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没有永恒的正义。只有永恒的利益,你怎么看?(大学思想论文要求不少于1000字)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有着广泛的市场。那些单纯将道德排除在国际关系之外的人,那些总是轻视或否定人权外交的人,那些把国家视为完全理性从而排除媒体对外交政策影响的人,都以这句话为信条。

这句话本身没有错。朋友是多变的,利益是永恒的。但是,相当一部分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却有意无意地把利益和道德对立起来。有的甚至明确说,世界上只有利益之争,根本没有道德可言。在这种对立的背后,利益其实被解读为物质利益,国际关系无非是对土地、资源、人类技术等等的争夺。打着人权或者停止侵略暴政旗号的新干涉主义,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背后别有用心或者,为了夺取一些资源,比如石油等等。

在这种观念和逻辑的支配下,1989年美国攻占诺列加的行动被想象成继续控制巴拿马运河,1991年海湾战争被想象成控制海湾石油,1999年科索约战争被想象成控制巴尔干半岛,一年一度的人权会议甚至被想象成帝国主义阴谋。

这种想象在某种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利益只是物质利益的理论并不能解释上述国际行为的全部动机。

按照阴谋论的说法,这是美国抓住诺列加的幌子,但其目的是留在巴拿马运河。但实际上,美军并没有占领巴拿马,而是在军事行动结束后撤离了该国。1999年巴拿马运河租约到期时,美军在没有任何违约迹象的情况下撤离了运河。以美国的军事实力占领巴拿马还不是小菜一碟?国际谴责有什么用?有什么不可能吞并一个军事上弱小的加拿大?但为什么那些军事上弱小的国家可以在美国的眼皮底下和平相处,甚至后来当选的巴拿马总统也经常对美国不满?美国为什么要遵守和巴拿马这个小国的条约?美国自愿退出运河区能得到什么物质利益吗?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怎么解释?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什么美国的谴责如此慷慨激昂?为了自身利益,美国为什么不选择与海湾大国伊拉克合作?退一步说,即使美国为了控制海湾有以强凌弱的图谋,那为什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能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呢?难道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没有判断力或者违背自己的意愿支持美国的阴谋吗?我们要问,海湾战争纯粹是为了石油还是为了物质利益?如果不是,那还有什么?

对于阴谋论者来说,科索沃战争更像是一场阴谋,因为巴尔干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是第一次人道主义干预,也因为中国在这次外交行动中遭遇了最彻底的失败。但是,仔细想想,肢解南斯拉夫对参与肢解的国家有多大的物质利益?更何况这种肢解也是某些人发明的——科索沃在法律上还是属于南斯拉夫的。会不会像维也纳会议1815那样,在米洛舍维奇被赶下台,南斯拉夫转型为民主国家之后,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和财产的争夺?但事实上,这些都没有发生。没有石油,没有金矿,没有土地,没有技术。那么很多国家去科索维持秩序是为了什么呢?

一年一度的人权会议被一些民族主义者视为阴谋,因为每次都有反对中国的提案,因为人权问题与中国争吵。对那些国家有好处吗?有人说就是想搞乱中国。那么,一个动荡的中国,一个经济崩溃的中国,一个难民遍布全球的中国,有什么好处呢?明知改革开放、民主法治有利于中国进步、中国强大、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什么还要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法治——如果他们的用心够险恶的话?另外,有了人权,中国会乱吗?美国大公司明明是要来中国赚钱的,人权纠纷对中美关系和美国资本家赚钱显然是有害的。为什么美国年复一年地谈论人权?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有什么好处?

2.什么是福利?

当然,我不是说有些国家就那么贤惠无私。我想说明的是,我们需要反思。利益的内涵是什么?把利益和道德正义对立起来合适吗?

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利益,个人判断对自己有利。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追求饱足,更追求快乐。所以好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而且,物质和精神之间是可以交换的。资助失学儿童的人通常能从中获得快乐和自豪,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同时,人是调节自身存在的社会动物,道德规范可能会帮助人们为了长远利益或精神利益而牺牲眼前的物质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很多时候追求的是长远的或者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的物质利益。身为亿万富翁的佩罗知道当总统比做生意赚钱少,但他还是想当总统。古村落长老自愿调解纠纷,不收任何报酬,也是可能的,因为他们已经从中获得了报酬——他的快乐,他的威望。

国家也是如此。结交盟友获得土地和石油是利益,多边贸易是利益。当世界警察从中得到骄傲的时候,什么补偿不是利益?从对道德正义的追求中获得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利益。怎么能以利益为借口否定道德诉求呢?所以,如果你认为利益只是物质利益,否认追求道德是获取利益的一种方式,或者否认道德骄傲是一种利益,你就无法回答本文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所以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经不起推敲的;相反,如果我们承认利益涵盖了一切利益,无论是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那说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岂不是一派胡言?

三。国际秩序的演变与道德利益的出现

很明显,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的说法并不涵盖道德利益,因为这句话的前半句是没有永恒的朋友。在这里,利益和道德是对立的概念,而且因为这句名言说到一个时代,道德不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利益。

一个人的道德赞美的前提是一个道德观念的存在。同时,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普遍的道德规范,才会有激励人们为了追求道德利益而牺牲物质利益。在原始社会,一个部落杀死另一个部落的人是不会被定罪的。在殖民时代,一个国家使用武力扩张领土是理所当然的。直到近代,人们才逐渐认为侵略是不道德的,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因素都未能有效规范国际秩序,因为国际社会中最重要的力量始终是分裂的。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中国在改革中意识形态的淡化,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基于道德规范的国际秩序。这些道德规范包括不侵略其他国家,政府必须尊重人权。

与此同时,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扩张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除了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外,道德力量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既然人类社会有相对普遍的道德,那么率先维护道德的国家就有扩大影响力的正当性。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典型的道德战争。首先,战争的发起是基于国际社会共同的道德情感。其次,这场战争的目的超越了传统的物质利益战争。第三,这场战争的手段也最大限度地遵循了道德规范。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获得了巨大的道德和情感利益,获得了威望。起初,俄罗斯想抓住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不放,最后却不允许它加入新秩序并从中分享一些利益。由于拒绝接受国际道德,中国遭受了灾难性的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科索沃危机中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灾难性的,这可能是20世纪中日条约以来中国最惨重的失败。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不仅被打败了,而且被世界抛弃了。二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在这次危机中变得一文不值。这是一个可怕的预兆。

四。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事实上,自科索沃危机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这次中美撞机事件的处理表明,这种调整是富有成效的。在撞机事件中,中国充分利用国际媒体,展开了以人命为中心的道德外交,略胜布什政府一筹。

但也要看到,这种战略调整还不稳定。首先,中国的外交战略还没有系统化,这种战略调整是立竿见影的。处理双边关系可以接受,但处理多边国际关系不一定可行。其次,中国没有成熟的外交理论。面对近十年来国际秩序的巨大变化,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批判性的,其外交理念和理论大多停留在均势、相互依存、多极化等字眼上。第三,民众对中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持不可理解的态度,政府的外交战略从务实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然而,由于民众的国际关系观念相当落后,他们仍然对外交转型施加倒退的压力。

因此,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过去十年国际秩序发生的深刻变化。虽然我们仍然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利益,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里的利益除了传统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之外,还增加了道德利益——国际行动可能不是基于任何关于物质利益的理论思考,而是基于人们的道德和情感偏好。对于现代政治家来说,深刻而理性地做出决策,并不一定比直接迎合人们的道德情感更有益。所以媒体影响下的人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国际道德观念的普及,第三世界国家也发生了大的分化和重组,中国原来的忠实盟友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无疑会影响俄罗斯对华关系。

另一方面,当侵略战争远在天边,物质利益只能通过合作来实现时,道德利益的诉求也可能是一个国家影响力快速增长的捷径。未来几十年,将领导世界的国家可能不是军事实力最雄厚最强大的国家,而是道德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不仅要让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意识到这种变化,还要通过媒体逐渐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变化。

其次,要树立大国心态。屈辱的历史可以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外交的精神负担。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听起来不错,但当你独立自主,四面出击,不与人交往时(就像上世纪60年代),那就叫退缩或更进一步,这是精神错乱;自尊心强不是坏事,但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你就觉得是故意侮辱,然后和别人硬抗就不是正常的心态了。一个自信的大国,绝不会整天紧张兮兮地应对一个又一个指控,绝不会整天想又一个敌人从哪里冒出来,或者是谁的爷爷欺负了我们家。

树立大国心态,要理性看待过去,自信展望未来,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当然还有内政改革。

第三,要认真对待国际舆论。一年一度的人权会议及其新闻炒作不能用简单的阴谋论来解释。而我们的媒体还停留在过去的观念,甚至时不时开些玩笑。政府必须重视公共关系,学会利用现代媒体,学会真诚地树立良好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外交顾问部门应该有公关专家,那些大使或发言人也不必板着脸。

第四,中国应抓住道德机遇,参与并整合区域组织和联合国。例如,在塔利班毁佛事件中,美国由于与伊斯兰国家的僵化关系,不利于挺身而出。中国可以抓住机会提升联合国的作用,而目前联合国作用的提升意味着北约的衰落。

另一个例子是朝鲜问题。中国可以在朝鲜统一中发挥巨大作用。如果统一是在中国的促成下实现的,那么统一后的朝鲜将成为中国最友好的邻国。即使暂时不可能统一,但中国推动朝鲜改革开放也是中国对全世界友好的标志,对中国更有利。

总之,在提倡德治的今天,我们也需要考虑以德治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