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的议论文有得有失!

工业污染防治与城市环境

综合改善

中国政府把防治工业污染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实现工业污染防治的战略转型。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工业污染防治主要集中在点源控制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调整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结合技术改造和加强环境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战略,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工业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上确立“三个转变”,即在污染防治的基本策略上,逐步从注重污染的末端治理向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转变;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上,由重浓度控制向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在污染控制的方式上,点源控制从重分散向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相结合转变。

——工业污染防治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为有效防治工业污染,中国政府制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加强环境管理”三大环境保护政策,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染防治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保技术和环保产业等政策。在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中,对工业污染的防治也有明确的规定。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本地工业污染防治政策。

——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得到加强。中国政府通过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主体生产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在控制新污染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县级以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到60.8%和87.3%。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有480个城市、7.7万家企业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城市有240个,企业654.38+0.4万户,证书654.38+0.6万户。从1979开始,全国排污费247亿元。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逐步完善。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结合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完成了一大批污染治理项目。化工、冶金、轻工、机械、电力、建材等行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技术改造,强制淘汰了一大批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设备和产品,使工业生产连年增长,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效益逐年提高。吉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企业。多年来,他们依靠科技进步,对资源浪费严重、污水排放量大的生产设备进行了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许多化学品的污染。二是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重建,关闭、搬迁、治理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污染趋势。北京关闭了污染严重的首钢特钢南方工厂,消除了市区的一大污染源。上海加强了苏州河、黄浦江上游和重点城区的污染防治,使部分城区污染得到控制。三是限期治理污染。1978以来,国家下达的两批367个限期治理项目和地方安排的22万个限期治理项目基本完成。四是污染防治向区域和流域综合整治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对本溪和包头的大气污染以及白洋淀和淮河流域的水污染进行了综合整治。65438-0995中国市政府颁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五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利用率。“八五”期间(1991-1995),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0的5.3吨标准煤下降到1995的3.94吨标准煤,累计节约和使用3.58亿吨标准煤,年节能率为100%。1995年,县级以上工业企业废水处理率76.8%,燃料燃烧废气消烟除尘率88.2%,生产过程废气净化处理率6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3.0%,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价值654.38+09亿元。太原钢铁公司退休工人李带领1983的20多名老工人,在10年间将一座巨大的渣山夷为平地,解决了长期危害太原钢铁公司的重污染源,使废弃钢渣得到了综合利用。仅回收废钢90万吨,创造价值6543.8+0.60亿元。

中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全国70%的烟尘排放和90%的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燃煤,导致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和城市还出现了酸雨,并且正在发展。中国政府已采取政策和措施控制酸雨,如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和征收二氧化硫污染费。我国酸雨专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我国大陆排放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主要在境内输送,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

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到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没有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义务,但本着对保护全球气候负责任的态度,采取了节能与发展能源产业并重的方针,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适度发展核电,加强地热、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研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污染物排放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部分地区和城市部分环境质量指标保持基本稳定,部分有所改善。但是,我国工业化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产业布局和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因此,工业污染防治仍然是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中国政府一直把城市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9 80年全国城镇人口为19140万,1995年达到35171000;1980年中国有223个城市,1995年增加到640个;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39%提高到1995年的28.85%。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对此,中国政府已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并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到1995年底,全国640个城市全部制定了总体规划,31559个镇也制定了总体规划。根据《城市规划法》,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许多城市在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中,根据城市功能区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改变工厂和居民混杂的局面,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治理城市环境污染,建设了一大批布局合理、社会服务齐全的住宅小区。中国确定了52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公布了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进行重点保护。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目前,全国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为68.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20%,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率为45.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3.8%。1994年,北京市投入1565438+3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0多亿元用于环境治理设施建设。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大型大屯垃圾转运站、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的整体环境面貌。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自1989以来,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国家和省级政府分别对37个重点城市和330多个城市进行了定量考核。这一制度的实施,强化了各级领导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将量化考核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初步形成了市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全国各城市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加快建设步伐,成效显著。到1995,全国建成11333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1800平方公里的环境噪声达标区,增加公共绿地4.9亿平方米。杭州中东河、成都府南河、天津海河、上海苏州河、南京秦淮河、南通濠河等一大批城市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体改造,改善了城市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