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报告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于近200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周边的国际形势。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中国如何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

周边是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纽带。周边局势直接影响中国的安全利益,关系到国家的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除了大国关系之外,周边形势和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没有真正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国在领土周边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总体稳定。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而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有时还会加剧,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中国周边的政治格局呈现出横向差异和纵向变异。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大致可以概括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陆海地理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较大差异,大致可以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温和,而海洋环境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陆慢海紧”的态势。

中国周边政治结构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朝鲜半岛

在东北亚,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益和地区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地理意义,是主要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两国在半岛的战略选择会随着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尽管朝鲜和韩国都在尽力寻求统一,但双方的观念和利益冲突造成了一致寻求统一却坚持对抗的局面。近年来,双方各种交流与合作逐步迈出实质性步伐,朝韩关系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上,美国逐渐明白举行多边会谈是寻求一揽子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然而,中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会谈中,它表明一个不断发展的中国能够给该地区带来和平与稳定。我们国家不仅说服了朝鲜放弃核武器,重返核不扩散条约,还说服了美国放弃武力攻击朝鲜的想法,让朝鲜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总体上看,新世纪初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复杂多变的发展趋势。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第二,日本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其走向将直接影响中国的东方安全。但近年来,日本在外交政策上加快寻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升级防范和遏制中国的行动,使日中关系陷入低谷。小泉纯一郎对邻国特别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了地区稳定,他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了许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加剧了中日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安倍的对华政策有所缓和,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此外,日美安保同盟重新定义,主要防范对象是朝鲜和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不断突破海外派兵限制,扩大对美国的军事支援范围。日本进行海外军事干预的意志和能力的增强,将成为东亚的潜在威胁和中日冲突的隐患。

第三,美国

在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国家。冷战时期,美苏是影响中国周边的最重要因素。苏联解体后,其继承者俄罗斯对中国周边格局的影响退居中国北方,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对中国周边格局的影响进一步加大,成为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是全方位的,在性质上是根本性的,在程度上是严重的,在时间上是长期性的。美国的影响在手段和方式上也是多样的。首先,它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二是发展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第三,干预和介入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当然,目前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多是间接的、潜在的,其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在遏制中国的同时,又与中国进行“接触”与合作。中美开展建设性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或延缓,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美国对中国的威胁。

四。中亚

中亚面临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中亚毗邻中国西部边陲,自古以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崛起的国家,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大陆的心脏地带,是大国和地区政治势力的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的结合体。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以来,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得到加强。从中亚国家对外关系的走向来看,俄罗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亚国家的优先选择。五国独立后,对美国的中亚事务也采取了欢迎的态度,希望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利用美国的投资和政治支持摆脱经济危机,实现中亚各种力量的平衡,确保地区稳定。虽然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和军事力量在不断加强,但不足以挑战俄罗斯的主导地位。中国与中亚国家有着长期的睦邻友好关系,应继续保持良好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和贸易伙伴,以确保边境地区的稳定。

动词 (verb的缩写)俄罗斯

中国北方的地理方向只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近年来,俄远东和蒙古国局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风险。同时,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近期不会动摇。因此,这一地区的政治结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国力明显提升,经济快速增长,军事复兴步伐加快。在外交政策上,俄罗斯作为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平衡,实行欧亚双头鹰外交。在西方,外交重点是独联体地区,并与欧盟签署了“未来路线图协议”。虽然与美国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和对抗。在东方,加强与中国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中俄关系也在深入发展,不仅解决了领土争端,在经济、能源、电力方面也有重大合作。两国联合军演也表明两国军事合作进入新阶段,体现了两国的政治合作,为地区安全稳定奠定了基础。

不及物动词南亚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是一场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武器争端在内的全面而长期的矛盾和争端。自1947年印度分治以来,双方三次大规模战争中有两次与克什米尔有关,这一地区的领土争端一直是双方争论的焦点。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印巴近年来的正式会谈反映出双方的思维模式已经从追求军事解决转向和平谈判,但未来克什米尔地区再次爆发冲突的危险依然存在。长期以来,印度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与巴基斯坦的对抗上,而忽略了其他事务,从而将其影响力主要限制在南亚地区。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拥有核武器之后,印度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世界强国。虽然其捆绑入境方案已成为废案,但已清楚表明了印度的决心。作为地区大国,印度的地位在上升,国际影响力也在增加,中印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双方的经贸在逐步扩大,中印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都需要好邻居华宁。共同的利益将决定两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密切的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将长期保持,两国关系将继续发展。中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七。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对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依靠区域联盟。受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影响,东盟国家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萎缩,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下滑。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为东盟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东盟可以说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表现,推动了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中国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虽然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存在主权争议,但总体是稳定可控的。双方有经济竞争,也有政治战略利益。双方的关系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合作的内容和水平都将迈上新的台阶。

八。恐怖主义的真正威胁

近年来,恐怖主义在中国周边地区的不断发展,对中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构成了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曾经是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场所。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三股势力”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停止,仍在暗中积蓄力量,不时制造新的恐怖袭击。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互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经成为东南亚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恐怖活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由于地理上的联系或邻近,加上恐怖主义的国际流动性和扩散性,恐怖主义在周边地区的蔓延和发展必然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从而危及中国的安全和稳定。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中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情况是好的,部分地区比较动荡。只有与邻为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与邻为善、以安为富”的外交政策,才能长治久安。但也要注意周边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激化的隐患,排除一切和平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