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铁路车站安全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以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为标志,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0年。

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已具备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50公里各速度等级,动车组累计里程约654.38+06亿公里。

在列车运行速度和里程大幅提高的高速铁路领域,车站安全管理仍存在不足。如在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集团公司、直属站段三级管理模式中,间接增加和加重了基层站段在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责任。

由于高铁站承担着整个客运系统现场安全卡控和安全生产任务的实施,它不仅是辖区沿线高铁站运输生产的主体,也是保质保量、安全畅通完成运输生产任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铁车站的安全管理现状。

1,高铁站安全管理现状

1.1安全管理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集团公司对如何落实全员安全责任制,加强专业安全管理,严格技术规程管理有明确规定。高铁车站也可以在总公司和铁路局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及时修改完善车站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相关问题,使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改善。

但对于高铁中间站来说,由于位置偏远,管理人员在检查时无法完全覆盖,所以高铁中间站的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使得这些岗位的安全管理基础不够扎实,安全生产存在一定风险。

1.2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铁路局集团公司和车站对职能部门干部、一般干部、保险干部的现场安全卡控、检查、指导、保险次数有明确规定。从而有效控制车站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关键时段,确保车站生产安全顺利进行。

而对于沿线偏远的中间站,虽然可以按要求完成卡控、检查、保障等数量,但无法覆盖全部时间和流程,使得这些站的岗位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和人员标准化工作不到位。

1.3安全管理体系创新缓慢,不能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

在企业改制的关键时期,个别干部不能以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而仍然习惯于用固有的经验和老方法来管理新问题,缺乏创新的措施和方法,各业务部门对以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清楚、不熟悉、不熟悉,导致旧的规章制度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和标准。

安全管理制度和文件重复,但执行要求不一致、不统一,削弱了安全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1.4管理手段和员工综合培训亟待提高。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活动的过程。,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实现设定的目标。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步入职场,管理者与他们的有效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作为管理者,在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情商的培养,有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团队协作能力就会加强,工作环境和氛围也会更加和谐。作为一线操作人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的思想和车站的决策在同一跑道上,提高他们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关于加强高铁站安全管理的建议。

2.1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高铁安全意识教育,将确保高铁安全和旅客安全作为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筑牢“高铁无小事”的思想基础。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各级、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定责任。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 *、失职追责”和“四项责任制”的要求,详细制定月度“考前表”,结合阶段动态完善重点,让干部按标准安全履职。修订安全考核制度,准确划定红线,明确管理和经营行为底线,探索法制教育新形式,解决全员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责任“两张皮”问题。

2.2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

一是找准重点加强培训,做好新工人岗前资格培训,加快新工人技能骨干培训。采取集中专业理论培训、联合调试滚动培训、设备厂家现场观摩、岗位值班人员实习等方式,做好新线后备人员培训工作。二是创新基础管理制度,结合车站实际情况,把“学练对强”打造成职工培训的样板品牌。

深化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建设,通过岗位分级、分级定薪等方式,提高员工技术和业务素质考核在薪酬体系中的比重。

2.3加快安全大数据的应用。

高速铁路车站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应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用好现有安全管理分析系统,每日进行信息跟踪分析,每月对接列车调度、客运组织等生产组织关键点,分析安全生产的规律性、倾向性、关联性特征,找出倾向性、典型问题。

并做好安全风险动态研判和公告,及时调整安全监督检查重点,及时采取安全预警和临时安全加固措施,实现安全风险和隐患的超前防范。

2.4实施安全双防机制。

建立安全风险综合管控和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双重防范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和推进方案,全面推进落实。

一是全面控制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定期组织专业部门进行研判。生产要素发生变化时,第一时间组织动态研判和调整,分专业逐级落实控制措施和责任,定期评估控制效果,查找漏洞和缺陷,系统防控安全风险。

二是树立安全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运用发散思维扩大排查范围,优化排查方法,建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安全隐患数据库,由北站安委会督办重大安全隐患,促进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2.5进一步加强专项安全风险控制。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安全专项重点,统筹接发列车、旅客上下车、施工、人员、特种设备、消防、越野等安全重点,加固安全薄弱环节,综合治理安全风险。

2.6提高应急能力。

坚持应急处置必须以安全和异常情况常态管理为导向的原则,加强集中指挥和现场处置,防止隐患升级为事故、事故演变为灾害。

一是坚持安全第一的导向。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安全信息特别是事故信息要积极如实上报,对现场安全行为要客观分析。导致安全的,只应该负责,不应该考核。

二是完善岗位作业指导书。将处理异常情况的标准和工作程序纳入规范化管理,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完善车站调度员、车站值班员、供水员等关键岗位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办法,明确处理程序和标准,纳入岗位作业指导书,使其导致故障按规定及时上报和处理,决不让故障升级为事故。

三是进一步加强指挥中心应急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强化技术骨干,完善指挥功能,实现应急响应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远程指导、有序处置。

3.结论

安全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多层次的判断和思考。高铁车站安全风险管理只有因地制宜,抓小防大,未雨绸缪,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运输安全有序可控。

参考以上内容:人民网-国家铁路局:确保人民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