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的《离堡论》
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40年),武帝想联合大月氏进攻匈奴,张骞被招为使臣。建元三年出陇西,被匈奴俘虏,后逃脱。西行到大湾,经过康居,到了大岳家,再到大夏,呆了一年多才回来。
张骞在回家的路上,从南路改走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还是从匈奴那里得到了,被拘留了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入汉朝。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的情况,汉武帝在台中封他为大夫。
由于张骞在西域的威望,汉朝的使臣后来都称之为博王侯,以取信于他国。张骞为开辟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世人所称道。
二、郑和下西洋
1,第一次,1405(永乐三年),郑和领兵二万八千余人。从福建五湖门出发,十一个月后,我们在爪哇岛的三宝垄登陆。
2.第二次,1407年(永乐五年)36岁回国后,立即率领船队与王景弘、后弦第二次下西洋。
3.第三次,1409(永乐七年),38岁,九月随王景弘、费信下西洋。4.第四次1413(永乐十一年),42岁的马欢等人第四次率领船队下西洋。
5.第五次1417(永乐十五年),46岁的郑和第五次率领船队下西洋。
6.第六次,1421年(永乐十九年),王景洪、马欢等人率领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7.第七次1431年(宣德六年),60岁的郑和与王景洪、马欢、费信、龚珍一起,率领27550人的船队第七次下西洋。1433年(宣德八年),62岁的郑和在回国途中,积劳成疾。
第三,赵军去了要塞
西汉元年间,其中一支的首领因当时国力强盛,南迁长城,与西汉订立了和解条约。汉元时期,呼韩邪单于去朝鲜求亲。
宫女王昭君邀请她,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边境长期稳定。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中匈两国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张衡发明了“浑天仪”
东汉的张衡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和画家。他的成就在于他的深思熟虑。他的著名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是经过十年的深思熟虑和反复修改才出版的。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水力浑天仪。这是一个测量天文的铜制仪器,上面刻着日月星辰。什么星星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在浑天仪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他设法利用水力转动这种乐器,灵感来自他的家乡“水牌”。
少年时,他参观了铁器之乡宛城外白河边的铁厂。一排排冶铁炉正在熊熊燃烧,每一个炉子都有几个风箱在吹风。他想:为什么人们不拉风箱?后来,他发现白河里有一个水车,水车的铁轴上连着齿轮和铁。河水冲过来转动水车,带动熨斗来来回回拉风箱。
这种用水力带动齿轮和风箱的“水排”,给张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导致他后来发明了“浑天仪”。
五、马军改进了纺织机
三国时期的发明家马俊,从小口吃,很少说话,但他勤于思考,发明了很多东西:他看到母亲在织布机上织毛衣,每天孤独腰酸,决定换织布机。
当时一片上有120根经线,织布机下有120个踏板。每织完一根纬线,就要把120个踏板全部踩上去,费时费力。马军停下来想:怎么才能改造织布机,减轻母亲的劳动?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路边玩核桃,就用一根穿过树枝的长绳摇了许多核桃。他很受鼓舞。他反复试验修改,用一块大聂板代替几棵聂树,只需12踢,提高了织造效率,促进了我国的丝绸生产。
马军住在洛阳的时候,看见城里有一片荒地,坡下有一池糖。他苦思冥想,终于设计出一台“龙骨水车”。人们手握“扶手”,用脚踩踏,轮轴可以带动龙骨沿着木槽不断把水带到岸边,创造了提水灌溉工具,直到现在仍在部分地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