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围城》

汉赋(查令十字路84号)说得对,书要重读,尤其是好书。《围城》无疑是一本好书。

第一次看《围城》,听说是禁书,但当时还是个小男孩。我像偷书一样吞枣。我不知道它的好,也没读过什么。当时读书从来不做笔记,也不看作者简介、内容介绍、序言等。,但我直接看了主要部分,所以不知道钱钟书是谁,只看了一般的爱情故事,没看出来为什么会成为禁书。

这次重读《围城》是为了完成读* * *,没想到陷进去了,自己都不会拨了,连说话都带着“围城”口音。书中简单细腻的描写和生动贴切的比喻,像春雨一样滋润着人物的经历和故事的发展,然后不经意地离去。

《围城》写了两年,1947年在上海第一次出版,1948年再版,1949年第三次出版。直到1984年,每一次再版,钱钟书先生都会“纠正几个错别字”,“或者修改几个字”,“纠正几个错漏,修改几个字。正好这本书要印第四次,那些更正可以插入。”可见真的是“靠积累完成的”。

一、内容介绍

方鸿渐留学归来,带着买来的博士头衔,在船上初恋的经历和与苏的“绯闻”。他从来没有想到他会爱上苏小姐天真率直的表妹唐晓芙。

面对苏这样有头脑、有地位、长得像大家闺秀的人,"方鸿渐看大势,慌了。洗手帕,补袜子,缝扣子,都是妻子对丈夫做的小义务。我为什么要享受这些权利?凭丈夫的权利,当然是丈夫,不然她为什么愿意履行这些义务?她说的话有没有什么能让她误以为是她老公的?方鸿渐想到这,毛骨悚然。如果说订婚戒指是掉进陷阱的象征,纽扣也是被扣的标志。你要保持警惕!”

方的父亲认为:“读过几本书的女人最难控制。男人肯定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起平坐。所以大学毕业生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只有外国人才敢娶有留学博士学位的女人,否则男人至少是男女博士。.....娶的女人一定要比我家好,娶的女人一定不能像我家那样。”

而方鸿渐“一生最讨厌小城市的摩登女郎,时装过时,都市化土气,就像中国第一件裁缝做的西服,把洋人的旧衣服打了补丁,照常做在袖子和裤子上。”

但在唐小姐面前他可以做回自己。他说:“女人有女人特有的聪明,和她的行动一样轻盈活泼。有了这种智能,学习无非就是沉淀。说一个女人有才华就像赞美一朵花,说它和天平上的白菜和红薯一样重。真正聪明的女人从来不努力成为才女,她只是聪明和懒惰——”

他还说,“现在留学和清朝的科举功名是一样的。我父亲总说,过去进士不成功的人,总会带着你官做得多大的终身遗憾。你也可以通过留在学校来摆脱这种自卑,而不是为了高深的知识。出国就像长了青春痘和刺。你必须出国。生过痘痘的孩子都能平安长大,以后遇到这两种问题也不怕感染。我们去过国外,我们许过愿。我们的灵魂是健全的,当我们遇到这些微观的蠕虫,博士和大师时,我们有自卫的抵抗力。当痘痘过去了,我们就把它忘了;留学过的也要说留学过。”

方鸿渐在给写信时,一直对苏暧昧不清。虽然他几次想说清楚,却一再拖延。与唐晓芙分手后,我深受打击。“当我把信还给唐小姐的时候,我是呆滞的,没有感觉的。过了一会儿,他才从昏厥中醒来,开始心痛,就像蜷曲的四肢麻木一样,一理顺血液循环就有刺痛感。昨天我把整片的痛咽了下去,当时都没来得及分辨味道。现在,像牛反刍一样,断断续续,咀嚼着深深的回味。卧室里的沙发书桌,卧室窗外的树和草,我每天遇到的人都和往常一样,一点都没变,仿佛忽略了伤心屈辱的大事。奇怪的是,与此同时,他觉得世界黯淡了,至少他自己的世界变了。他个人的天地突然与人居住的世界分离,就像一个与活人隔绝的孤魂野鬼,望着师洋的享乐,他进不去,望着师洋的太阳,他进不去。在人家的世界里,他进不去,在他的世界里,谁都可以进来……”

“婚姻就像一个金色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在里面,笼子里面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离开,离开,就没有游戏了。”“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跑。”后来方鸿渐又提起这件事,评论说:“我最近对人生的一切都有这种感觉。”

苏后来嫁了别人,方鸿渐却误与“同情兄”赵成了好朋友,经他介绍到大学教书。在此期间,他与孙柔嘉结婚“很久了”。因工作原因回上海后,两家不合,为琐事争吵...

鸿渐道:“告诉你婚姻这么可怕,真是背叛。”

辛楣笑道:“不是你出卖亲人,是你出卖亲人。”

敦翁现在明白为什么这两个表兄弟被称为“秦晋”了:“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互相通婚,但世界寻求战争。公婆互相讨厌,现在闹得很凶。称他们为秦晋也是恰当的。”

“鸿渐和柔嘉为难。他们受够了愤怒,不得不互相发泄。鸿渐为妻子生气,同时又觉得有妻子方便。从前,我要把愤怒藏在心里,不能随意发泄。没有人能像我妻子一样幸福。父母兄弟不用说,朋友会分手,仆人会罢工,只有妻子像荷马史诗中风神的皮包一样,受气的容量最大。毕竟离婚不容易。柔嘉也觉得对丈夫不必像对父母那样小心谨慎。不过她比鸿渐有教养。鸿渐一生气,她就不说话。她好像跟鸿渐抓一根绳子,两头都想拉。绳子快要断的时候,她一起走了几步,绳子又松了。虽然吵架是最快的生气方式,但是吵完架之后,都觉得很累,很空虚,就像戏演完了,酒醒了之后的心理。回上海前的吵架,就像有钱人的饭一样,好得不得了,不过夜。”

孙柔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特殊技能,但不笨;不是美女,但也不丑;我没有兴趣,但我有自己的看法。方鸿渐“兴趣广泛,无经验”;她除了计划没有兴趣。她的世界很小,只有围城内外。她享有的自由也是有限的。她可以从城外挤进城里,也可以从城里挤出去。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是嫁了一个方鸿渐。她和方鸿渐是知识分子中的典型女性。令人欣慰的是孙柔嘉的聪明之处在于,她能画出王夫人的“总结”:十个红指甲,一个红唇。一个既羡慕又鄙视自己的年轻女人,也能如此犀利。

“现在婚前把爱情想得这么严重,真是幼稚。说实话,不管你和谁结婚,结婚之后,你总会发现你不是和原来的那个人结婚,而是和另一个人结婚。早知道这样,我就可以把所有的追求,爱情等等都攒到结婚之前了。两人相遇相恋,双方都有所收敛。他们结婚前,彼此并不了解。取而代之的是旧式婚姻的简单,结婚前谁也不认识谁。”

“但每一次很多读者对一部小说感兴趣,也是对作者感兴趣,把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当成真实的事实。有的干脆把小说主角当成作者本人。聪明的读者承认作者不能与书中的人物平起平坐,但他们说作者创造的人物和故事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江洋先生)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读者可能在小说中找到了自己熟知的人的影子,或者读到了感同身受、深为认同的东西,并因为这些熟悉和认同而继续读下去,就像找到了知己,而夜晚有灯阅读就像和知己品茶长谈,非常享受!

第二,我读过什么?

1,楚说,有一句古老的英语谚语:“婚姻就像一个金色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在里面,笼子里面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离开,离开,就没有游戏了。”苏说:“在法国也有一种说法。然而,它不是鸟笼,而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跑。”

2.从结婚到《围城》,终于觉得生活就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围城》不仅仅指婚姻和爱情,更揭示了人们的精神困境。多少现代人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与传统势力和观念抗争的勇气。结果他们连自己的人生都把握不了。像主角方鸿渐,冷若冰霜,桃李般绚烂的苏,庸俗贪婪的学术骗子李,臣服之下藏心机的等...

3.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关于人与人之间的隔绝和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它解释了人生荒谬的哲学命题;也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奋斗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诞是他们的精神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

4.著名的祖钟,方鸿渐的父亲送给儿子儿媳作为结婚礼物的珍贵的钟,每小时只慢7分钟的“准”钟,到现在已经慢了5个小时:这个过时的计时无意中包含着对生命的讽刺和悲哀,比一切语言和一切微笑都深刻。

5.一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描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精神危机,而中国也有人说它显示了现代西方文明在中国的失败。而钱钟书更侧重于嘲讽可笑、可怜、可耻的伪知识分子,更侧重于写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尴尬和困境。

6.方鸿渐想进被围困的唐晓芙,可是进不去。苏一度以为自己进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了等于在外面。当她嫁给曹元朗,过着在钱钟书看来绝对有必要逃避的真正的资产阶级生活时,她心安理得。她一度仿佛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只有当了发家致富的官员,她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安身之所,你用枪逼着她。方鸿渐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迷迷糊糊进去了;婚后他也有冲出去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表面上看,方鸿渐上三闾大学的经历最符合“围城”的比喻,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所以在三闾大学没有家的感觉,是因为他还有一些知识分子的基本伦理,或者说是做人的最基本伦理。高松年,李,王楚侯,这些人愿意出来吗?

7.从“围城”的隐喻出发,形象地展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随之而来的对所追求的成功的不满和厌倦,两者之间的矛盾与转化,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坚持与摇摆——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切。《围城》的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无缥缈的,看似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认真的追求,热情被深深埋藏在平静之下。

8.《围城》中的讽刺更多的是基于对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鸿渐在克莱顿大学有名的假博士,体现了人性的欺诈、虚荣、软弱、无奈。再比如李偷烤地瓜,陆子潇拿着国防部和外交部的信封虚张声势,范小姐假冒作者把自己不会用的英文书籍送给自己。扪心自问,似乎不仅仅是这些人做了这些事,有时候我们也包括自己。

9.《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历史平台。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弊端被现代文化观察到,比如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国人性格方,外国人性格圆滑,所以地是圆的》。二是机械地嘲讽西方文化,“就像中国第一件裁缝抄的西服,洋人的旧衣服两面打补丁,按式样做在袖子和裤子上”,如买办张先生的杨敬斌。三是探讨在吸收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中的荒诞。比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说,“几百年来,整个中国社会,只有两个西方的东西存活下来。一个是鸦片,一个是梅毒,都是明朝吸收的西方文明。”另一个例子是三闾大学的导师制。

第三,我最喜欢的句子

1, .....他总觉得这种女孩子气的口音配不上苏小姐...比如小猫追着尾巴转圈,我们看着好玩,而小狗追过去,拿着那条短尾巴转圈,说好玩就降低了。

2.鸿渐道:“这不是大教授搞政治,是小政客搞教育。过去的蒙昧政策是不允许人们接受教育,而现代的蒙昧政策是只允许人们接受某种教育。没文化的人,因为不识字,被师傅上了当,有文化的人,因为识字,被印刷品上了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资料,培训干部的讲义。"

3、烤红薯,本来就像中国谚语所说的“偷不如不偷”,香不如味;当你闻到它的时候,你认为你必须吃它。真的很好吃,但是不像你。

4.对于一个长得丑的人,仔细看是很残忍的——除非他是个坏人,否则你应该惩罚他。"

5.鸿渐道:“这主意很新鲜。鬼的存在的确是及时的,像春天的花,夏天的花却没有。”

6.鸿渐道:“我发现拍马屁如谈恋爱,不容许第三者冷眼旁观。以后我们恭维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周围没有别人。”

7.辛楣道:“像我们这样的旅行,是检验一个人品德的最好方法。旅行是最累、最麻烦、最暴露的时候。只有远行后不讨厌对方的人才能交朋友——等一下,听我说——婚后蜜月旅行反过来,要一起旅行一个月。经过一个月的旅行,双方还没有看透对方,互相仇视,吵架反目,但还是要维持当初的婚约。这种夫妻承诺不离婚。”

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是一位老科学家。“老”字的位置很难。既可以形容科学,也可以形容科学家。不幸的是,科学家并不等同于科学;科学家就像酒,越老越值钱,而科学就像女人,老了就不值钱了。

9.以前所有的图书馆都像考试时用功的人的大脑,是学习的坟墓;这个图书馆就像是一个尊重word paper的老式慈善机构。天若知之,其杖此生不遭雷劈,下辈子人人聪明,人人当大夫。

10,辛楣说教似的说:“有群众生活,就有政治。”

11,说到穷,谎言说不好。

12,鸿渐忽然发现西方人的丑和中国人的丑不一样:中国人的丑和造物主偷工减料的结果一样;西方人的丑就像造物主恶意表演,故意拿五官开玩笑,所以有计划的丑,有作用。

13,鸿渐闷闷不乐地回房。他太高兴了,以至于找了朋友来扫他的兴。生来就要教他们孤独,一个个都要互相回报,老死不相往来。什么东西不能含在体内,也不能消化或排泄,这是个人的事。为什么要找个伴来分享心中无法包容的感情?我们在一起,总会得罪别人,或者别人得罪自己,就像刺猬一样,只好彼此保持距离,亲密团结。要么你刺我的肉,要么我刮你的皮。鸿渐真想找个能理解自己的人谈谈这些感受。孙小姐似乎比赵更了解自己。至少她很有兴趣听自己的话——但就在刚才,人与人之间应该避免接触。她怎么能找到女人呢?也许男人跟男人像刺猬,男人跟女人像——鸿渐想不出什么像,于是翻开笔记准备明天的作业。

14,新媳妇进门就生病了。王楚侯自己弹劾过某个人,官方没有通过。感谢这位官员的翻跟头,就像一只从高处掉下来的猫,总是四肢着地,不会太尴尬。

15,这场战争灾难当然让很多有钱有房的人无家可归,一贫如洗,同时也给了很多穷人一个追溯过去富裕的机会。日本人烧毁了许多空中楼阁,占领了许多乌托邦产业,摧毁了许多单恋婚姻。

16,范小姐发现心里有个秘密,像喉咙里咳嗽一样痛苦。重要的人知道自己有秘密,却不让别人知道是什么,这是人性的虚荣。当他们问并让他们猜的时候。

17,一句话的意思,在听者的心里,常常像一只怪猫一样走进房间,没有声音。过了一会儿,“喵”,你意识到它的存在。

18,这太像一个不懂事的可怜小女孩了。辛楣说她装傻,也许是真的。鸿渐的疑心像燕子掠过水面不停歇。孙小姐不但征求他的意见,而且顺从他,这就够他满意的了,心里没有怀疑的余地。

19,拿学位是为了把论文哄进老公;教学就是用讲义来忽悠你的学生。

20.“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比如你拿到一串葡萄,一个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个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第一个人照例要乐观,因为他吃的每一颗葡萄都是吃剩的葡萄中最好的;第二个应该是悲观的,因为他吃的每一颗都是剩下的最差的葡萄。但其实适得其反,因为第二个人还有希望,第一个人只有回忆。”从相爱到白头偕老,就像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最好的也只有一个。留着做希望有多好?

21,离开一个地方就相当于死过一次,知道死亡不可避免,总希望别人表示愿意自己活下去。死后的名声就像死后的悲喜荣辱一样受关注,我无法知晓。我深深地害怕去或死,就像外国的蜡烛熄灭了,只留下一股难闻的气味。有人送别,仿佛临终者有孝子孙儿,他安心闭上了眼睛。这些学生来来往往,一时的兴奋加重了他的孤独感,半夜睡不着。虽然我讨厌这个地方,但是当我离开的时候,我很失望,因为我以后不能回来了。人心就是这么变幻莫测。去年来的时候,现在只有两个同伴回去了。幸亏有柔嘉在,不然我早丢了工作,一个人走了这一条长路。我真的没有勇气。鸿渐想到这地方,心理上有点暖意,像冬夜缩成一团的身体,只恨她不在身边。

22.鸿渐暗笑,女人真是天生的政治家。他们在背后互相诋毁,一脸的深情。两位政敌在香槟派对上碰杯的努力恐怕也不过如此。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们互相刻薄,我会以为他们是真正的好朋友。

23.鸿渐的心不是雨衣料子做的,被她的眼泪浸透了。他坐在她的头上,握着她的手,擦着她的眼泪,哄着她,劝着她。

24.她好像在跟鸿渐争绳子,两头都想拉。绳子快要断的时候,她一起走了几步,绳子又松了。虽然吵架是最快的生气方式,但是吵完架之后,都觉得很累,很空虚,就像戏演完了,酒醒了之后的心理。回上海前的争吵就这样好了,就像有钱人家的饭菜,不用过夜。

25、约翰牛瞎吹牛,山姆大叔本来就是沙姆大叔;;至于马克思对所谓“法国雄鸡”的精彩比喻,确实有雄鸡的本能——可惜把太阳旗误认为真正的太阳。一船船的废铁从美国运到日本,英国正在考虑阻止中国的武器。物价如仙,平地飞升。公用事业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希望它们不能像剧院和酒店那样满员。所有的铜币和镍币都找遍了,不然挤车的困难就可以避免了。生存竞争逐渐脱下了饰品和面具,露出了原本的狠毒。羞耻心不便宜,很多人维护不起。与此同时,发财难、破国难的人多了起来,各不犯罪;因为穷人只在繁华的大街上乞讨,不会去富人安静的住宅区,只会和步行的人要钱,富人流线型的车是追不上的。贫民窟逐渐蔓延,就像城市外表上的癣。政治恐怖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志之士像西方大都市的交通要道一样慢慢被压迫,向地下发展,地下原本恶毒的人形爬虫也跟着爬上来抬高身价。鼓吹“中日和平”的报纸每天都刊登新同志名单,而这些“合作者”往往同时在另一家报纸上宣布“不搞政治”。

26.“那我呢?”柔嘉脸上没有表情,像一扇关着百叶窗的窗户。鸿渐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寂静。

注:整理这些句子其实很难,只是因为喜欢的太多,篇幅有限,只能留下这么多。看来以后得重读《围城》了。也有朋友推荐看黄蜀芹的电视剧《围城》,说八九十年代的电视剧忠于原著,值得一看,比如1986版的西游记,1987版的红楼梦等等,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