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的发展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赋予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多的发言权。与此同时,中国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是政治环境,也是社会经济环境。

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与中国纠缠不清。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中国的出口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美国等国希望人民币升值来改变这种局面。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和就业压力,中国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一方面,维持汇率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

势必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这将对中国的投资吸引力造成严重打击,并大大减少中国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私营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导致国家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只有在国家经济形势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才会有意义。

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美国人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美国人大幅减少了消费,尤其是对来自中国的商品的消费。由于美国消费的减少,中国的出口急剧下降。大量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郎咸平教授说,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政府向银行注资造成的。与此同时,美国的利率很低,美国人用大量贷款购买汽车和其他消费。导致了次贷危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和美国政府本身的监管以及美国人不良的消费习惯有很大关系。面对这场危机,中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是扶持企业的资金。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大量钢筋混凝土企业的生产和大量就业,但这些投资都是一次性的,建成后不会重复。靠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经济发展不会长久。与此同时,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超过了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或者说超过了人们的消费能力。比如高速铁路的投资成本很高,成本回收期很长。一般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和勇气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但是为了收回成本,票价不会低,有些航线的价格会接近机票的价格,这就使得很多航线往往乘客很少,真的是资源的二次浪费。

为什么普通人的消费能力这么低?如今的流行语“我生不起病”“我死不起”都反映了普通人消费能力的极度低下。这有很多原因。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的人口是如何影响普通人的消费能力的?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其工资却跟不上这种提高。究其原因,中国人口众多,即使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因为劳动力过剩,劳动力可替代性强,工厂企业有更多的议价空间。如今大学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扩招不仅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形成不良竞争。因为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此外,房地产过热导致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在房地产上受到制约。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他们通常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才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购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压榨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人因为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繁拍地王。房地产开发的成本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对房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和医疗费用也是普通人的。

重要费用。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受到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外贸出口遭遇霜冻。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并不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相应的贡献,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增加政府投资来提振经济。由于政府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占GDP的比重超过70%。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中国应该用什么来填补GPP的空缺。到那时,中国的经济将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大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像饮鸩止渴,但又无能为力。

政府如何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就是转变增长方式,控制产业链,把握产业链的高利润节点。中国今天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制造业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低的节点,会造成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劳动力剥削严重。美国人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控制了产业链,控制了高利润的R&D、设计、仓储、物流、销售。而利润最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剥削中国劳动力。而且经常做出来的产品返销美国,中国人享受不到这些产品。真的是“披着罗绮的人,不是养蚕的人”。政府为了保护出口,维持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或者通过出口退税来促进出口。这种思维方式似乎与“经济发展全民享有”的理念相悖,为增长而增长的思维并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政府需要产业升级,加强产业链控制,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意义。不能一味的跟着GDP指标走,要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相信政府能够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真正实现富国强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