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陈博士简介

时间是2009年6月8日14: 00,地点在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议室。这是2009年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论文答辩会。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对坐在他对面的答辩人说:“这篇博士论文获得了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和普林斯顿,是最好的论文...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两篇博士论文之一,另一篇来自杨小凯。”答辩会取消了之前答辩人向评委提问的30分钟准备,评委和答辩人立即回答问题。所以整个答辩会变成了学术研讨会。黄有光教授几次开怀大笑,而莫纳什大学新兴古典学派的另一位年轻学者庞纯教授则频频站出来反驳。这一切都是因为江西财经大学一位闭门造车7年自学博士的学生——陈和他的博士论文。答辩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庞纯的言论在整个答辩会上一直很激烈,评论也很偏激(可能是因为陈一直不同意在题目中加上新兴古典经济学这几个字,坚持认为论文中使用的方法更多的是他自己独立创造的非线性产业的演化分析方法,甚至声称在论文中创造了经济学的另一个分支,对此他很不满)。一旁的何教授有点不好意思,沉默不语(也许是因为他是在京多年的导师,所以有点惭愧),而黄有光教授却对陈赞不绝口,赞不绝口。相信回答者会感谢黄教授的救命之恩。(黄教授几个月前收到陈的论文,马上打印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决定发火。

这篇博士论文共有80万字(附录也有近65438+万字),目测近1000页(当时的震撼只在王庭辉《微观调控机制设计专著》中列举的近1,000页国外参考文献中看到过)。从陈的陈述和提问中可以看出,作者试图沿着的研究轨迹,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整合整个经济学框架。本文批判了75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证明和扩展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假设和定理;本文讨论“政府专业化”分工形式化的超边际分析;用进化博弈论来解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产业发展。利用数学软件模拟企业起源,并以南昌等企业为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毋庸置疑,从分工与专业化,到李约瑟之谜,企业的起源几乎是一个国内外争论已久的难题,可见作者之志。从作者对从杨小凯、黄有光到布罗代尔、青木昌彦等近400本专著的研究,以及超边际分析、进化博弈论、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应用(印象:Gintins & amp;肠子,和阿克塞尔罗德著名的“针锋相对”的实验;是中国经济学中最难、最前沿的工具和方法,而陈在辩护中意外地说,他用了社会学中才有的田野调查法,来观察企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过去10年中的深厚数学知识和辛勤工作(他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对数学工具的出色应用让我想起了汪丁丁和他整合整个社会科学框架的尝试。但差距在于丁丁的哲学和别人的文学知识只能让我们仰视。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陈一起吃饭,也在场。有人问:“你的论文还没写完吗?”“呵呵,没有”韩寒回答道。“啊,为什么?已经7年了,做精品店?“讽刺是无所畏惧的。陈对只有苦笑。当然,这是在陈还不为人知的时候。

答辩结束时,方先生送给陈一句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