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3000字的阅读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写作思路:一、读好原文;其次,安排好感情;选择合适的敏感点;简短的叙述;联想要讲究形式;读后感绝不是照搬或简单重复原文,没有原文也不能任意发挥。应该是以写“体验”为主。

文本:

新航路的开辟为整个世界的进步提供了动力,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世界欧化方面。从此,中国面临了千年不遇的变局,遇到了千年不遇的劲敌,展开了以鸦片战争为序幕的屈辱历史。

在我看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从马戛尔尼访华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从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的建立,到不承认其他国家的平等、礼仪、仪式——除了文化差异,“我们抱着‘中国治理各国’的观念,不承认国际社会,而西方却在近代逐渐引入国际生活及其所需要的管理和公法。足以证明中国绝不会自动接受西方科技。”

千百年来,从丝绸之路的卫道大国,到贞观统治下的“天可汗”的威望,再到郑和下西洋,封建中国吹嘘中国所有的大国,以不平等的待遇对待外交关系,以诸侯国作为我国的对外防御门户。没想到,在这种自满情绪下,西方现代文明的曙光突然出现了一个“日不落”的神话,让东方的光芒变得暗淡。丁甫先生说:“在世界上,凡是能接受现代文明的国家,都将富强起来,不能接受的,都将被打败。”那么,西方列强的入侵恰恰是为了唤醒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探索现代化和富强。

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最好的书。一个字好,两个字好,三个字很好。

这里的一顿饭,是指可以用吃一顿饭的钱买到,可以在吃一顿饭的时间里阅读。这本小册子很薄。在当当网上买只要13元。网上甚至有8.8元的版本。不便宜,但看完能让人豁然开朗,收获百倍的价格。性价比高的简直离谱!喜欢近代史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部经典!

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部很难写的历史,因为怎么写好像都有失偏颇。其实主流左转是很自然的。反正清廷早就不存在了,李鸿章袁世凯也死了很多年了。帽子再烂也没人追究。中国历史之所以尘封,正是因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心态。即使此时发生了什么,即使作者在游戏中,也未必能看清复杂表象下的真相。但是,改了一千年的旧事,敢在课本上写下某某如何如何,又如何能让人信服?

然后在左风盛行很久的时候,就有人出来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开始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纠正古人,于是就有了同情者、批判者、愤世嫉俗者。但是上帝的视角本身就很可笑,这样的屈尊俯就很容易矫枉过正。

蒋先生是一位经历了半个近代史的历史专业学生。这本书写于1938。在此期间,蒋先生与红蓝两党并不亲近,立场公正客观。他的文笔严谨清晰,也以他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对世界格局有着理性的认识。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也没有各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是从一个相对较高的角度清晰地梳理了现代中国的脉络。从最初在英国的和平外交受挫,到一系列外交失败和战争失败,理性地讲述了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因后果,以及中西文化碰撞带来的新的社会形势,从思想、文化传统到科学技术。

实际上,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古代现代化的过程。多方面、多角度关注这一变化过程,是正确认识历史走向的关键。江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是帮助我们了解近代史变迁与循环的一部佳作。

历史不是一个时代的数字或一个人,而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所有人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保罗所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这种奇妙的规律就是历史的魅力。