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之我见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重要的语文教育家。早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江苏第八中学、中华公学、浙江第十中学、春晖中学等学校担任语文老师。20世纪40年代初,他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中文系教授时,主持创办了《语文月刊》,并与叶圣陶合作出版了《语文教学》,专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在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中,作文教学理论是一个重要方面。

朱自清认为,当时的中学生作文有几个缺点:一是急功近利。“总是想创作,又渴望发表。不要觉得实际需要,读书写字都只是人,都是照章办事而已;自然敷衍和游戏在所难免。”二是思路不清。“我批改学生作文很多年了,觉得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晰。思路不清就是思路不清,就是没有条理。”“这个问题在记叙文(包括描述性文章)和抒情文章中并不明显,但在解释性文章和议论文中很容易看到。“第三个没什么好说的。”给一些小话题,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用词。但大部分还是照常说话,似乎无话可说;你写“灯”的时候说灯包括植物油灯、煤油灯、电灯。你写“路”的时候说路包括土路、石子路、柏油路,其他的都没有意义。“第四个无关紧要。”往往只是话题轻轻一碰,然后就掀开了,一个不相干的故事或者不相干的对话就来了。就拿《夜》来说吧,就是我晚上想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夜的影子。比如《小星》里,说的是早上去了一个田,遇到一个农民,抱怨了一些苦,叹了一口气就回来了,没有提到早上的样子。“第五,遣词造句不合理。”至于用词,熟练的很少;几乎每一句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句子,再加上一大堆其他的词。大部分文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虽然没说什么),最多恐怕只有十分之一。"

朱自清认为,学生作文出现这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真正尽到责任,不重视作文训练,教学方法不当。他认为教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很难。但有些老师“请一个东方的作家,请一个西方的作家来讲堂,这边挑一些,那边凑一些。可以说学生是愿意听的。可是东风已过,听完还剩下什么?”然后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作文的训练。“有些语文老师,还有很多学生,对写作练习很懒,往往一学期只写一两遍。有时候老师连这两篇作文都不改,就悄悄没收放了。”他还批评说:“现在的青年学生的通病就是大而不拘小节。他们只讲兴趣,讨厌训练;看到语文老师只是一个新思潮的贩子,他要把所有的新思潮都弄到手。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语文老师也是到处制定计划,集中精力应对;我开心到不看笔记,不改作文,每天就是去报告厅讲。大家好像都觉得做不到没关系,写别的字没关系,嚣张没关系,指鹿为马没关系。其实他们也不完全愿意这样做,只是怕麻烦,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有兴趣,兴趣不是一直都有的;我不得不马虎。”

对于当时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朱自清很难过。上世纪40年代,他以“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为题发表了三篇文章,希望社会能够关注这个严重的问题。同时,作为散文大师和语文教师,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试图改进中学作文教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创造”为作文目标,设置想象的读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是所谓的,而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练习。朱自清说:“当然,写作是基础训练,是生活技能的训练——也是做人的训练。然而,仅仅这个宽泛的目标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写作没有给他们一个接近的目标,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在为谁写作。他们当然知道写作是给老师看的;其实只有老师看,或者加一些同学和他们的父兄。但如果每一次写作都真的是为了这些人,那写作就真的没什么乐趣了。大概很多同学真的是这么想的,所以忍不住敷衍校规,马虎责任。“所以,要把作文当作一种‘创造’,把写作练习当作一种应用,把想象中的读者当作对象。写作适用于这些想象中的读者。有很多假想的读者,“除了父亲兄弟,老师,亲密的同学或朋友,还有所有的学生,所有的中学生,普通的年轻人,当地人,各种协会,政府,政府领导,一般的社会,还有其他没有统计过的。”他还强调,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但不能没有想象中的读者。比如:“清末民初,家庭教孩子写古文,假想的读者是普通的社会和考试官员。中学生练习写作,假想的读者通常是全体学生和广大社会。例如,《周日远足》可能应该是所有学生都要读的。然而,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忽略了假想读者的想法。学生写作时,并没有意识到想象中的读者往往不区分各种体裁,只写马马虎虎。实际应用的时候,自然会不合适。"

其次,教师对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要“针对报纸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朱自清建议学生注意学习报刊杂志上的单词,包括新闻、评论和广告。“这有三个好处。一是剪用,有发展;第二,几乎有各种各样的应用词;第三,容易实现各种语言的各种阅读器。”人们可能会认为“报纸和一般杂志上的文字往往被夸大,被当作靶子,我怕中学生的文笔会每况愈下”。他认为“这个顾虑太多了”,因为“报刊杂志也有谨慎友好的文字”,学生可以“取法,尽可能多读报刊杂志”。在这些报刊杂志上,因为有阅读经验,他们也会分辨哪些词是粗鲁夸张的,哪些不是。“而且”报刊上有很多论述和议论,也可以纠正现阶段语文教学的不足。”朱自清还补充道:“报刊杂志只是课外读物。我只说要以报刊杂志的文字为对象,没说要作为教材;当然,有些教材可以从报纸和一般杂志上选,但主要不是从这些杂志上选。"

第三,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有情可写”只有懂得欣赏文学,才能做好工作。如何欣赏文学?朱自清说:“到处滥用文学腔调,不是对文学的欣赏。这种兴趣是不正确的。既然这些学生分不清文学和非文学,他们的鉴赏能力就不靠谱。欣赏是从辨析开始的,辨析意思、句式、组织、体裁是基本。吞枣的鉴赏只是一种无心的爱好,毫无益处。”他认为欣赏文学的成果可以使自己的写作受到影响,带来某种文学趣味,从而达到梁启超所说的:“写作往往带来情感。”

第四,朱自清还指出了作文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比如要注意作文的单项练习,就是把作文训练中的单词和句子的难点进行分解,一个一个的分解。“多做分析练习。分析的做法,或以句子为单位,或以小节为单位,或以整篇文章为单位。这样,我们就可以专注于这个和那个部分。小节清楚了,整篇文章就好理解了。”再比如从小范围练习写字。“练习就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写作,比如学校的伙食。你抓住了要点,写得很清楚,这是一篇很有条理的文章。”再比如,通过指导学生写一个详细的提纲来理清写作的思路。“写作文的时候,先写一个详细的提纲。这不是从语气上,而是从意思上,从思路的安排上。这是诉诸逻辑。你最好请老师看一下大纲。思路安排得有条不紊,应该更容易通过正文。”此外,朱自清还强调“写作和阅读是相关的,阅读有助于思维和写作技巧的进步”。在回答编辑关于《背影》写作的问题时,他说:“只有多读书,才能知道如何润色文字。朗读和默读都得练。”

虽然朱自清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了上述观点,但他指出的当时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在今天的中学生作文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他批评的“当时连这两篇作文都不改,却悄悄没收”等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今天我们的一些老师也很熟悉。而且他的很多观点符合现代中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写作训练中的一些规律性原则。因此,朱自清先生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对我们改进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