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人格和心理健康对人生的意义
然而,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教育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学校的道德教育仍然遵循着克己、灌输和规训的传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太多的教条或者无数的“应该”束缚。“你应该听老师的话,尊重老师,即使老师的方法很极端,但这是为你好。”“你必须提前打30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长期存在一种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如“按成绩给学生分等级”、“不喜欢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轻视他们的思想人格”,导致学生厌学、身心健康受损、个性发展偏激、个性发展片面等副作用日益严重。
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调节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发无数血案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本文试从如何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有以下特点:愉快情绪的频率和强度没有不愉快情绪高,处于典型的烦恼增殖期,情绪表现明显两极性、易激动性和不稳定性。为了获得别人的接纳,他们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感受,把露骨的行为变成抑郁,但又不能排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持续的不良情绪又会成为下次不开心的原因,如此恶性循环。
在认知方面,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日趋完善,尤其是作为认知核心组成部分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辩证思维有了很大发展,自我意识越来越明显,感知能力更加突出,自我实现的欲望更加强烈。但是思维上还是存在片面性和兴奋性,经常会有不合理的信念。类似的情境,由于认知结果不同,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表现出心理和行为的特殊性。
二,学校心理教育的途径和目标
1,学校心理教育的方式
为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对65438至0998思政课教材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学思政课课程体系,为初中生开设了以心理健康养成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初中从事心理教学的教师严重不足,该课程并未充分发挥作用,且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仍由经济、哲学、政治组成,不涉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现阶段思想政治课并不是对高中生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当然也不排除哲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课程安排紧张,增设心理健康学科教学不可行。那么,学校政治处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专业部门,在现阶段的高中教学中必须肩负起学生心理教学的重大责任。高中政教处已实施的传统德育方案必须被新的课题所取代。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政教处成员,是学生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的引路人,是现有条件下当前高中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执行者。提高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完善学生人格,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当然,作为政教处的下属机构之一,保卫处也要从过去的强制教学向心理疏导教学转变。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能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请心理研究专家导航,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一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心理机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高中生心理教学要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和情绪健康的原理,学会区分认知系统中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的区别,掌握反驳它们的方法和策略,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帮助自己和他人,从而实现:
1.解决因心理冲动、抑郁、沮丧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加强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
2.逐步树立实用、合理、宽广的人生信念,以宽容的心态和饱满的情感对待社会、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加深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认识。
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客观地思考问题,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适应社会,有效地面对生活。
第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心连心法
高中生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不接受捆绑的棍棒教育,不喜欢唠叨的说服教育。他们需要的是朋友,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
班主任(或学科老师)要想通过谈心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正确引导学生,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心理、思想、生活、学习,甚至家庭、成长过程等。他平时要有意识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充足的第一手资料。试想,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你会倾倒他的心意吗?
当然,班主任除了掌握学生的信息,还要有耐心和爱心,一定要对学生倾注满满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根植于爱,是教育者成功的法宝。空洞、冷漠的说教既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也不能唤起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起不到教育作用。
2、课堂(主要指组织时间)讨论法。
每周组织一次班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机会。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情境)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其优点主要包括:一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发言,真正掌握学生心理的基本情况,为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做准备;第三,学生在问题情境的讨论中获得了心理体验,接受了心理教育。如何讨论不久前发生的殴打母亲致死的案例,可以讨论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慢性病。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找出这些疾病的根源,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激发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决心。
3、材料引导法
一个感人的故事,一篇感人的文章,能震撼人心。同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先进典型的鼓励和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阅读和积累能够正确引导其思想和心灵的材料,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由于心理不健康导致不好结果的负面材料,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警示作用。比如组织学生读心灵鸡汤,读一些杂志第一句话里的语言来启发心灵或者找出心灵的弊端,对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4.学科教学渗透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动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特点使其与主体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学可以融入到任何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得以落实。比如语文课,老师可以选择和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文章中描述的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化,以及这种心理引发的一些行动等等。,并且还可以承接文章的知识来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人生观(如第五册《人是什么》的教学)。另外,在作文课上,确定关于“意志与品质”的主题作文,着重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心理体验。政治课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多学科的多方位组合,既能调节学生心理,加强情绪的可控性,又能满足学生正当的情感需求,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学习。
当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一个班主任、几个老师或者一个政教处、一个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抵制各种社会变异观念的侵蚀和蔓延,营造良好健康的教育环境。当然,希望更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关注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这也是广大青少年走出心理阴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