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丛林的论文
管理活动自古就有。早在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管理活动。然而,对管理的系统研究是最近一两百年的事。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管理思想?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管理的世界。
管理思想的先驱和萌芽
西方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商业和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社会实践中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其中,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是第一个系统论述经济管理思想的学者。史密斯。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1776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和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是国家财富的源泉。在分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时,他特别强调分工的作用,并证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斯密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经济现象是建立在具有自私目的的人的活动基础上的。他认为,在经济行为中,人们完全是在追求私人利益。但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他人利益的限制。这迫使每个人都要照顾他人的利益。由此产生相互* * *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继史密斯之后,另一位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论点,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和经济学的启发性问题。巴贝奇的代表作是在1832出版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他赞同斯密关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的好处。后来,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程度”原则,即在技能水平和劳动强度之间设定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巴贝奇以效率和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管理技术研究的萌芽。
除了史密斯和巴贝奇,还有罗伯特?欧文是欧洲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对当时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他主张人性化的工厂管理,认为管理中不能采用惩罚性管理,并试图创造一种新型的工业伦理。欧文还指出,资本家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不是只关心机器设备,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欧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社会管理研究的萌芽。
古典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出现了以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
泰勒和科学管理运动弗雷德里克?泰勒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把科学方法系统地引入管理实践,收集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成果,创立了科学管理学,开创了学习西方管理理论的先河,使管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泰勒也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受到世人的尊敬。泰勒的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可以而且能够运用科学,不能仅靠经验和智慧来管理;管理中有普适的原则,不能只靠天赋和个人风格;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劳资合作,不能只靠奋斗赢得效益。总之,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革命,其实质在于两个方面:以科学代替经验,以阶级合作代替阶级对抗。除了泰勒,还有对科学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科学家,如甘特、巴斯、爱默生、库克、吉尔布雷斯等人。
法约尔和他的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1841出生于法国资产阶级家庭。出版于1916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思想的总结。他认为,虽然他的管理理论是以大企业为基础的,但它不仅适用于工商企业,也适用于政府、教会、慈善组织、军事组织等事业。因此,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总结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大体包括以下内容:(1)从经营活动中提取管理活动。(2)提倡管理教育。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3)提出了五项管理职能,即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管理职能。(4)提出十四条管理原则,即:分工、权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层级制、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主动性、团队精神。
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研究?韦伯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德国学者之一,代表作是《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他提出了官僚组织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系统的组织理论。韦伯认为权威有三种历史形态:传统权威、超人权威和法律权威。传统权威:来自习俗、惯例、经验和祖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男权社会,即家长制。超人权威:又称魅力型权威或神圣型权威。这种权威来源于超人领袖的个人崇拜,超人权威下的组织靠的是信仰,而不是强制。法理权威:又称法律权威,法律权威来源于人们对法律制度的理性信仰,而不是将法律制度作为工具。韦伯还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1)组织分工,(2)岗位设置,(3)成员选择,(4)成员管理,(5)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6)组织的运作依赖于不受个人感情支配的固定活动规则和工作程序,(7)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完整的。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从其形式和结构来看,主张一个合法的组织;从其本质和运行机制来看,他所倡导的是一种理性的组织。韦伯的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影响很大。由于他对官僚组织的开创性研究,人们称他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范式仍然是研究组织问题的基本范式。
管理心理学和霍桑实验最早提出工业心理学概念的是雨果?蒙斯特·伯格的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作效率》,有三个部分:一是研究不同的工作对人的不同心理素质的要求,二是寻求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我们能从每个人那里获得最大的产出,三是研究在符合产业利益的情况下对人的需求施加影响的必要性。玛丽吗?帕克尔。福莱特开创了群体心理学,关注公司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问题。她认为,群体冲突可以通过四种方式解决:一是一方自愿让步;二是双方斗争,一方战胜另一方;第三,双方妥协;第四是双方的结合。真正重大的关于管理的心理学研究始于埃尔顿?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开辟了管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提出了关于工业文明的新社会哲学。霍桑实验表明,工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需求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霍桑实验的本质与泰勒的工业伦理理论是一致的。
古利克和乌尔维克对古典管理学的总结1937、古利克和乌尔维克主要以法约尔思想为核心,吸收了泰勒和梅瑶的管理理论,消除了古典管理学早期效率运动只重视技术和操作问题的偏见,系统总结了前一阶段的管理,编辑了《管理学论文集》。古利克和厄威克的总结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此后,管理研究的重点从以前对具体管理技术的关注转向了未来对组织和行为的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1929 ~ 1933经济危机和20世纪3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管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使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巴纳德在现代管理领域,美国切斯特?巴纳德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他对现代管理的贡献,就像法约尔和泰勒对古典管理的贡献一样。1938年,《管理者的职能》一书问世,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他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和首任掌门人,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从最简单的人类合作入手,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最普遍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协调各种活动和力量的系统”,进而论证了组织存在的三个要素,即合作意愿、* *共同目标、信息交流。最后,他在信息问题上解决了一个组织的本质,这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同时,巴纳德还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和权威接受理论,开创了组织行为研究的先河。
西蒙·赫伯特?西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他完全接受并进一步发展了巴纳德的理论,创立了决策理论。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学(1945)、组织学(1958)、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等。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于整个组织的各个层面,“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前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前提,一类是价值前提。同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的概念,将人的行为模式分为刺激-反应习惯模式和犹豫-选择逻辑模式两大类,并将决策活动分为智力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德鲁克是管理实践的大师,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代表作是1954出版的《管理实务》。他认为社会和经济处于不断创造、成长、停滞和衰退的状态。他强调,在确定目标和评估结果时,需要明确界定八个关键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力、物质和财政资源、盈利能力、管理人员的业绩和发展、雇员的表现和态度以及公共责任。他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和文化,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人的需求的满足,需求有不同的层次,依次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的自我实现。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是可以替代的。管理活动实际上是在处理“动机-需要-行为”的关系。
阿吉里斯的人格与组织研究阿吉里斯认为,个体人格具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持续发展趋势,而各种正式组织使个体保持不成熟状态,阻碍人的自我实现。Argyris试图通过组织设计来协调人格和组织。具体方法有:扩大员工的工作范围;采取参与式,即以员工为中心的领导风格;通过从事各种工作,扩大员工的技术领域和知识;增加员工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更多的依靠自制力和自控力。
麦格雷戈的xy理论麦格雷戈把以前的管理理论归纳为两大理论,即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和y理论的观点截然相反。总的来说,X理论接近古典管理学中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理论,Y理论接近现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
勒温的群体力学从物理角度研究人和组织的行为。他认为群体力学是研究组织中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组织中的群体行为不仅影响群体结构,还能矫正个体行为。
赫尔茨贝格的激励-保健理论赫尔茨贝格认为,激励因素有两种:一种是激励因素,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另一个是医疗保健因素,没有激励作用,但没有它就会有不满。管理者应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Fidler的领导环境理论Fidler根据不同的领导环境提出了一个权变领导模型。他认为,领导环境有三个变量,即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工作结构和规章制度、领导者的地位和权力。这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不同的领导风格。
威廉?大内的Z理论他详细比较了美国和日本的管理差异,综合了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创立了Z理论。他认为日本的成功经验在于融合了X理论和Y理论,形成了Z型管理方法。
运筹学与管理科学理论运筹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管理技术和方法。运筹学的理论研究被美国人称为“管理科学”。在20世纪60年代,运筹学也广泛应用于政府。运筹学和管理学以计算机技术和数理逻辑为两大支柱。它运用微积分、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矩阵和网络图等数学手段,形成了一系列技术管理理论,如计划论、博弈论、排队论、库存论、网络技术、投入产出分析等。
宏观管理体系的建立第三代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进一步总结和完善了法约尔创立的管理过程理论,特别是孔茨的《管理学》一书,以管理过程理论为核心,吸收了许多其他管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从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等方面建立了一个宏观的、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
当代管理科学的探索与深化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一般来说,有代表性的理论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们很早就有了系统论学派的概念,但一般系统论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体系,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学生物学家伯塔·朗菲于1937年提出的。华盛顿大学教授卡斯特(Kaster)和罗森茨韦格(Rosenczveig)在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最为著名。他们的代表作是1970发表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他们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运用“输入—转换—输出”的分析模式,分析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管理活动。他们认为,各种组织都是由目标与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结构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五部分组成的。五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整个组织处于环境超系统之内,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权变理论学派最著名的是对权变理论的研究。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卢桑斯教授的代表作是1973出版的《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之路》和1976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理论》。他认为权变理论的关键是找到可能影响管理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有影响管理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受管理手段制约的环境变量,即管理中的自变量;另一种是管理者采用的不同管理方法,称为管理变量,即管理中的因变量。权变理论就是要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管理复杂性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
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戴尔和德鲁克,他们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经过实践验证的原则才是最可靠的原则。
超Y理论在X和Y理论后面,美国的乔伊?洛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了超y理论。他们认为,管理方式主要是由工作性质和成员素质决定的。其要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法的要求不同。
决策理论的深化决策理论最重要的代表西蒙认为,管理组织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管理组织不仅是理性人的聚集和延伸,而且组织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和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 Merren。管理思想的演变[M]。反式。赵睿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2]刘文瑞。管理讲座[M]。Xi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
[3]星期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