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议论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和论点

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词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课外书,见多识广,自然能提高写作水平。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写作时,他们往往找不到写作的起点,写不出来。苦于“缺钱”,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思维灵活一点,头脑灵活一点。我们有时可以在考场上借用教材材料中一般人很少引用但能清晰有力地阐述我们观点的材料,写出优秀的作品。教材材料包括课文示例、课堂上的名言和句子以及关于写作的短文。可以说,积累教材素材是治愈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

首先,一个材料的几个角度

古诗词的一些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思路。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传》为例分析一下:

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经历来思考,比如蔺相如的视角(从他处理与廉颇关系的视角)、廉颇的视角(从他与蔺相如关系的视角)、秦王的视角、王召的视角、官制妙贤的视角(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视角)。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争辩: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来看: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他提炼了自己的观点: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和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以提炼出我们的观点:多一些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来看,从廉颇与相如的最终和解可以提炼出我们的观点: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从廉颇最初带着怒气挑衅可能造成的后果来看,廉颇身居高位,自立门户,仗义执言。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相似,或者听了大众的建议后和他闹翻,必然会给敌人可乘之机。可见,他身居高位,一言一行,意义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为自己因为个人名利等而犯下的错误。

(3)从缪贤对蔺相如的推荐来看:

从事件本身来看:在赵民族尊严、君臣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如果举荐者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那么苗贤也难逃罪责;苗贤敢于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分忧。观点可以提炼为:推荐人要有胆识,有见识。从苗贤的推荐过程来看,他不惜公开自己的“隐私”,贬低自己的形象。这种无私坦诚的官方命令,着实让人叫好。观点可以提炼为: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推荐结果来看,一般来说要冒高风险。妙仙除了失去一个足智多谋的门童,没有廉颇的嫉妒。应该说,苗贤玉成了好朋友,让他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偏不倚的道德观,下属无嫉妒之心,令人振奋,令人尊敬。我们可以提炼我们的观点:不求回报的付出。

第二,从一个角度看几种材料

虽然有些古诗词材料不尽相同,但如果重新整理整合,就会发现仍然可以用来说明同一点:

(一)讲述美好的家庭和友谊

1.家庭友谊

(1)圈养的鸟留恋老林,池中的鱼思念老源。(回到花园)

(2)家是一个舒适的小窝,是一个避风港,这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的亲情。陶渊明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匆匆回家。“船好尴尬,风在飘,吹着衣服。前问招人路,恨天明。”回到家,他可以“讨好亲人的情话,弹琴消愁。"

(3)“黑鸟有外遇,愿乞助。”石米把人比作鸟,回到了动物的本性,鸟也是如此。人为什么会自卑?其诚意溢于言表,怎能不打动人心?(陈情表)

2.儿童教育

(1)焦的母亲插手干涉,使孩子成为被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了和“东南吊死自己枝”和“上吊自己池”的悲剧。家长们,当心!(孔雀东南飞)

(2)赵皇后,因不愿儿子常为交换齐国援兵而被劫为人质,大怒,恶言相告“老夫必以面为耻”。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孩子的眼前福祉,让他们可以宠爱自己,而应该为孩子做长远打算。这才是真正的爱自己的孩子。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在廉颇右边”,不一定能打得过廉颇。但他知道“二虎* * *斗,势均力敌”的道理,所以处处忍让,最后得到了“讲和”的大团圆结局。(《廉颇蔺相如传》)

(2)战国时期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隔岸观火,勾心斗角。他们实际上是被西北的秦国瓜分了。这种看似强大,实则碎片化的现象,并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六国》)

(3)韩愈批判“耻于从师”的风气,主张“不耻于从师”。虚心求教,你会进步;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自己提高。

(2)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男人应该是最重要的神器,占据很大的地盘。他不要想着居安思危,戒奢俭用。他也要砍断自己的根,才能繁茂,才能堵塞自己的源头,才能长流。(《谏太宗十思》)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如果你不稳,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垮。当年孔子语重心长地说:“我怕内忧外患,不在熙熙攘攘,也在萧墙。”(《济世将伐纣》)

(3)从唐朝皇帝李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可以看出,戒骄戒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全国家。欧阳修曾感叹:“忧劳可以兴国,舒劳可以亡。”(官方介绍)

2.大众支持

(1)求木的长辈一定要根深蒂固;欲流远者,必掘其泉;考虑国家安全的人会积累他的道义。

(2)怨念不大,但人可畏;你应该小心搬运一艘船和弄翻它。

(3)民属之,水下来。(《孟子·见梁襄王》)

(4)秦能灭六国,一统天下,但第二年就死了。贾谊分析:“仁善不施,攻守之势不同。”秦的教训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会遭到人民的反对。(《论秦》)

3.情感与理智

(1)街亭失陷,“孔明落泪斩马谡”,精彩感人于“落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撕”体现的是人情,再深的人情,最终也会被“斩首”。难道我们不能从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中学到些什么吗?(失落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风,拒绝当朝官员会引起皇帝的怀疑。幸运的是,他的一首《陈情表》写得很好,比如《刘日快死了,他有生命危险,他有危险。我没有祖母,所以它甚至不是今天;祖母无臣,不能终其一生”,这让皇帝不得不佩服他的孝心。"(陈情表) "

4.环境保护

(1)孟子说:“不算,鱼龟不可吃。”斧头进山,柴柴不能用。“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我是为了国家》)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应该不会出现项羽那种用火烧阿房宫的行为,但忽视、侵占、侵占、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却时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作所为没有太大区别。(阿房宫赋)

(三)审视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造就成功

(1)王文被捕,在《周易》中有所行动;钟繇写了《春秋》;屈原的流放是对《离骚》的赞颂;左丘是盲人,有“官话”;孙子兵法修订版之尺;不是蜀,世传《陆兰》;韩非囚禁秦,表示为难、孤独和愤怒;诗三百首,一般归于圣贤动怒之举。

(2)老当益壮,宁动白头之心;穷则强,不坠登顶之志。(《王腾馆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十年积累,一旦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干的性格

(1)哦,我怎么能对那些地位高、身居要职的人卑躬屈膝呢,他们永远不会容忍别人向他们展示一张真诚的脸。(梦里登天目山)

(2)屈原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不随波逐流。“他安然无恙地白了又白,而世界却是温暖的”,“他扑进汨罗等死。”(《屈原传》)

3.爱国主义和诚信

(1)死于国难,突然感觉像死了(白马)

(2)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人,永远为后人所敬仰。就像诸葛亮一样,杜甫感叹他是“未能征服而死,英雄从此泪洒衣襟”,陆游称赞他是“为师而显真名,百年如一日”。(《现代诗八首》)

(3)摸龙以饱满的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4)像邹骥一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建议。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刺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风挺身而出,以责君示忠。在治乱方面不愧为良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所以用之有趣,与众不同。(给任安的信)

(2)如果“五人”不是“死于受义”,是“草民”和“蚁民”,张浦怎么会把墓志铭写在五人的墓上,流传至今,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英雄行为?(《五墓铭文》)

(四)体验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

1.自信和自爱

(1)既然上天给了人才,就让它就业吧!。(《入酒》)

(2)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在这方面你可能比别人强。“故无贵贱之分,无长无短,道之存在,师也存在。”“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老师说》)

(3)项羽坦白直爽,狂妄轻敌,短视轻信,优柔寡断,勇敢短视,最终让刘邦逃脱。(《鸿门宴》)

(4)不盲从,就得自信。宋朝的王安石和朋友去宝蟾旅游,可能发现了奇迹。但是,因为有人打退堂鼓,大家都退出了。辞职后才发现“劲足进,火足明”,却一直“不怎么享受旅行”。(《游宝蟾》)

勇敢和足智多谋

(1)蔺相如只身进入强秦,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没有非凡的勇气,他怎么可能成功?(《廉颇蔺相如传》)

(2)烛之武,一个老人,独自劝阻了秦国强大的军队,拯救了郑国。为什么?这取决于超人的勇气。(《烛火破秦师》)

3.说话的艺术

(1)邹忌没有直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理,呈现自己,了解细节,推理深刻,委婉优美,让人容易接受。(《邹忌讽刺齐王纳谏》)

(2)赵皇后盛怒之下,触龙还敢劝,却劝成功了。为什么?没有他,动之以情,用之以理,用心。(《摸龙说昭皇后》)

(3)烛之术,以退为进,以柔为刚,以理服人,口若悬河,以花代树,巧用刺棒,最后劝阻秦始皇。

有自我意识

(1)面对赞美,邹忌没有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自以为低人一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远如天边。想着黄昏,我说:‘妻美我私;妾之美怕我;客人的魅力在于他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刺王琦不才》)

(2)河伯初见波澜壮阔的黄河时暗自高兴,他“以天下之美为己有”。但见海之后,能够改错,感叹“吾长笑豪爽家”。(《秋水》)

坚持不懈

(1)坚忍不拔,朽木不可雕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毅力”)

(2)我内心还是充满善意的。虽然死了九次,但还是不后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览宝蟾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我们在学习和处理事情时,必须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慎思慎取”的精神。

机智应对

(1)圣贤不沉湎于事物,而能穿越世间。(《屈原传》)

(2)面对“我是鱼,我是鱼”的局面,刘邦在张亮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一个傲慢而刻板的人。结果他放虎归山,范增气得大骂“无谋无谋”。(鸿门宴)

7.亲切点。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效的君主,能听劝,闻之而喜,勇于改革,使齐统治。(《邹忌讽刺齐王不才》)

(2)越王勾践虚心接受部下的劝诫,渴了就“拉着他的手一起干”;而吴王夫差刚愎自用,骄横跋扈,被杀,国破家亡。(《勾践灭吴》)

三、利用古诗词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对故事进行新的阐释

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要求,可以借用古诗词教材中的人物、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挖其合理含义,推陈出新。比如2001河北考生写的《乌江阁题》中的项羽,借用了《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胆识”和“有偏见”的作者,他抛开了名家的论点和评论,以诚论英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塑造了“一个不放弃诚的人”和“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扬了项羽的勇敢、大胆、无畏和直言不讳。作者创新的解决方案——坦诚,既尊重原著,又另辟蹊径,让人感觉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运用,故事新颖。

借助原教材,重新创设故事情境,重新编辑故事。从名著中寻找“差距”,并将其拓展为一个想象空间,不仅需要对原著的深刻理解,还需要“大胆假设”的精神和合理的虚构。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大胆改革《孔雀东南飞》,把刘兰芝比作水,把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夫为山;水是灵动而不变的;山是平静的,但颜色并不坚定。文章通过对相关经典文献资源的灵活运用和对虚拟情境的逼真描写,为故事增添了说服力和文学性。这样的新故事美是似是而非,但也很难似是而非,要在问题意义先行的前提下创作。在这方面,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运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的时候以花代树,拿来“为我所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写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在面对人生选择时,选择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的壮举来说明“选择必无愧于天,无愧于心”。有说服力。“写歌形容憔悴的三闾博士感叹‘天下多云我独,众人皆醉我独’,然后投身汨罗。'凤鸟是凤,天还远着呢'的无奈和'麻雀虽黑,鸡窝也黑'的愤懑,让他只能选择以死来确立自己的良心。心如磁石的文天祥,不代表南方不会歇息,更是“永保丹心为今昔镜”。

四、避免“堆料”嫌疑的几项措施

在备考和备考的时候,我们总的方针是尽量占用最多的材料。但是,如果真的要写在一篇文章里,首先要进行筛选、协调、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的例子

如果选取的素材属于同一个领域,那么素材会显得单一或者给人一种堆砌感。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就会强很多。2003年高考作文《面前同样的水,笔下不同的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H2O这个“水”。不同人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感受。水——李后主的无尽哀怨,水——辛弃疾的忠义怒望,水——闻一多的丑,水——朱自清最喜欢的美,四个分论点都可以紧紧抓住感情影响事物认知这个写作重点来展开。

(二)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相结合

“‘一江春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种语言是从古代人口中表达出来的;中文是张飞在当阳桥头喊出来的;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出。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着汉语。中文帮助我们体验天目山仙洞的神奇和景阳冈青石上的惊险。它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逝者如斯夫”的情怀,“只缘皱眉,却抵我心”的哀愁,“洒落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日不散霜降晚飞,留残莲听雨”的萧瑟——“2000年高考《冷香飞向语文》的作文,取材于课本,课本内容得心应手。

(三)例后分析。

简单罗列堆砌的材料,很可能与论点脱节,难以起到“证据”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论据和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要“以例为据”。在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关键》中,我们注意到分析是在有了先例之后进行的,有效地解释了“语言是沟通的关键”这个道理:“恰当的语言。有利于友谊的交流。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人皆知你”和王波的“然而,中国有我们的友谊,天有我们的邻居”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朋友,达成了友谊的沟通。李白的文章《蜀道难》用精辟的语言劝友归,达成了友谊的沟通。从李白的“高,如在一个高大的旗帜上,六条龙驱动太阳,而河流远在下面,鞭挞其扭曲的路线”,我们可以看到,很难去天堂。朋友会从言语中感受到朋友的关心,交流会直达内心。交流并不像白居易所说的“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来传达对方的关切。友谊交流需要语言这把钥匙。”。

“如何问清楚问题,才能有源头活水”?积累是丰富文章内容的重要途径。熟悉、记忆、巧用是积累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直被忽视的语文教材中挖掘、储备30-50个案例,根据不同题目的需要,重新组合已有的论证材料,或者从多个角度深化已有的典型论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