和实惠,难以割舍!

要坐车下楼,找个熟人,现场摆个小茶几,泡茶,聊天,聊鼓浪屿别墅的很多人和事。此刻人在远方,温暖自然,这显示了厦门的地域和人文优势,这是北方的市场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的。喝了三轮乌龙茶,我累得神清气爽,轻飘飘地走回住处。

所有走在骑楼里的店铺都对你敞开心扉,随意挑选,同意就成交,不同意就转身离开,形成一种不经意的默契。没有人对你说三道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雨季,骑楼为行人挡风雨;九夏晴,是骑楼为行人挡住了阳光和暑气。50年代,蒋介石天天飞来,时不时放一串炮,下一个“蛋”就走了。聪明的厦门人把骑楼的柱子连起来建了女儿墙,“五脚气”变成了“宽壕”。商人依旧做生意,行人依旧议价,骑楼成了避风港。

如今的街机依然生意兴隆,温馨无比。有时它仍然是一个吃晚餐喝茶的地方。朋友们捧着茶吃着蛋糕,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他们还是看着匆匆而过的行人,直到灯亮了,站起来说声谢谢,累了,装作很舒服的样子握手。在新时代,拱廊已成为社交和娱乐的场所。

正因为如此,很多商家意识到了楼下骑行的商机,把很多商品搬到了骑楼上,挥手、喊叫、鼓掌、试用,都忙得不亦乐乎。《五个脚夫》里的商业气息非常浓厚,经久不衰,这是厦门今天的一道风景,也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保护骑楼不就是保护厦门人的心情和文化吗?

中国新闻网2005-12-14:13

厦门的四种建筑风格

第三,红砖房

红砖房是中国最美的房子,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

建筑可以诠释一个城市的历史演变。来到海沧管委会,首先看到的是整齐美观的小高层建筑,让我们读出了海沧发展的步伐,读出了海沧人的智慧和力量。因为几年前,这里还是石塘大队的村子,纵横交错的楼房和散布在山坡水塘里的红砖房、花岗岩石房,现在却是笔直的马路和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随着海沧的发展,我们寻找它的足迹。

我们站在别墅的院子里,眼前的建筑让我们惊叹不已,这座别墅是陈氏家族创建的。别墅的规模和艺术遗存绝对是福建最高的。别墅原是陈家办的中学。院子里有三个台阶。在繁忙的农忙假期后,农村社会戏剧在舞台上表演,以祝愿丰收。舞台四周的墙裙上镶嵌着福建最精美、最巨大的砖雕,“百花园”、“动物园”、泼墨山水的雕刻拼接更是一绝。

从八卦门、楼道、后花园,虽然莲芯里的八角亭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站在核心里,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中国农村村落的家族共同体的规范条例:家、教、祭。大多数农村村庄都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场所和祠堂,这三个要素按照各自的位置相互协调。住在东边,教育在南边,祠堂在西边,周围一片荷花盛开,真是理想的福地(荷花地穴,四面八方美)。家是红砖房,三双曲燕尾,马鞍保护,在蓝天白云下,在碧水芳草之间,特别舒服。李安堂中学环境安静,是学习的好地方。家庙是的一座红砖房,是陈家人祭祖的地方。三者巧妙结合,各有定位,构思巧妙,令观众大呼过瘾。

带着对莲花岛的美好印象,我们来到了新潟。

辛坤曾用名辛江。宋元时期,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而迁徙,选择了马銮湾的水边,居住在蔡建伟山的风水宝地。他们努力工作,创业,其中一些人出国谋生。几千年后,人才辈出。直到解放前,形成了约200户500多间红砖房。村里有各种各样的家园、教育和祠堂,还有自己的商业街来保护村民的安全。无论你走到村子的东、南、西、北的什么地方,都会被保存完好、展翅高飞的燕尾、稳重厚实的马鞍屋顶所吸引,被勤劳勇敢的先民在这里创造的红砖房所折服。

新窑洞里的红砖大楼太多了,看不完,但只要你看过缅甸盐商邱信修建的三进院落,规模宏大的大六规,邱会作瑞明家的三进大楼,兴州切园的双护大楼,明代修建的祠堂义骨堂

新建的红砖住宅小区规模全省独一无二,蕴含着深厚的建筑艺术、文化艺术,走在弄堂里,可以看到许多在城市里永远看不到的蓝天下的燕尾脊美景,可以观赏到各种形式的砌砖技术和工匠们创造的砖石巧妙组合, 而且在三合院、四合院、木兴院、胡厝之间可以看到日月井、龙虎井,尤其是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福祸避邪的吊鱼摆件。 以及精致耀眼的镀金、贴金、装饰木雕、悬瀑、神龛、牌坊、麻雀、横梁、月板、盖子,还有无数手工雕刻的石雕工艺、台子和墙裙的台脚,撑起了整个红砖民居。

可以说,去一趟海沧、信宜,绝对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如果你还不够,那就进一步挖掘这些红砖房主人的故事,从他们创业的艰辛中体味人生的哲理,从而抚平心灵的缺陷,促进思维的完善。

第四,“嘉庚风格”建筑

“嘉庚风格”建筑主要集中在集美和厦大。

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的22年,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欺凌和压迫,尝到了洋人的傲慢,精神受到了深刻的创伤。当他有了反抗殖民者的资本,自然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上。从1920开始,他发明创造了闽南燕尾岭、马鞍岭和中国传统的歇山顶,压在西方建筑上,以示中国人的自尊,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了宣泄,从而获得了骄傲的快感。这就是“穿西装戴帽子”的“嘉庚式”建筑的心理特征。这在厦门是绝无仅有的,至今无人跨越。

“嘉庚风格”的建筑,近看很美,远看更美,远看更美。你不妨在龙洲池南岸歇息,选择一个宽阔的视角,悠闲地坐在木麻黄下,看着对岸的道南楼、南浔楼,宛如美人群里最美的美人,在蓝天下熠熠生辉,池中倒影如水中荷花。随着白鹭的荡漾,建筑物的影子就像无数彩色的习题在水中飞舞,难以形容,比瑶池仙境还要好!

向南望去,王先生用解放纪念碑装饰斜顶峰,傲然挺立在海天之中,雄伟壮观。恐怕这是中国唯一的纪念碑了。

走近南路大厦,零距离接触,角落、圆柱、感觉处处显示出陈老师的独特思考。他利用厦门多彩的花岗岩,将古代的出砖进石技术发挥到极致。你看,角与角搭配,筒与筒拼接,墙有墙的花式,显示出花岗岩无与伦比的美。半个世纪后,谁能超越?当你情不自禁地用手触摸这些工艺品时,你突然感到对丈夫的尊重,突然感到“嘉庚风格”建筑的无穷魅力,你舍不得离开。

沿着七星池湖向西走,来到华侨补习学校(原水利业务部),只见绿色的玻璃和红色的瓦顶连成一片。绿玻璃深沉稳重,红瓦(嘉庚瓦)艳丽欢快,相映成趣。在厦门大桥的映衬下,仿佛触碰到了它的历史年轮,我的思绪也随着桥上的车辆飞走了!

特别是绿琉璃瓦顶上伸向蓝天的六道燕尾脊,不代表陈先生敢为天下先吗?看厦门、闽南、台湾省的红砖建筑,只有两四个燕尾,但陈老师建的楼有六个燕尾,双向腾飞,灵动美观。从这一点来说,陈老师的开拓精神还是相当值得后人认真思考和学习的!

走过集美学村的每一栋楼,每一条街,我们都能时时刻刻感受到陈嘉庚先生的存在。它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建筑上的,都是如此沉重,以至于我们和后代都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