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杨振宁积极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为两国建交、人员往来和科技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推动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同时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与R.L. Mills合作,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他用李政道弱相互作用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领域,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提出了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的新的研究方向。

扩展数据;

学术成就;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点是对植根于物理现实的一般模型进行严格求解和分析,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和本质。从65438年到0952年,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三篇关于相变的重要论文。第一篇是关于二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是他前年独立完成的。

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模型,但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195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

这两篇文章的同时发表引起了爱因斯坦的兴趣。本文用解析延拓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其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同一相互作用下不同热力学相的疑虑。

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子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